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局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03 06:04:00
導語:經貿局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市*區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幫助民營企業破解發展難題、緩解要素制約,有效服務“環境立區”戰略,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現結合檢察工作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解放思想,深化認識,增強服務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1、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是服務第一要務的具體體現。民營經濟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地位得到憲法及黨和國家基本方針政策的充分確認。發展民營經濟有利于創造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有利于豐富商品市場、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有利于拓展稅源、增加財政收入。目前,民營經濟在我區GDP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實施“環境立區”戰略、加快“品質之城、美麗之洲”建設的重要力量。
2、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是踐行執法為民的具體要求。檢察權的性質決定了檢察機關在執法實踐中必須要高度關注群眾需求,切實貫徹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新保護和服務民營經濟的傳統觀念,實現檢察工作與民營經濟的主動接軌,是依法同等對待、同等保護和同等服務各類市場主體,保障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維護公正司法的客觀需要,也是服務社會、服務人民和服務經濟發展大局的必然要求。
3、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是實現創新強檢的具體途徑。良好的法治環境是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檢察機關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就是要立足檢察職能,深化“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工作主題,致力于打造最優的平安法治環境;就是要堅決懲治各類犯罪,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不斷提升化解矛盾糾紛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在為民營經濟構建最優的發展環境提供強有力司法保障的同時,推進并實現檢察工作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營造環境,保障權益,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4、優化公平誠信的競爭環境。積極參加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依法打擊非法經營、強迫交易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行為。嚴肅查處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行使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行政職能之便,向民營企業索賄受賄的行為,著力維護正常的市場管理秩序,為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參與競爭、市場退出創造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5、營造尊重智力成果的創新環境。立足創新型城區建設,以馳名商標、著名品牌和高新技術企業為重點,主動加強與民營企業聯系,及時提供知識產權法律政策咨詢等服務,引導企業樹立知識產權理念,促進企業品牌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侵犯民營企業知識產權的犯罪行為,對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以及社會影響大、危害嚴重的知識產權犯罪,加大打擊力度,保護企業創新成果。
6、構建和諧穩定的治安環境。良好的社會治安是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打擊各類刑事犯罪的職能作用,依法嚴厲打擊盜竊、侵占等侵犯民營企業財產、危害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的刑事犯罪。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大對企業周邊環境的整頓,抓好治安問題突出部位的綜合治理工作,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治安環境。
7、打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加強刑事立案監督工作,對于侵犯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犯罪案件應立案而未立案查處的,建議、督促有關部門及時依法立案查處。加強對偵查活動的監督工作,對于不正當履行偵查權,違法扣押、凍結、查封、強制劃撥民營企業財產和資金等,加大監督力度,依法予以糾正。認真履行民事行政訴訟監督職能,對于民營企業的民事行政申訴案件,經審查認為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依法提出抗訴。嚴肅查處司法不公背后的徇私枉法等司法腐敗行為,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三、改進方式,健全機制,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規范有序的內部管理秩序
8、拓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將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延伸進民營企業,適時組織警示教育,提高民營企業內部員工拒腐防變能力。開展送法上門活動,選派法律功底好、政治素質強的干警擔任法律志愿者,深入民營企業面對面開展法律服務,強化從業人員的法制意識。積極協助民營企業建章立制,堵塞管理漏洞,推進企業規范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民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9、建立健全與民營企業的聯系制度。探索建立“檢企共建”聯系點,試行檢察機關與民營企業聯系制度,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為民營企業法律服務的活動。完善檢察長接待日制度,落實控告舉報申訴工作首辦責任制,妥善處置發生在民營企業內的涉法涉訴等信訪問題。積極推行信訪工作公開答詢制度,釋法解疑,有效化解矛盾,消除不穩定因素。
10、健全企業損失追償機制。努力減少犯罪行為對民營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在對盜竊、侵占、騙取民營企業財產等行為依法嚴厲打擊的同時,加大對銷贓、購贓和窩贓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并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追贓。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積極發揮督促、支持起訴職能,最大限度的挽回相關經濟損失。
11、努力改進執法辦案方式。在辦理涉及民營企業和相關案件時,要按照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認真把握罪與非罪的界限,慎重采取查封、扣押、凍結和限制人身自由等措施,注重保護企業的聲譽和品牌,維護企業的正常生產和經營活動。
12、積極發揮法律服務作用。在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中,加強與民營企業溝通,認真聽取民營企業的意見和要求,積極為民營企業提供檢察建議和法律幫助,及時向黨委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反映企業困難和建議,增強企業信心,協助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四、強化素質,提升水平,努力提高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質效
13、積極推進專業化建設。落實辦案能手和業務尖子培養措施,著力培養一批既懂法律又懂經濟的高素質、復合型檢察人才。進一步改善和加強專業知識結構,將知識產權、金融證券和企業管理等納入應知應會范疇,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檢察人員參加碩士以上學歷、學位教育,為服務經濟發展提供扎實的知識保障。
14、強化紀律作風建設。增強干警的自律意識和職業修養,嚴禁借辦案之機到民營企業吃、拿、卡、要,嚴禁以辦案為名到民營企業拉贊助,嚴禁以任何方式插手民營企業的經濟糾紛,自覺抵制和防止損害民營企業利益的違法違紀行為,切實維護司法機關的良好形象。
15、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加強對各種新型犯罪形態特別是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犯罪新動向、新特點的調查研究,對涉及侵犯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相關法律適用問題,認真研究,準確把握,及時解決,對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改進和完善的檢察建議,提高民營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水平。
- 上一篇:財政局科學發展觀討論演講稿
- 下一篇:落實科學發展觀大討論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