創建綠色礦山實施意見

時間:2022-11-05 11:21:00

導語:創建綠色礦山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建綠色礦山實施意見

為了深化礦山企業綜合整治成果,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進一步改善礦山自然生態環境,促進我市礦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推進生態市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市生態建設規劃》、《**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市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礦山企業綜合整治的實施意見》的要求,現就創建綠色礦山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創建綠色礦山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生態市為目標,以改善礦山生態環境為重點,積極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實現礦產資源利用集約化、開采方式科學化、生產工藝環保化、企業管理規范化、閉坑礦區生態化,促進礦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二、綠色礦山的基本條件

(一)具有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核發的采礦許可證。

(二)通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環保“三同時”驗收。

(三)通過水行政主管部門水土保持“三同時”驗收。

(四)具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核發的礦山安全生產許可證。

(五)具有林業主管部門批準的征(占)用林地手續。

(六)具有公安機關頒發的民用爆炸物品使用許可證。

(七)具有工商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八)自覺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規定,誠信守法,依法經營,兩年內沒有被國土、環保、公安、安監、水利、林業等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罰的記錄。

(九)無因礦山企業主觀原因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和糾紛。

三、綠色礦山創建標準

(一)資源利用集約化

1.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要求。礦山開采加工布局合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科學規范。

2.產品結構優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提升產品檔次,形成附加值高的系列產品。

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率達到95%以上;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廢渣、尾礦的處置率達到100%。

(二)開采方式科學化

1.嚴格實施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和開采設計方案,實行自上而下分水平臺階式開采和中深孔爆破。爆破方案符合爆破安全規程,并經專門機構評估。

2.礦山開采作業實現機械化,使用先進的開采作業方式。

3.采剝合理,最大限度地減少林地占用和水土流失,礦區裸露面積小于50%。

4.邊開采邊復綠。按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的要求,在礦山開發中應進行治理、復綠,并采取有效措施復墾礦山土地,保護生態環境。

(三)生產工藝環保化

1.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保“三同時”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認真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投入機制。首次投入治理資金占項目總投資的15%以上,每年用于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的資金投入達到礦產品銷售收入的2%以上。

3.礦石加工機組設置在礦區,主要加工設備封閉運行,石料破碎加工產生的粉塵采取強制吸風除塵措施實現達標排放。

4.石料輸送、堆放采取有效防塵措施,無粉塵飛揚現象。

5.礦區運輸道路硬化措施到位,配備灑水車輛進行灑水保潔,礦石運輸車輛駛離礦區采取輪胎沖洗、加蓋蓬布等防塵保潔措施。

6.已采用水沖工藝的礦山企業,建有規范完備的廢水處理設施,廢水經處理后循環使用,實現零排放,并在兩年內取消水沖工藝。礦區及石料堆場建有雨水截流溝,地面徑流水經沉淀處理后達標排放。

7.各類固體廢棄物有專用堆場和存儲場地,并采取綜合利用方式全部妥善處置,無占用河塘、田地堆放的現象。

8.依法編制礦山水土保持方案,各項水土保持措施落實到位。

9.依法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無非法采伐林木行為。

(四)企業管理規范化

1.建立礦山生態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組織健全,分工明確,責任落實。

2.制定綠色礦山創建工作方案,重點突出,目標明確,措施有力。

3.礦產資源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等規章制度完善,各類報表齊全,臺帳、檔案資料完整。

4.礦容礦貌整潔,秩序井然,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

(五)閉坑礦區生態化

1.有完備的礦山閉礦后的生態環境治理和土地利用方案。

2.閉坑和局部閉坑后的生態環境和礦地現狀符合設計要求和預設功能。

3.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無地質災害隱患。

4.負責閉坑礦區的復墾復綠工作,承擔復墾復綠經費和義務,閉坑礦區達到復墾復綠驗收標準。

四、實施步驟

(一)開展試點階段

2005年12月至**年12月為試點階段。在深入調查研究、明確創建目標的基礎上,全市選定6-8家礦山企業進行綠色礦山創建試點(市區2-3家,長興縣1-2家,德清縣1-2家,安吉縣1家)。試點礦山企業應具備三方面基本條件:一是采礦權有效期在3年以上(含3年),年開采規模在30萬噸以上;二是基礎條件較好,管理工作規范;三是生態環境意識強,創建積極性高。試點工作由礦山企業自愿申請,經市縣(區)礦山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查同意后實施。

(二)全面實施階段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為全面實施階段。在完成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全面實施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全市所有開采的年開采規模在30萬噸以上的石灰石、建筑石料礦山,開展綠色礦山創建工作,達到綠色礦山創建標準。對達不到綠色礦山標準的礦山企業實行限期整改,經限期整改仍達不合格的,依法責令停產整頓,直至予以關閉。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統一認識

創建綠色礦山是建設生態市、實現礦業經濟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這項工作由市礦山企業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市國土、環保、水利、林業、公安、安監、發改、財政、經委等部門應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工作。

(二)精心組織,抓好試點

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綠色礦山試點工作,加強工作指導,加大工作力度,落實扶持政策,及時總結經驗。要指導試點礦山企業制定完善的創建工作方案;協調解決試點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督促礦山企業高標準嚴要求完成試點任務。通過試點,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綠色礦山創建的指標體系,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市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的有效途徑,為全面開展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三)以點帶面,全面實施

在抓好試點的基礎上,及時總結創建工作經驗,加強對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的具體指導,制定綠色礦山創建工作計劃,全面開展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狠抓各項工作落實。要明確創建工作主體,充分調動礦山企業創建工作第一責任人的積極性,穩步推進全市綠色礦山創建工作。

(四)堅持標準,規范程序

創建綠色礦山要堅持標準,加強監督檢查,規范工作程序。創建市級綠色礦山應制定創建工作實施計劃,并向市礦整辦申報;基本完成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后,由礦山企業對照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填報考核驗收申請報告,經縣區政府同意后上報市礦整辦,由市礦整辦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考核驗收,經專家組考核并報市礦山企業綜合整治領導小組批準后,由市政府頒發綠色礦山榮譽證書,享受市級綠色礦山優惠政策;市級綠色礦山實行年審制度,如年審不合格或發生重大違規違法行為的,撤銷綠色礦山資格,停產整頓,直至關閉。

(五)明確政策,加強扶持

建立綠色礦山激勵機制,列入試點的綠色礦山企業在獲得綠色礦山資格后的三年內可享受以下優惠政策。

1.適當增加規模。在礦區礦產資源儲量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綠色礦山企業的開采規模可適當增加,但必須與綠色礦山建設的要求相符合。

2.簡化有關手續。綠色礦山企業在原礦區重新受讓采礦權時,在開采規模增加量不超出原開采規模30%情況下,可不再重新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和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3.提前返還備用金。綠色礦山企業上交的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備用金,分年度按礦山生態環境治理進度返還。

4.實施規費補助。綠色礦山企業繳納的采礦權出讓金,扣除上繳省得部分后,按10%補助礦山企業,補助最高不超過60萬元;上繳的排污費、水土流失費和森林植被恢復費,扣除上繳國家、省得部分后,按60%補助礦山企業。

各縣區根據本實施意見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并報市礦整辦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