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信息公示管理意見

時間:2022-05-22 08:16:00

導語:醫療服務信息公示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療服務信息公示管理意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對醫療機構服務質量的監督管理,提高醫療服務透明度,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省醫療服務信息公示管理辦法》,制定本實施意見

第二條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包括政府舉辦的醫院、廠礦企業醫院、民營醫院、中外合資合作醫院,均應按照本管理辦法公示醫療服務信息(以下簡稱信息公示)。二級以下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個體診所的信息公示參照執行。

第三條信息公示應按照簡單易行、客觀公正、誰準入誰公示的原則進行,注重社會效益,確保信息公示公信力。

第二章公示內容與方式

第四條信息公示的主要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工作量信息、醫療費用信息、醫療質量信息等。

基本信息:醫療機構的基本情況、批準開展的診療科目、法人、聯系方式、投訴電話等。

工作量信息:門診人次、急診人次、出院人次、住院手術例數等。

醫療費用信息:門診患者人均醫療費用、出院患者人均醫療費用、住院床日費用、單病種費用信息等。

醫療質量信息: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轉次數、出院者平均住院日、藥品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入出院診斷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等。

第五條各級醫療機構應積極推行病例管理方法。衛生行政部門在實行工作量、醫療質量、醫療費用等信息公示的同時,逐步將信息公示的范圍擴大到醫院管理單項和綜合評價、醫學領先學科建設、科技成果獎勵情況及重大醫療事件等其他信息。

第三章公示方式及內容

第六條信息公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衛生行政部門門戶網站

(二)新聞媒體(報刊、電視、電臺)

(三)其他公示方式

醫療服務信息由衛生行政部門排名后,由同級政府糾風辦和衛生行政部門共同在政府糾風辦網站上每季度或每半年一次,我局將和市政府糾風辦聯合在南昌日報上每季度一次醫療服務信息;同時,我局將通過南昌衛生信息網()向社會全面的醫療服務信息,供社會公眾查詢,接受社會監督。

第七條信息公示應按照醫院等級、規模和類別,實行分級分類公示制度,保證公示結果的可比性。我局負責所轄二級以上醫院的醫療服務信息,各縣區衛生行政部門按照發證權限對轄區內醫療機構相關信息進行公示(公示表格見附件二)。

第八條各縣區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醫療費用排序公示制度,我局對同類醫療衛生機構住院病人、門診病人平均醫療費用最低的3名和最高的前3名進行排序后向社會公示(公示內容及樣式見附件三)。

第四章公示程序

第九條衛生行政部門以多種方式,定期、定向采集醫療服務信息,各醫療機構應密切配合并對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必須認真填寫《南昌市醫療服務信息公示表》(附件四),上報的材料須經醫療機構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各有關單位必須在每季度結束后十日內將有關表格報送至市衛生局醫政婦幼保健處。對延期不報或表格內容不符合規定的,我局將對相關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記入年終對各單位考核評價中。

第十條衛生行政部門應對有關醫療機構提供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進行核實,各單位必須密切配合行政部門進行相關數據的核對,對所有上報數據的相關表格應當進行分類存檔以備查。

第十一條衛生行政部門在確認醫療服務信息結果后,經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人審簽后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公示。

第五章公示期限

第十二條市級醫療服務信息每季度公示一次,各縣區衛生行政部門可每季度或半年公示一次。

第十三條信息公示期限根據公示方式確定。網上公示最短期限為6個月,最長期限不限;在新聞媒體公示的期限一般為一次性公示或短期性公示。

第六章公示職責

第十四條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建立聯絡員制度,按照要求及時、準確報送醫療服務信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醫療信息公示情況要在信息公示后一周內報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須同時上報紙質表格(加蓋單位公章)和電子文檔。

各醫療機構必須按照衛生部要求,每月十日前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上報上月的《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工作報表》(見附件六),包括半年匯總和全年匯總表。

第十五條信息公示按照以下分工組織實施:

(一)醫政管理部門根據本辦法的規定,采集、核準醫療

服務信息,擬定公示文稿,建議公示方式等,負責將采集的醫療服務信息按規定程序報批、。

(二)信息管理部門負責醫療服務信息的網上。

第十六條對提供虛假信息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或糾風辦予以警告并責令其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責任追究。

第十七條信息公示后發現有不當或錯誤信息的,應當由責任部門及時更正或撤消。

第七章附則

第十八條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更改計算機系統中的醫療服務信息數據庫。違者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第十九條本實施意見由市衛生局負責解釋,自頒布之日起施行,以往的文件有與本實施意見相抵觸的,與本實施意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