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意見

時間:2022-05-18 05:09:00

導語: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意見

為了進一步突出經濟責任審計重點,完善審計評價體系,準確界定審計對象的經濟責任,提高審計效率,更好地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客觀依據,根據《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結合近年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實際,提出以下規范意見:

一、審計的重點內容

(一)財政、財務收支情況。主要審計預算資金、預算外資金、專項資金以及各項事業收入、支出的真實性、完整性,各項規費是否全額收足,各類支出是否屬實,有無做假賬。

(二)執行財經政策情況。主要查清是否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規定,應上繳財政的各類款項是否及時、足額繳入國庫;有無隱瞞、截留財政收入、亂收費、亂罰款,私設“小金庫”、賬外賬;有無巧立名目濫發獎金補貼福利;有無多頭開設銀行賬戶、公款私存;有無揮霍浪費,招待費超支;有無隱瞞收入,偷漏稅費;有無脫離統一管理,不按規定實行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等。

(三)國有資產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況。主要審計接任時和離任時資產、負債、凈資產的增減變化情況,各項債權債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看國有資產是否保值增值,查清有無資產流失問題。

(四)重大經濟決策情況。包括重大基本建設、對外投資、對外借款、對外擔保等事項的決策執行程序是否合規,有無由于決策不當造成損失浪費問題。

(五)領導干部個人廉潔自律情況。通過審計手段查出的或群眾舉報查證屬實的個人經濟問題,但要限定在審計所能查清的范圍內。

(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性;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

二、審計評價原則和方法

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當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的難點,也是黨委、政府及組織部門關注的問題,根據實際,在評價時要采取寫實的方法,圍繞領導干部履行職責情況,依據認定的具體事實和有關數據,在綜合分析整體工作情況的基礎上,按照以下原則進行評價:

(一)要緊緊圍繞領導干部相關的經濟責任進行評價。由于經濟責任審計的特殊性和內容的特定性,其審計內容和評價內容應當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有所區別,評價要緊緊圍繞與被審計領導干部的相關經濟責任進行,與被審計領導干部不相關的行為和事項不評價,也不作為結果報告的內容。

(二)要在審計事項范圍內進行評價。評價不宜過寬,更不能超出審計的職權范圍,要在確定的范圍內進行評價。

(三)要依據重要性原則進行評價。由于經濟責任界定的復雜性,導致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也相當復雜,將經濟責任審計的所有內容都加以評價并列入結果報告,會造成結果報告過于繁復,因此,要依據重要性原則,著重評價重點內容,對一般性問題可以不做評價。

(四)既要反映領導干部的問題,又要反映其相關業績。經濟責任審計應當較全面地反映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既要反映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存在的問題,又要反映其相關的業績,否則,只評價問題或僅評價業績都會失之偏頗,造成評價不充分和不恰當。同時還應當注意評價不能自相矛盾。

(五)要依據審計查出的事實進行評價。審計證據不充分的事項不評價,審計評價結論必須有審計查證的事實作支持,審計證據必須符合法定要求。

審計評價方法:1.業績比較法,包括縱向比較法(離任時與接任時比較)和橫向比較法(與同行業比較);2.差異分析法。即指標差異分析法,用具體財務指標、經濟指標分析相關經濟責任履行情況;3.主、客觀因素分析法,對具體事項進行主、客觀分析,找出成因(例如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物價調整等因素),區別對待,分析產生問題是由于領導干部主觀過錯,還是由于客觀因素的影響造成的,進而作出公正評價;4.責任區分法,區分現任責任與前任責任、直接責任與主管責任、管理責任與領導責任等;5.其它方法。

三、經濟責任的劃分

任期經濟責任是領導干部、企業領導人員在特定的任職期間基于特定的職務而應履行、承擔的與經濟活動相關的責任、義務。劃清經濟責任的關鍵是依據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經濟職責”所產生的結果,根據《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主要分清以下責任:

(一)直接責任。包括:1.直接違反國家財經法規的行為。指領導干部自己實施或參與實施的與其擔任領導干部的特定職務有關的違反國家財經法規的行為。2.授意、指使、強令、縱容、包庇下屬人員違反國家財經法規的行為。3.失職、瀆職的行為。4.其他違反國家財經紀律的行為。

(二)主管責任。指直接責任以外的責任。包括:管理責任和領導責任。1.管理責任,是指領導干部基于所在單位管理的內部分工而由自己直接管理的有關部門,進而應承擔的相關經濟責任。2.領導責任,即雖然領導干部基于所在單位管理的內部分工沒有直接管理有關部門或事項,但由于其職責覆蓋著該單位的全部經濟行為,進而應負有的相關經濟責任。

對每一位領導干部的審計,必須劃清上述幾類責任。規定上述幾項內容,旨在強調抓住重點,有些特殊情況應視具體情況而定,靈活掌握,促進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不斷深化、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