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意見

時間:2022-11-06 05:26:00

導語: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意見

農村公路(包括縣道、鄉道、村道,下同)是**市公路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農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九·五”以來,特別是“十·五”期間,**市農村公路建設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比較合理的農村公路網絡,但由于重建輕管等因素,導致我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滯后的問題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管理養護主體不明確,責任不落實,養護資金缺少穩定來源、投入不足、養護質量不高等問題,影響了農村公路的正常使用和行車安全,降低了農村公路的投資效益,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為認真貫徹交通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的通知》(交公路發〔20**〕400號)和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的意見》(新政辦發〔20**〕80號)精神,推進我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的管理養護,更好地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

農村公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基礎,也是廣大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載體。為了提高農村公路投資效益,鞏固建設成果,必須堅持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并重的原則,明確各級政府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強化各級交通主管部門的管理養護職能,建立健全和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加快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進程,促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二、建立健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

力爭用三年的時間,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我市農村實際的“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以區(縣)為主,鄉(鎮)、村配合”的農村公路分級管理養護體制和運行機制,保障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和正常使用,實現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正常化和規范化,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三、明確職責,分級抓好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

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以區(縣)為主,鄉(鎮)、村配合的管理養護機制,堅持建養并重,協調發展,因地制宜,確保長效的原則,做到有路必養。

(一)市人民政府負責審核本地區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籌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監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市交通主管部門負責編制我市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審核并上報區(縣)交通主管部門編制的農村公路養護建議、計劃,管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培訓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人員,監督檢查養護計劃執行情況和養護質量,指導、監督全市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

(二)區(縣)人民政府是本地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主體,負責制定出臺本行政區域內農村公路的管理養護辦法。區(縣)交通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管理養護工作。養護工作分為日常養護和養護工程。日常養護主要指:路容、路貌整潔,培修路肩、邊坡,涵洞清淤,整治邊溝,保證道路暢通完好等工作;養護工程主要指:修補油面、病害路段處理及罩面等大中修工程。

區(縣)交通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負責組織實施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編制農村公路養護建議、計劃;籌集和管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監督公路管理養護工作;按照批準的計劃組織養護工程的招投標和發包工作,對養護質量進行檢查驗收;負責公路路政管理;組織協調鄉(鎮)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員會做好農村公路及其設施的保護工作。

(三)鄉(鎮)人民政府均應建立農村公路管理站。各鄉(鎮)安排一名領導兼職負責本鄉(鎮)范圍內農村公路的日常管理養護工作。鄉(鎮)公路管理站根據情況配備若干名路管員,并配備摩托車等專用交通工具,經費從區(縣)農村公路養護專項資金列支。農村公路管理站隸屬鄉(鎮)人民政府管理,業務上接受縣(區)交通主管部門的管理和指導。

鄉(鎮)農村公路管理站主要職責:負責區(縣)道、鄉(鎮)道巡道及農村公路的宣傳工作,定期組織沿線單位和群眾以民工建勤的方式實施農村公路的日常維護及路容清理工作;擬訂上報區(縣)道、鄉(鎮)道公路養護項目工程數量及所需資金的補助計劃;負責鄉(鎮)道日常管理養護工作,并對養護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協管員的工作;指導村道管理養護工作;協助開展路政管理工作。

村委會負責村道的日常管理養護及小修工作,各建制村設兼職公路養護協管員1名,從區(縣)農村公路養護專項資金中支付一定的報酬。

公路養護協管員主要職責:配合路管員開展區(縣)道、鄉(鎮)道的日常管理養護及所屬村道的巡道工作;協助開展路政工作;在村委會的領導下開展村道的日常維護及小修工作。

(四)市、區(縣)兩級人民政府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納入目標考核管理體系。

四、保障資金投入,加強資金管理

(一)養護資金來源。

1.將原由自治區交通主管部門征收的拖拉機、摩托車、機三輪養路費,交區(縣)人民政府征收。所征收的費用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全額用于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如有節余,再用于區(縣)、鄉(鎮)公路建設。按照“多予少取”的原則,盡可能按低的標準征收,不增加農民負擔,具體的征收辦法和標準按照自治區有關規定,結全我市實際情況制定。

2.區(縣)人民政府征收的拖拉機、摩托車、機三輪養路費不能滿足日常養護需要的,應在區(縣)級財政預算支出中適當予以安排,原則按新增財政收入的5%安排。

3.根據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交通廳《關于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公路專項資金籌集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新財建〔20**〕292號)精神,由市交通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負責,協調并爭取自治區農村公路專項資金,用于我市農村公路建設及管理養護工作。

(二)加強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管理和監督。

市、區(縣)級財政預算資金安排的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及拖拉機、摩托車、機三輪養路費,由相應的財政部門根據市交通主管部門編制的日常養護計劃撥付至區(縣)交通主管部門。

用于農村公路養護的自治區農村公路專項資金,根據市交通主管部門編制的日常養護計劃撥付至區(縣)交通主管部門。

區(縣)農村公路養護專項資金,由區(縣)交通主管部門按照養護計劃用于轄區內農村公路的養護。

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必須專款專用,接受上級交通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的監管。審計部門要定期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

五、養護市場化,提高養護效率和質量

我市農村公路總量和增量很大,各區(縣)人民政府必須結合農村公路本身特點,充分發揮各級交通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和各族農牧民群眾的積極性,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逐步實行管理護養分離,積極推進公路養護的市場化,逐步推進科學、規范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和完善、高效的運行機制,提高養護效率,提升養護質量。

農村公路養護宜采取群眾養護和專業化養護相結合的辦法。農村公路養護工程采取向社會招投標的方式,可將相近項目捆綁招標,擇優選定養護作業單位。對等級較低、自然條件特殊等難以通過市場化運作的養護工程及日常養護作業,可實行干支搭配,建設、改造和養護一體化招標,也可以采取個人(農戶)分段承包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養護。

六、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配套措施

市交通主管部門要根據自治區交通主管部門確定的自治區農村公路管養范圍及養護標準,制定相應的養護標準,對養護成本進行測算,建立公路養護數據庫,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制度、技術規范、養護定額、質量評定標準和驗收標準。各區(縣)交通主管部門也要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管理制度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