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改造工作實施意見(市)

時間:2022-07-06 02:54:00

導語:舊區改造工作實施意見(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舊區改造工作實施意見(市)

住房問題是重要的民生問題。舊區改造是提高市民居住質量、改善城區居住環境的重要途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歷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舊區改造工作。上世紀*年代“*”危棚簡屋改造,本世紀初新一輪舊區改造,以及“*”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全市共拆除危舊房7000多萬平方米,約120萬戶家庭改善了居住條件。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舊區改造任務仍然非常艱巨。為進一步推進本市舊區改造工作,現提出如下若干意見:

一、明確舊區改造總體要求和工作原則

(一)明確總體要求。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籌辦2010年*世博會為契機,在總結歷年舊區改造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堅持從實際出發,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實事求是,盡力而為,積極探索適合特大型城市發展規律的舊區改造新機制,全力推進本市舊區改造工作。

(二)確定工作原則。具體為:堅持創新機制、完善政策。建立與尊重民意、住房保障、多渠道安置相結合的舊區改造方式,并注重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操作性。

堅持公開透明、公平公正。進一步突出舊區改造公益性的特征,努力形成居民主動參與、操作規范有序、社會廣泛支持的良好局面。

堅持點面結合、突出重點。在積極推進已啟動舊改項目改造的同時,加大力度,重點推進中心城區成片、成規模和群眾改造意愿強烈的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

堅持政府主導、以區為主。市政府負責統籌、協調、推進和政策制定等工作,有關區政府作為舊區改造的責任主體,具體承擔組織實施和推進工作。

二、積極探索舊區改造新機制

(三)擴大舊區改造事前征詢制度試點。在試點地塊啟動改造前,按照市建設交通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制定的舊區改造事前征詢制度的規定,開展兩輪征詢,充分聽取市民群眾對舊區改造意見。第一輪,征詢改造區域居民意愿,同意改造戶數超過規定比例,辦理地塊改造前期手續;第二輪,征詢居民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意見,在一定時間內,簽訂附生效條件的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居民戶數超過規定比例,進入實施改造階段。

(四)完善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試行以被拆除房屋的市場評估價為基礎,增加一定的價格補貼和套型面積補貼的辦法。對補償安置后居住仍然困難的被拆遷人,符合本市住房保障條件的,可申請保障性住宅解決居住困難。具體辦法由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另行制定。

(五)實行多種安置方式。在居住房屋拆遷實行貨幣補償或跨區域異地安置的基礎上,增加本區域就近安置方式。貨幣補償、就近安置和跨區域異地安置的補償安置標準基本等同。

三、加大舊區改造政策扶持力度

(六)加大市、區財力支持力度。對市、區合作,納入年度土地儲備計劃的舊區改造項目,市發展改革、財政、土地部門在審核市土地儲備專項資金年度收支計劃時,按照不低于項目總投資的30%安排改造資金。有關各區在編制年度財政預算時,相應增加對舊區改造資金投入。

(七)實行舊區改造土地儲備資金先行撥付辦法。對出讓的土地儲備舊改地塊,在取得土地出讓收入后,按照市發展改革委批準的土地儲備投資總額90%的比例,先行撥付部分土地儲備資金,在核定土地儲備成本后再予以清算。

(八)優先供應配套商品房和就近安置房建設用地。市、區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落實配套商品房和就近安置房建設用地,確保土地供應。在符合城市規劃情況下,企業提供自有土地建設就近安置房,且就近安置房建造面積比例不低于可建面積50%的,土地管理部門采取招標方式確定建設單位。

(九)建立舊區改造審批綠色通道。按照“精簡、高效、規范、透明”的原則,完善舊改項目審批方式,優化辦理流程,提高審批效率。

(十)引進社會資金參與舊區改造。積極探索選擇有品牌、有實力、有經驗的開發企業參與舊區改造的途徑。

(十一)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舊區改造的信貸支持力度。金融機構根據信貸原則和監管要求,對土地儲備機構和房地產企業參與舊區改造,提供融資支持和相關金融服務。探索通過信托、債券等金融工具,拓寬舊區改造融資渠道。

四、多渠道籌措動遷安置房源

(十二)積極推進就近安置房建設。有關各區根據市建設交通委制定的保障性住宅建設技術標準,在本區域范圍內建設適配的緊湊型、小戶型就近安置房。就近安置房建設、銷售、管理等,參照本市配套商品房有關規定執行。

(十三)加快配套商品房建設。市、區相關部門根據舊區改造計劃和動遷房源需求情況,抓緊推進配套商品房建設,加大供應力度。同時,繼續完善配套商品房基地市政、公建、公用、公交等配套設施建設。在配套商品房大基地內,積極引進優質的教育、衛生、商業等社會資源。

(十四)收購中低價普通商品住宅。有關各區政府根據房地產市場發展情況和動遷居民實際需求,可收購適配的中低價普通商品住宅,供動遷居民選擇安置。

五、繼續堅持“拆、改、留”多種改造方式

(十五)進一步推進舊住房綜合改造。對部分結構相對較好、但建筑和環境設施標準較低的舊住房,按照“業主自愿、政府主導、因地制宜、多元籌資”的原則,通過成套改造、綜合整治、平改坡以及拆除重建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徑地改善市民群眾居住質量和環境。

(十六)繼續推進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整治。在嚴格執行*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規劃和《*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的情況下,繼續推進歷史風貌保護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整治試點,在有效保護歷史建筑風貌的同時,努力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

六、進一步完善組織協調機制和工作制度

(十七)建立舊區改造工作協調機制。成立*市舊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分管副市長擔任副組長,市建設交通委、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監察局、市民政局、市金融辦、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新聞辦、市信訪辦和中心城區10個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建設交通委。

有關各區政府要成立相應機構,負責本區域范圍內舊區改造組織實施工作。有關街道(鎮)要全力配合,協同推進舊區改造,并做好社會穩定和居民思想工作。

(十八)落實工作責任。有關區政府主要領導是本區舊區改造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納入政績考核范圍,并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以及社會各界、市民群眾的監督。

(十九)引入第三方參與房屋拆遷的監督。在堅持“陽光拆遷、公開操作”制度的基礎上,有關各區可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工作者、法律界人士等,參與房屋拆遷全過程監督。

(二十)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強化舊區改造大局意識、群眾意識、責任意識,注重發揮新聞媒體宣傳引導作用,提高市民群眾的參與意識,增強市民群眾對舊區改造的理解和支持。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此前的本市舊區改造有關規定和政策與本意見不一致的不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