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意見

時間:2022-03-09 03:15:00

導語:農業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的*屆三中全會精神和20*年中央1號文件中提出的“探索建立專業化防治隊伍,推進重大植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要求,加快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生產安全、質量安全以及生態環境安全,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意義重大

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是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由具有一定植保專業技能的人員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服務組織,利用先進的設備和手段,對病蟲防控實施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這一新的服務方式是適應農村經濟形勢新變化、滿足農民群眾新期待應運而生的,是建立農村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發展勢在必行的緊迫任務。

(一)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是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重要途徑。病蟲害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災害,減輕病蟲害損失,增加產量的潛力很大。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耕作制度的變化,農作物病蟲害呈多發、重發的態勢。特別是水稻“兩遷”害蟲、小麥條銹病、蝗蟲、草地螟和玉米螟等重大病蟲,具有發生范圍廣、暴發性強、傳播快、危害重的特點,對防治時效性和防治技術要求高。通過專業化防治隊伍實施統防統治,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控制病蟲危害,實現“蟲口奪糧”,這是防災減災、提高糧食產量的重要途徑。

(二)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縱觀發達國家的農業現代化,都是通過健全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的。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大量向二三產業和城市轉移,農業生產者老齡化和女性化的問題日見突出,對勞動強度大、技術要求高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力不從心,難以做到科學安全、經濟有效地控制病蟲害。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采用先進、高效的植保機械,不僅可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防治效果,更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發展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三)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是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和農業生產者安全的有效手段。病蟲防治的技術要求高,多數農民缺乏相關的植保知識,導致盲目、過量用藥,不僅破壞農田生態環境,而且容易造成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和施藥者安全事故。通過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可以實現安全、科學、合理用藥,有利于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可追溯制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有利于農藥廢棄包裝物的回收,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有利于減少施藥人員中毒幾率,保護施藥者人身安全。

二、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和“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依托植保公共服務機構,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強化服務、規范管理,大力發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服務組織,努力提高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和病蟲害統防統治水平。

(二)主要原則

政府扶持:整合資源,拓寬渠道,加大對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投入,大力扶持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提高服務水平。

群眾自愿:要尊重農民的意愿,加強宣傳引導,引導農民自覺加入專業化防治。

因地制宜:要根據各地生產實際、病蟲發生特點,積極穩妥地發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

循序漸進:可先在糧棉油等大宗作物重大病蟲上開展試點,通過示范帶動,逐步將專業化防治推廣到其他農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上。

(三)目標任務

按照建設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目標和要求,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目標和任務,到2009年,全國糧棉油高產創建示范片全部實現病蟲專業化防治;到2010年,糧食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覆蓋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0年,糧食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覆蓋率提高到50%。

三、大力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措施

(一)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工作的領導。各級農業行政部門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把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作為服務“三農”、滿足農民群眾需要的大事,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加強領導,重點支持,積極推進。要制定適合本地區特點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發展規劃,明確目標,制定促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具體措施。要主動向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及社會媒體進行匯報宣傳,爭取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配合,確保推進專業化防治工作各項措施的落實。

(二)加大對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投入。各級農業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爭取政策,拓寬資金渠道,加大對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支持力度。要積極爭取地方財政支持,設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專項補貼,主要對專業化防治組織及相關組織管理進行補貼,扶持專業化防治組織的發展。要充分利用各項病蟲防治經費補貼,努力提高重大病蟲專業化防治的覆蓋面。要制訂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領域,探索企業共建、聯建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服務組織的模式,促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組織服務組織的快速發展。

(三)引導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有序發展。目前,各地探索形成了農作物專業化防治組織的多種組織形式,包括專業合作型、企業帶動型、大戶主導型、村級組織型等。要認真總結經驗,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本地區的發展模式,通過政策引導、部門組織、市場拉動、企業帶動等途徑,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對具有一定規模和良好運行機制、實行規范化管理的專業化防治組織進行重點扶持,通過建立示范區,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的方法,促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健康穩定發展。

(四)強化對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服務指導。各級植保機構要切實做好對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的服務工作。要對從業人員加強安全用藥、防治技術和藥械維修技能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力爭每個從業人員每年至少培訓一次。要積極引導專業化防治組織開展除化學防治以外的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綜合防治。要及時向專業化防治組織病蟲發生信息和防治技術要點,組織專業化防治隊伍及時開展應急防治。要及時了解并幫助解決專業化防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爭取專業化防治組織在注冊、工商登記、稅務豁免、道路運輸、安全管理、小額融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探索建立專業化防治隊伍的防效保險和從業人員的健康保險,為專業化防治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五)建立健全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管理機制。各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因地制宜,制訂適合本地區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的管理辦法,逐步規范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的組建和運行行為。要逐步對專業化防治組織的組建或撤銷、服務方式、收費標準、用藥規范、機械配置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環節進行規范。要探索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服務組織的認定標準和行業準入考核辦法,逐步做到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人員持證上崗。針對服務中防治是否達標等爭議問題,要制訂各類病蟲害防治效果認定標準,探索建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效果、藥害等鑒定機制、防治效果糾紛仲裁機制,及時解決專業化防治中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