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業民用產品創新意見

時間:2022-05-20 09:19:00

導語:科技工業民用產品創新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工業民用產品創新意見

國防科技工業是我省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充分發揮研發人才、技術、裝備等資源優勢,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軍地合作以及國際合作,提高國防科技工業民用產品(簡稱軍工民品)科技創新能力,積極融入地方經濟,壯大民用產業,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化改革,增強科技創新的動力和活力

軍工企業除國家明確規定要保留國有獨資性質外,都要積極推進產權多元化改革。根據承擔軍品任務的重要程度,實行國有控股、相對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的股份制改造,鼓勵引入境內資本和有條件地允許外資參與股份制改造。

軍工民品企業要打破部門、行業及所有制界限,以資本為紐帶,加大與龍頭企業和區域優勢企業的合并重組。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一步明確產權,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強化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軍品公司對控股的民品公司依法行使出資人權利,賦予民品公司充分的經營管理權。

軍工科研院所要按照職責明確、評價科學、開放有序、管理規范的原則,進行現代科研院所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軍民兩用技術研發和轉移機制,大力推進軍工技術民用化、高新技術產業化。

二、軍地結合,積極拓展科技創新的領域和空間

圍繞我省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目標,國防科技工業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機械電子和特種化工等領域的研發優勢,面向市場,軍地結合,積極拓展科技創新的領域和空間。

采用先進軍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以技術創新保持鐵路產品、礦用機械、石油機具、汽車零部件等民用產品的競爭優勢,擴大市場占有率,發展規模經營。

應用軍工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軍工先進制造業數字化技術、關鍵工藝技術和先進試驗驗證技術優勢,積極開發重型汽車發動機及零部件、礦用生產與安全裝備、煤層氣開發利用設備、太陽能和風能新型能源發電設備、電子專用設備、生產自動化控制和新型環保環衛等技術和產品,搶占制高點,實現產業化。

采取多種形式和途徑參與地方經濟技術開發。圍繞地方特色產業和資源優勢,開發先進適用技術,參與地方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加強與地方企業的技術合作,扶持發展配套企業,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三、夯實基礎,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國內外技術成果,圍繞主導產品,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領域,不斷引伸和突破,掌握技術發展方向和研究開發的主導權。在優勢領域和技術封鎖領域堅持原始性創新,努力實現突破,發展自主品牌;在成熟技術領域,融合相關技術,實現集成創新;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建立有利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機制,加快產業化和自主知識產權進程。

加大軍工民品的科技投入,促進產學研合作。軍工民品企業的研發投入應占當年銷售收入的3%以上。要充分利用軍品產學研結合的成功經驗,建立軍工民品緊密、長期和全面的產學研戰略合作聯盟。

加強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建設。采取多種方式培養高層次人才,注重培養領軍人物和人才團隊;面向國際國內人才市場,采取人才和智力引進、交流與合作、項目和技術引進帶動等方式吸引高層次人才為民品發展服務。

建立科研人員與科技成果相對應的利益分配激勵機制和自主創新的考評制度。對研究開發、科技管理、技術支持、行政管理等各類人員分類考核,科學管理,實行按績效崗位定籌的制度。

四、集中優勢,創建軍工民品科技工業園區

圍繞優化發展環境,實現產業集聚,推動軍工技術民用化,帶動配套企業發展,充分利用軍工單位土地、廠房和公用設施條件好、潛力大的優勢,在軍工單位集中的太原市北部和大同市西部創辦軍工民品科技工業園區。軍工民品科技工業園經批準可享受有關優惠政策。

太原軍工民品科技工業園區以裝備制造業為主導產業,進行整體規劃。整合提升傳統產品,新規劃建設風力發電設備、煤層氣發電設備、太陽能發電設備、垃圾發電設備、干法脫硫脫硝設備等項目,使之成為技術含量高、對全省產業結構調整有帶動作用的新型裝備制造業集群。適應園區建設需要,原破產下放的晉安化工廠、東方機械廠的土地經國土資源部門依法處置后,納入園區建設規劃。

大同軍工民品科技工業園區以重車動力、增壓器等軍工民品為基礎,吸收周圍區域內鐵路機車、高檔變速器等重點企業,建設我省的動力和傳動產業基地。

五、注重協調,加強軍工民品科技創新的組織領導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視國防科技工業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將軍工民品、軍民兩用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整體納入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規劃,積極支持,促進發展。

建立和完善多層次、多元化、多渠道的軍工民品、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投融資體系。省各類技術開發和產業化資金要向有市場前景的軍民兩用高新技術和產品傾斜;各類創業風險投資資金要加大對軍民兩用高新技術產品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吸引境外和社會資本參與軍民兩用高新技術產業化開發。

支持軍工單位創建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術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組建*省國防科技工業信息機構,搭建軍地融合的技術、市場信息雙向交流平臺,實現軍地科技資源共享。

國防科技工業民品科技創新的組織協調工作由省科技創新領導組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重視和支持國防科技工業,建立軍工民品科技創新的考核獎勵制度,為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