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科技經費管理意見
時間:2022-06-04 11:13:00
導語:財政科技經費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規范財政科技經費的管理,提高財政科技經費的使用效益,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財政局等三部門關于改進和加強本市財政科技經費管理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現就改進和加強**區財政科技經費管理提出以下若干意見:
一、完善科技資源配置的決策機制和統籌協調
(一)完善區內重大科技事項的決策機制。根據本區實際情況,由區科委、區財政局會同區發展改革委對全區重大科技事項進行統籌,其中涉及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事項,要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報請**區自主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或區政府決策。
(二)建立科技信息共享機制。對以財政經費資助的科技項目,要利用**市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科技項目信息的資源共享,避免財政科技經費使用的重復、分散和浪費。
(三)加強與市有關部門的聯系。各主管部門要加強與市有關部門在科技資源配置和科技經費管理方面的聯系,開展市區聯動,發揮地方資源優勢,積極承擔國家、市各類重點科技項目任務,保證市區聯動科技項目配套經費。
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
(四)穩步提高**區政府科技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到“**”期末,區級財政科技專項投入總量占當年財政支出的平均比例達到5%。
(五)確保財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場機制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以及創新環境建設等公共科技活動。同時,合理配置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的資源。
(六)優化財政科技經費投入結構,成立統一的科技投入平臺。財政部門按照科技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和來年預計財政支出,明確各類科技經費的功能定位和具體的經費金額,實行分類管理,通過政府工作報告納入財政預算,進行單獨列支,并由區科技投入平臺進行統一劃撥。
根據科研活動規律、科技工作特點和財政預算管理要求,區公共財政科技投入主要分為以下七類:
1、區科技計劃經費。主要用于促進本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科學研究與開發。包括科技發展基金、推進技術進步專項資金、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技改財政貼息資金等方面支出。
2、科學事業經費。主要用于各行政主管部門歸口管理的科學事業經費。
3、公益性行業科研經費。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性科研任務較重的行業部門,組織開展本行業應急性、培育性、基礎性科研工作。同時包含由財政安排、各部門支出的其他與科技有關的經費支出。包括科學普及經費;農業系統、建設系統、衛生系統、教育系統、信息系統和工業系統中與科技有關的經費支出等。
4、科研條件建設經費。主要用于支持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維修和科研儀器設備購置、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包括用于孵化器建設經費、技術中心建立的經費、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經費等支出。
5、市區聯動科技專項配套經費。主要用于為市區聯動重點科技項目進行經費配套。包括科技小巨人專項資金和其他國家、市重點科技項目配套經費支出等。
6、區域科技創新環境經費。主要用于引導企業集群創新的各類科技計劃,以及區域科技創新環境建設。包括科技(普)館的建設經費;創意園建設經費;節能環保園建設經費;科技園區建設經費、產學研合作專項資金等。
7、科技企業專項扶持經費。包括用于各個園區科技企業的項目財政獎勵等資金。
三、創新財政經費支持方式,推動產學研結合
(七)建立健全產學研多種形式結合的新機制。政府有關科技計劃項目要更多地反映重大科技需求,在具有明確市場應用前景的領域,由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參與實施。
充分發揮“國家技術轉移聯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的平臺作用,促進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圍繞企業技術創新需求服務,推動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根據企業需求,舉辦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項目推介會和專業技術對接與技術咨詢活動,通過企業與高校(院所)直接對話,產生互動效應,在相互了解、信息溝通中尋找合作的切入點,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
(八)聚焦財政支持的重點。財政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要符合WTO和公共財政的原則,主要用于對共性技術和關鍵性技術研發的支持。要綜合運用無償資助、貸款貼息、風險投資等多種投入方式,加大對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支持力度。
區財政每年投入專項,設立**區產學研合作資金,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主要用于產學研合作項目、產學研創新體系建設、校企聯動沙龍、產學研合作示范企業、聯合技術中心(實驗室)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活動、大學生創業、共建經濟實體等。
四、提高科研項目立項及預算核定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合理性
(九)提高科研項目管理的透明度。在符合國家保密規定的前提下,全面實行網上申報,逐步推行網上評審,積極實施公告、公示制度。
(十)搭建區科技項目數據庫。在符合國家保密規定的條件下,將財政支持的科研項目信息納入區科研項目數據庫,提供給社會共享,避免或減少科研項目的重復申報、重復立項。
(十一)完善科研項目的項目庫管理機制,改變科技財政支出預算方式,科學編制來年科技財政預算。科技財政支出采取當年立項入庫,來年劃撥資金資助的形式,原則上對未列入項目庫的科技項目不予以支持,保證科技財政預算的科學性。
(十二)建立**區科研項目專家數據庫,完善評審專家的遴選、回避、信用和問責制度,充分發揮專家在科研項目管理及預算管理中的作用。
五、強化科研項目經費使用的監督管理
(十三)建立和完善各類科技計劃經費管理制度。嚴格按照科研項目經費的開支范圍與開支標準對項目經費予以管理,重點規范人員經費、會議費、差旅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協作研究費等支出的管理。
(十四)加強科研項目經費支出的管理。科研項目經費支出要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嚴禁違反規定自行調整預算和擠占挪用科研項目經費,嚴禁各項支出超出規定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嚴禁層層轉撥科研項目經費和違反規定將科研任務外包。探索建立科研項目經費報賬制度。對科研項目經費逐步實施國庫直接撥付。
(**)強化科研項目經費的內部管理。各科研項目承擔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財務制度的規定,健全科研項目經費內部管理制度。科研項目承擔單位要明確科研、財務等部門及項目負責人在科研項目經費使用與管理中的職責與權限。科研項目經費必須納入單位財務統一管理,實行單獨核算,專款專用。科研項目結余經費應嚴格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財務制度和財政部門有關結余資金管理的規定執行。
(十六)加強科研項目經費的監督檢查。建立包括審計、財政、科技等部門和社會中介機構在內的財政科技經費監督體系,建立對科研項目的財務審計與財務驗收制度。
(十七)建立健全科研誠信體系。對違反法律和財經紀律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追回財政撥款等處罰,取消其以后3年申請科研項目的資格,并向社會公告。同時,建議有關部門給予單位和個人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十八)逐步建立科研項目經費的績效評價制度。探索建立區級科研項目績效評估體系,對不同類型的科研項目,要明確相應的績效目標,并對其執行過程與執行結果進行分類績效評價。分類績效評價的結果,要成為單位和個人今后申請立項的重要依據。
- 上一篇:區財政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的講話
- 下一篇:人學研究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