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建設留用地管理意見
時間:2022-11-05 05:27:00
導語:村級建設留用地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進一步規范村級建設留用地的管理,確保留地安置真正落到實處,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調整**市區征用土地補償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湖政發〔2003〕13號)規定,結合市區征用土地留地安置的實際,現就市區村級建設留用地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留用地的指標
凡建設需要征用市區城市及鄉鎮規劃區內集體土地,必須給被征地村規劃一定的建設留用地。村級建設留用地按該村在城鎮建設規劃內尚有的建設可發展用地(不包括農民新村用地、保留村莊占地和河流、水域等)總量的5-7%核定,其中工業用地約占80%,商貿用地約占20%。
二、留用地的規劃選址
村級建設留用地可以是國有土地,也可以是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建設留用地的位置和數量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按照用途統一、集中成片、指標配套的原則,在城市、集鎮建設規劃范圍內一次性規劃給村集體經濟組織,并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留用地指標確認書。建設留用地的選址應在同用途區域范圍內處于相對較優的位置。
三、留用地指標的使用
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年度建設留用地指標,原則上應與年度被征用可建設發展用地相一致,按建設項目用地需要供給。無特殊情況年度指標應在當年或第二年使用,在不影響城市建設的情況下可放寬到第三年使用。
工業用地與商貿用地指標原則上不得互換。因城市和集鎮建設規劃的限制以及項目用地的實際需要等原因,在規劃許可的情況下,商貿用地指標與工業用地指標可按1:2.5的比例互換。
四、留用地的用地審批
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建設留用地,必須持項目審批部門的立項文件、規劃部門的規劃用地紅線圖及用地規劃許可證等有關材料報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取得土地使用權后方可動工建設。
村級建設留用地可采用出讓、劃撥或使用方式供地,但中心城市規劃區內不得采用使用方式供地。以出讓方式供地的工業項目用地地價,可享受相應優惠政策;商貿用地按規定繳納國家稅費,免交除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外的土地收益;劃撥和使用方式用地按規定標準繳納國家稅費。
五、留用地的使用和管理
村級建設留用地主要用于確保被征地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長期收益和擴大失地農民的就業。留用地的使用必須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前提下,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自主進行開發或通過招商引資進行合作、合股開發,留用地的使用必須體現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并自覺接受村民監督,實行村務公開。本著村民自治和效益優先的原則,對留用地的使用必須經村民會議討論決定,形成決議后,報所在鄉(鎮、街道)政府(辦事處)審核,同意后方可辦理有關用地手續。
村級建設留用地用于招商的,其地價應規范管理,工業用地地價應與所在地的相應基準地價相符。商貿用地以出讓方式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取得,出讓金除上繳國家稅費外,全額返回村集體經濟組織,原則上應自主開發;也可以作價入股與其他企業合作開發,但合作、入股開發的土地比例不得高于留用地面積總指標的70%,作價入股地價應向國土資源部門如實申報,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市人民政府有優先購置權。
村級留用地不得用于經營性房地產開發。如確因規劃等特殊原因須用于經營性房地產開發的留用地,必須依法委托國土部門公開出讓。
六、其它有關問題
村級建設留用地在供地時,規劃代征地不列入用地指標,但應按規定繳納國家稅費。
建立村級建設留用地制度,使被征地農民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是對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進行征地補償的一種補充手段。各區、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保護被征地農民的利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高度,充分認識建立村級建設留用地制度的現實意義,提高實施這項制度的自覺性。要加強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使用村級建設留用地的管理,指導村集體經濟組織用好建設留用地,增加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崗位,培植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切實加強被征地農民和村集體其他成員的生產、生活保障。
村級建設留用地建設開發后或委托出讓后的所得收益,主要用于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生產和村內公益事業、村民的集體福利等開支,納入村級財務,實行規范管理。
以上意見各縣可參照執行。
- 上一篇:火災隱患整改單位通知
- 下一篇:宜居社區創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