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普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4-09 11:18:00

導語:司法局普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司法局普法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1、“*”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和*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要求,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大力推進依法治理,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對法制宣傳工作提出的新任務,為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全面建設“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加快建設文化大省,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提前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營造良好的社會法制基礎和環境。

2、“*”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全省第五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制實踐,進一步增強公民法律意識,提高全民法律素質,進一步增強公務員依法行政觀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依法治理觀念,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

3、“*”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是: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圍繞“十一五”期間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安排和落實法制宣傳教育各項任務,服務于保障科學發展觀的全面貫徹落實,服務于“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的順利實施,服務于全省經濟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

——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群眾需要出發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服務群眾中教育群眾。宣傳內容要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宣傳手段為群眾喜聞樂見。

——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研究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新任務,把握全社會對法制宣傳教育的根本需求,探索工作規律,轉變工作觀念,創新工作手段。

——堅持因地制宜,求真務實。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對象的特點,研究確定法制宣傳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考核評估,確保工作實效。

二、主要任務

4、加強憲法和國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宣傳教育。進一步學習宣傳憲法,牢固樹立憲法的權威;進一步學習宣傳黨和國家關于民主法制建設的政策、方針和理論,促進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進一步學習宣傳國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愛國意識、國家安全統一意識、民主法制觀念;廣泛開展“講法律、講秩序、講責任”公民法制教育,促進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形成全社會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辦事的氛圍。

5、加強與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學習宣傳運用法律機制和手段保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制,加強契約自由、公平競爭、誠實信用等市場經濟基本法律原則和制度的宣傳,全面打造“信用浙江”;積極開展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學習宣傳運用法律途徑和手段開展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社會事業進步。加強有利于保障婦女、兒童、殘障等弱勢群體權益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加強有利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的宣傳。

6、加強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加強生產安全等保護公民生命、財產權利以及勞動和保障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促進公民依法開展生產,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普及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提高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意識,促進形成自主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針對城市拆遷、農村土地承包流轉、國企改制以及事關利益調整而出臺的改革措施等問題,及時開展相關法律的宣傳教育。

7、加強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針對關系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嚴重的問題,開展以打擊食品、藥品、農資等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為重點的法制教育,以整治違法辦企業、違法經營、公職人員入股等突出問題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以打擊規避招標、假招標和轉包為重點的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的法制教育,以打擊偷稅、騙稅、非法減免稅為重點的稅收征管法制教育,以整頓音像市場、娛樂市場,打擊非法“網吧”為重點的法制宣傳教育,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8、加強與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加強守法觀念的培養,形成自覺守法的社會風氣;大力開展基層民主自治觀念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依法參與管理社會事務的能力;加強依法維權、依法信訪法制教育,引導公民依法解決各種矛盾和糾紛,依法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開展刑事和治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加強法律權威和司法公正教育,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總結推廣和創新發展“楓橋經驗”,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9、堅持普法與依法治理相結合,加快依法治省工作進程。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圍繞地方立法、司法、執法、普法、法律監督和法律服務等環節,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依法治理工作,鼓勵公民積極參與公共管理,促進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努力提高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大力推進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區)工作。積極探索和推進地方、基層和行業依法治理,開展以法治城市(區)、法治縣(區)創建活動為載體的地方依法治理,以“民主法治村(社區)”建設活動為載體的基層依法治理,以“依法辦事示范窗口”創建活動為載體的行業依法治理。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促進法治政府建設;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推行公職律師制度。要圍繞群眾特別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活動。

10、集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續實施“法律進鄉村”活動,做到法律宣傳資料進鄉村、法制文藝進鄉村、法律服務進鄉村;加強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深化“民主法治村”建設活動。圍繞和諧社區建設,繼續深化“法律進社區”活動,建立社區居民學法制度,完善社區法制宣傳基礎設施建設,成立社區法制宣傳教育隊伍和市民學校并發揮作用。全面開展“民主法治社區”建設活動。圍繞法治校園建設,繼續推進“法律進校園”活動,發揮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確保學校法制教育計劃、教材、課時、師資的落實;積極開辟第二課堂,推進學法用法實踐活動;開展法制教育師資培訓,推動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工作規范化;組織和引導學校開展依法治理活動。繼續做好“12·4”全國法制宣傳日宣傳教育活動,集中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制宣傳教育。

三、對象和要求

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其中重點對象是各級領導干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

11、著力于提高領導干部依法執政能力,實現領導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的觀念,樹立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觀念,樹立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觀念,提高依法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的能力,規范決策、管理和服務行為。要進一步推進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化、規范化,堅持和完善黨委(黨組)中心組學法制度、法律知識講座制度、領導干部任職前法律知識考試考核制度、領導干部學法登記和學法檔案制度。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及領導干部培訓班,要把法制教育納入教學總體規劃,列入學習課程。

12、著力于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水平,維護國家法制的權威和尊嚴。培養公務員有權必有責、有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的觀念,切實提高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公共權力的能力,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確保國家法律的正確實施。加強有關廉潔從政的法律法規教育,促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和工作落實。要把法律知識納入公務員資格準入考試考核內容;繼續堅持公務員年度法制考試制度,實行執法人員執法資格證制度。

13、著力于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接班人。努力培養青少年的愛國意識、守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要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教育。中小學生要注重進行法律啟蒙、法律常識、預防違法犯罪教育,培養自律、自護意識,提高分辨是非能力,養成守法習慣;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關心未成年人工作,加大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形成在黨委、政府領導下,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格局。大中專學生要突出法律基礎理論的學習,樹立崇尚法律的理念,增強法制觀念。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增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引導性、互動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14、著力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素質,切實增強誠信經營意識。要重點學習和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知識、國際經貿法律知識,企業管理法律知識等,提高廣大經營者學法、懂法、守法和護法的意識,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和信用觀念,努力做到依法經營、照章納稅、誠實守信、公平競爭,自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15、著力于提高農民的權利義務對等的法治觀念,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農民樹立遵紀守法觀念、依法開展生產生活觀念和依法維權觀念;培養和增強參與村民自治活動和其他社會管理的能力,了解和掌握解決矛盾糾紛、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途徑。要突出宣傳教育與法律服務、法律幫助的結合,創新農村基層宣傳教育的途徑和形式;開展對農村“兩委”干部法制教育輪訓活動,培養農村基層兼職法制干部;與有關部門制定和下發《關于加強農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認真開展針對進城務工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在進城務工人員管理活動中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律服務。

四、組織領導和保障

16、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的領導體制。各級黨委要切實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健全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機構,明確領導職責,完善領導小組定期會議制度、聯席會議制度、年度工作匯報制度、工作督查制度;進一步加強普法依法治理辦事機構建設,辦事機構設在司法行政部門;各級人大要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檢查、督促,保障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的落實,在立法工作中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要把法制宣傳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估體系,納入各地、各部門的目標管理責任制。

17、建立健全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機制。各級黨委宣傳部門、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規劃的組織實施,組織、協調、指導、檢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并針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和不同群體的實際情況,制定和組織實施普法階段性工作計劃,協調各方參與法制宣傳教育,策劃、組織規模效應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黨委和政府各部門、各行業承擔法制宣傳教育重要職責,要運用各種手段和途徑面向全社會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同時建立和實施行業、部門工作人員和從業人員法制教育制度;黨委宣傳部門和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會同黨委組織部門和政府人事部門、教育行政部門等,負責領導干部、公務員、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文化部門負責組織指導各類文化單位、文藝團體開展法制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演出,推廣群眾性法制文化娛樂活動;廣電、新聞出版部門負責大眾傳媒的社會性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司法和行政執法部門在司法、執法過程中以案說法,辨理析法,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加強對特定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個人開展和支持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18、建立法制宣傳教育獎懲激勵機制。要逐步建立評估考核機制,完善評估考核指標體系和評估手段體系;建立健全監督與激勵機制,開展規劃實施的年度和階段性考核、評比工作,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的表彰和獎勵工作。

19、落實法制宣傳教育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專款專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經費保障標準,并隨著經濟發展逐年增加;各部門和行業安排相應法制宣傳教育專項經費,保證工作的正常開展。

20、加強法制宣傳教育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法制宣傳教育隊伍。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學習培訓活動,增強專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法律素質和業務能力;大力加強兼職法制宣傳教育隊伍建設,建立法制宣傳教育人才資源庫;積極鼓勵法律職業者和法律院校(系)教師、學生加入志愿者隊伍,加強組織培訓,積極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推進志愿者活動向規范化發展;繼續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講師團工作,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教育講師團的作用。

21、加強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建設。加強宣傳園地建設,在公共場所建立固定和流動法制宣傳設施,并定期開展活動;加強教育基地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提高教育水平,并引導其向特色化發展,注意充分發揮市民學校、夜校、技術培訓學校的作用;加強傳媒陣地建設,發揮大眾傳媒在法制宣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公益性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辦好法制宣傳教育網站,創新法制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利用遠程教育手段,加強對新頒布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加強服務陣地建設,要利用接待廳(室)、法律服務熱線等形式,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積極探索開展農村、社區法制宣傳與法律服務機構建設工作。

22、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理論研究。認真總結工作經驗,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不斷探索普法內在規律,研究新問題、開拓新思路、提出新方法,改進和創新工作觀念、工作措施、工作部署和工作方式;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立法工作,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

本規劃從2006年開始實施,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本規劃,認真做好宣傳發動和組織實施工作,開展中期檢查,加強工作督查。2010年組織考核驗收。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駐浙部隊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按照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