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郊區教育工作意見

時間:2022-05-31 03:32:00

導語:農業局郊區教育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郊區教育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市郊區工作會議精神,現就進一步加強本市郊區教育工作提出若干意見如下:

一、進一步加大郊區(縣)政府對義務教育的統籌力度根據《關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精神,義務教育的主要責任在區、縣、各區、縣要承擔起本區縣范圍內實施義務教育的職責,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均衡化,同時落實鄉(鎮)政府的相應責任。要從**的實際出發,著重解決好義務教育支出標準的統一性與鄉(鎮)財政能力差異性的矛盾,切實幫助一些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財政困難的鄉(鎮),防止這些鄉(鎮)與其他農村地區以及全市的教育差距不斷擴大。區縣政府要切實加大調控力度,通過轉移支付、專項撥款等辦法,對財政困難鄉(鎮)進行扶持,推動鄉鎮之間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與此同時,鄉(鎮)政府要繼續承擔轄區內義務教育的辦學責任,包括籌措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開展社區教育,維護學校治安環境,負責組織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等。

在城鎮建設中,要加強基礎教育學校設點布局的規劃,確保公建配套政策的落實。

二、在教育費附加中繼續安排農村教育專項資金,井對財力相對困難的地區重點傾斜

(一)每年繼續安排農村教育專項資金5000萬元。其中,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4500萬元,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安排500萬元。

(二)近期內,農村教育專項資金使用方向為進一步改善農村初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美術、音樂、勞技等專用教學設備、體育設備設施、現代信息技術裝備以及圖書設備等。

(三)在資金使用上,按每年基礎教育發展的要求進行專項投入,同時對經濟相對困難的地區再給予重點傾斜,力爭使初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的配置達到市內頒布的標準。

(四)在城市教育費附加中用于全市實施基礎教育信息化實事工程、加強初中建設工程、義務教育達標工程等方面的經費也要積極向郊區傾斜,以全面提升郊區義務教育的辦學水平。

三、擴大進人中等職業學校的農民子女“農轉非”的范圍。

(一)從**年開始,凡屬本市農業戶口的初中畢業生,升入本市中等職業學校(含中專、職業高中、技術學校和經市教委批準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的成人中專),學制三至四年的,在自愿的前提下,于報到注冊后一個月內,憑錄取通知書、招生學校填寫的《**市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新生農業戶口轉非農業戶口申請表》和本人書面申請,到新生戶口所在地公安戶籍部門辦理戶口就地“農轉非”手續。

(二)現正在中等職業學校就讀、學制三至四年的本市農業戶口學生,其學習滿兩年后,在自愿的前提下,由本人提出書面申請,憑所在學校填寫的《**市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農業戶口轉非農業戶口申請表》,可到戶口所在地公安戶籍部門辦理戶口就地“農轉非”手續。

四、市區重點職校及就業前景看好的專業,擴大招收郊區學生

(一)鑒于**年的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已經開始,在**年的招生工作中,對郊區貧困鄉(鎮)的學生,在錄取時給予優先考慮。

(二)從**年起,市區重點職校及就業前景看好的專業定向擴大招生指標,重點向郊區貧困鄉(鎮)的學生傾斜。

(三)對適應人才勞務市場需求、辦學質量高、有特色、就業率高的郊區中等職業學校以及積極招收農村學生、教學成果顯著的市區中等職業學校,通過城市教育費附加中用于職教的經費,加大扶持力度。

五、進一步完善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建制,建設一批與新城鎮相匹配的成人素質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的示范學校

(一)繼續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大力發展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精神,完善建制,落實編制。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教師編制原則上按所在鄉(鎮)總人口萬分之一點五到萬分之二配備。要選配事業心強、業務素質好、管理水平高的干部和教師充實加強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尤其要選派好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校長。要有效防止將非教育編制及不符合教師條件的人員安排到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二)繼續深入實施“燎原計劃”,積極推廣在實踐中形成的“實施一個項目,培訓一批人才,形成一個產業,吸納一批勞力,致富一方農民”的經驗。要抓住科技成果成熟可靠,經濟效益看好的項目,積極開展“一鎮一品”、“一鎮多品”的項目培訓。有關部門要調整成教經費定額,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對農民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的補助和支持郊區發展老年教育。

(三)鄉(鎮)成人學校要會同有關方面積極承擔社區教育的任務,圍繞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市民化,對當地農民廣泛開展新技術培訓,對企事業單位職工進行崗位培訓,對需要接受初、中等教育的青壯年農民進行文化基礎教育,以及開展法制教育、人口教育、國防教育、社會文化生活教育、老齡教育等。市內將通過遠程教育和成職教網,為郊區的各類成人教育培訓提供服務,擴大培訓項目,提高培訓檔次,充分發揮現代教育媒體在全面提高郊區勞動者素質和人才培訓中的作用。

六、進一步搞好郊區學校干部、教師隊伍的建設

(一)繼續選派市區優秀骨于教師到郊區支教,特別要加強對遠郊薄弱初中學校的支教,要認真總結前幾年支教工作的經驗,不斷提高支教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從**年新學年起,組織市實驗性示范性學校、市和區(縣)重點中學、中心小學等采取“一對一”的辦法,對南匯區、金山區、奉賢區、崇明縣、松江區、青浦區中的薄弱學校進行對口支援。可在這些學校中,選送一定數量的有培養前途的后備于部、青年骨干教師到對口學校進行跟崗培訓、掛職鍛煉。

(三)**年新學年,依托**師資培訓中心,通過聘請外籍教師,對南匯區、金山區、奉賢區、崇明縣、松江區、青浦區的中小學外語教師進行集中培訓,重點解決這些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外語師資不強的問題。在取得經驗后,爭取每年定期組織培訓。

(四)組織**市特級校長、特級教師到郊區開展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專項咨詢活動。**年,先在松江區進行試點。在此基礎上,開展巡回咨詢活動,共同研究、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五)對本市遠郊地區學校引進教師實行政策傾斜,以提高遠郊地區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要廣開渠道,為遠郊地區學校舉辦招聘、引進人才專場”重點為遠郊地區學校充實加強語文、數學、外語專業教師隊伍,盡快縮小遠郊地區學校與市區中小學教師隊伍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