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意見
時間:2022-03-07 10:42:00
導語:市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目的意義
“大課間”體育活動是指中小學校在每天上午第二節課后安排25—30分鐘的時間,組織全校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對學校傳統課間操活動的改革完善,改變了學校課間操長期固守的單一模式,使得其時間延長、項目增加、內容豐富,充分使學生動起來、玩起來,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達到強身健體、休息調整等功效。大課間體育活動對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活動內容
圍繞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根據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任務、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和特點、學校場地設施建設和體育器材配備以及季節、氣候的變化科學安排大課間體育活動。
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教育部決定從20*年9月1日新學年起在全國推行實施的《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系列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并在一個時期內做為重點內容。二是各種球類活動、集體跑步、校園集體舞、跳繩、踢毽、跳皮筋、體育游戲、傳統養身健體運動、隊列練習等。三是根據實際情況和本縣區、本校的特點,自編一些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健身操或舞蹈等。如:校操、校舞、韻律操、特色操、器械操等,農村學校也可以編一些體現農村鄉土風情的活動操或者舞蹈。要充分發揮師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挖掘創編一批富有學校特色的學生體育活動項目。
三、活動形式
活動形式分為集體活動、分組活動。
集體活動是指全校或部分年級的集中鍛煉。其特點是規模大、人數多、地點集中,活動時間、內容便于統一安排,能做到統一領導,督促檢查,相互促進。
分組活動是指以班級、體育小俱樂部、體育興趣小組等形式。分組活動規模小、人數少、地點可以分散,方式靈活便于組織和區別不同情況,并能發揮體育骨干的作用。
四、活動要求
學校要高度重視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定詳細工作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大課間活動,廣泛宣傳其意義和作用,要認真組織、體現特色、確保安全。學校要將大課間體育活動排入作息時間表,科學安排作息時間,安排對大課間活動的專項檢查,要不斷改善活動場地和器械,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
為推動、普及大課間體育活動,市教育局將在每年10月進行專項檢查,并開展大課間群體活動展示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