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資源區劃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02 10:11:00
導語:農業資源區劃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9年全市農業資源區劃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深入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開放創新、富民強市、把新*建成科學發展示范區、人民群眾的幸福之都”的總體部署,以服務全市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不斷強化農業資源區劃工作的職能,提升工作水平;發揮農業資源區劃的基礎性、前瞻性、綜合性作用,積極做好農業資源監測評價、區域發展戰略與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研究;加快農業資源監測調查新技術、新方法的引進和應用,更新工作手段,進一步延伸農業區劃工作的服務領域,不斷開創農業資源區劃工作的新局面。根據河北省農業區劃委員會印發的《河北省2009年農業資源區劃工作安排要點》,結合我市的實際,現將2009年全市農業資源區劃工作主要任務安排如下:
一、開展后備農用土地資源調查
農用土地資源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保障。從我市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和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耕地逐年減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我市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后備農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各級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按照河北省農業區劃委員會的工作部署,2009年,我們將采取逐村普查的方法,組織開展全市后備農用土地資源監測調查。調查內容既包括那些適宜開發但尚未開發利用的荒山、荒地、荒灘、荒水和干廢坑塘、廢棄灌渠、廢棄交通占地、廢棄窯坑、墳丘占地等閑散廢棄土地,也包括土地資源潛力尚未充分發揮的中低產田、低產果園、低產林地、低產水面等。通過調查,全面查清我市后備農用土地資源的類型、分布、數量及可開發利用的潛力,并提出相關的調研報告與圖件,為各級政府有效整合土地資源、化解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土地制約瓶頸提供決策依據。調查工作的具體要求見《*市后備農用土地資源監測調查實施方案》。
二、開展全市2009年春播作物面積和種植結構現狀監測調查
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必須加大力度扶持糧食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不斷增強綜合生產能力。”就我市而言,已連續四年實現糧食增產,這就為進一步推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把農業生產切實轉變到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也是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客觀要求。為及時掌握我市2009年春季各種農作物的播種面積,分析研究全市種植業結構現狀,全市將在5-6月開展農作物播種面積和種植結構現狀監測調查。監測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2009年春季各種農作物的播種面積、2008年冬季小麥播種面積和農業種植結構現狀等。此外,各縣(市)、區還要對本地優化調整種植結構好的典型進行調查總結。調查擬采取運行“*市農業資源和農業經濟信息地面公里網監測系統”的方法,以點聯戶進行入戶調查。監測調查的具體要求見“*市2009年春播作物面積和種植結構現狀監測調查方案”。各縣(市)、區要認真組織開展好本項調查工作,確保各項成果的高質量、高水平,為市、縣兩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科學指導農業生產提供決策依據。
三、開展農業資源監測與評價
掌握農業資源利用的動態情況,進行農業資源的監測與評價,是農業資源區劃系統的基本職能和優勢所在。搞好農業資源監測與評價,對農業資源的綜合管理和合理利用,促進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河北省農業區劃委員會“冀農區委字(2008)3號”文件精神,河北省農業區劃辦公室擬在全省組織開展農業資源監測與評價工作,具體工作內容、方法及時間要求待省部署后我市再另行安排。
四、*市農業資源數據庫建設及農業資源區劃網站運行維護
農業資源數據庫建設及農業資源區劃網站維護,是全市農業資源區劃系統的一項大型長期性基本建設項目,它對改進農業資源區劃工作的方法手段、提高為領導宏觀決策服務的時效和水平發揮著巨大的支撐作用。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務是:(1)加快農業資源信息數據庫完善建設進度,全面完成各類農業資源信息數據的整理、分類工作。(2)完成“*農業資源區劃網”的運行與調試,進入正式的運轉與服務階段。各縣(市)、區農業區劃辦公室要配合做好本單位網頁的維護與信息更新工作,切實發揮好網站的服務功能。(3)逐步實現農業區劃檔案的電子文檔管理,有條件的縣、區著手縣級農業資源數據庫的建設。(4)完成路北區農業資源監測地面公里網點的布設,完善全市公里網格全覆蓋的農業資源監測體系。
五、完成全市2008年度分區農村經濟數據年度統計
各縣(市)、區要按《*市農業資源區劃》的分區范圍,于8月底前完成2008年度農村經濟數據統計并向市辦上報電子文檔。
六、繼續開展農業資源循環利用試驗示范區建設
堅持以“深入探索不同區域農業資源持續高效利用模式,不斷提高農業資源綜合開發效益,努力拓展農業資源區劃工作的社會影響”為目標,緊密結合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現代農業和循環農業、生態環境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內容,因地制宜的選題建區。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突出重點,注重示范推廣的成效和社會影響。對于示范效果不明顯、推廣價值不大、效益低下的示范區,要及時進行調整,保證示范區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各縣(市)、區要在4月底前向市上報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示范區建設工作計劃,12月20日前上報本年度示范區建設工作總結。
七、開展全市耕地土壤墑情遙感監測
去年入冬以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旱情,對夏糧的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為快速準確地監測評價我市耕地土壤墑情,全面及時地了解旱情發生的范圍和程度,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農作物的正常播種和生長,今年我們擬在全市范圍內,對不同時段的耕地土壤墑情進行遙感監測。市農業區劃辦公室擬與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區劃研究所合作,共同完成5次土壤墑情遙感監測,監測的時間和內容將根據具體情況另行安排。
八、開展農業資源區劃工作開展30周年紀念活動
從1979年開展農業資源調查和農業區劃工作,迄今已整整30年。30年來,我市農業資源區劃工作始終堅持為領導宏觀決策服務、為全市經濟發展服務的宗旨,經過幾代農業區劃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出色地完成了不同階段的農業資源調查和農業區劃工作任務,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紀念我市農業資源區劃工作開展30周年,回顧和總結3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進一步激發我們的工作熱情,更加卓有成效地做好今后的工作,不斷開創我市農業區劃工作的新局面,今年我們將通過不同形式,舉辦一系列的紀念活動。擬舉辦1-2次由我市農業區劃戰線新老同志、相關業務部門有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舉辦以展示農業資源區劃工作成就、弘揚“區劃人精神”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各縣(市)、區在積極踴躍參加國家、省、市紀念活動的同時,要在本縣(市)、區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相關的紀念活動。
九、完成市、縣兩級領導交辦的任務
市、縣兩級農業區劃部門除按省要求圓滿完成工作任務外,還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示范區和幸福之都的建設,選定1~2個專題,有針對性地深入展開調研,及時、主動、高效地做好為領導宏觀決策的服務工作,并將好選題、好做法、好效果及時向市辦反饋。
- 上一篇:鄉鎮水利站體制管理論文
- 下一篇:農業資源循環利用工作計劃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