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實施意見
時間:2022-07-06 06:54:00
導語:財政局財務管理工作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縣財政改革全面推進,財政收入平穩增長,財政實力有所增強,對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從總體上看,*縣經濟基礎薄弱,財源不豐裕,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困難,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為努力實現財政狀況逐步好轉,現就加強財政管理,做好增收節支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積極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加快經濟發展
(一)加大財政支持經濟發展力度。集中財力,統籌調度預算內外資金,采取借款、補貼、貼息、獎勵等方式,重點支持縣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骨干稅源企業發展,引導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增強企業活力和發展后勁。
(二)加強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建設。增加注冊資本,增強融資和服務功能,幫助中小企業融資。積極創造條件,加入省中小企業擔保集團。
(三)創新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充分利用和整合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廣告、公交線路、有線電視經營權等各類城鎮資源,以資源促開發。加強政府調控引導,廣泛吸引外資和社會資金參與城鎮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
(四)支持國有、集體企業加快改革步伐。利用企業現有資產、適量減免財政周轉金和規費、返還土地出讓金等多渠道籌集改制成本,推動置換企業產權和職工身份,轉變企業經營機制。
(五)建立招商引資獎懲機制。縣財政預算每年安排專項經費,兌現招商引資工作經費和獎勵資金。認真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整頓財經秩序,優化招商引資環境。
(六)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及時把握上級支持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政策、信息,不斷完善對上爭取項目和資金的激勵機制,鼓勵各部門各單位努力爭取上級各類項目與資金支持。
二、依法強化征管,保持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
(七)強化稅源控管,做到應收盡收。經常性開展稅源調查,全面摸清稅源底數,夯實稅收征管基礎。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稅種的監管,做到應收盡收。大力推進個體、民營企業的規范建賬,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度和準確性,減少和防止稅源流失。全面清理財稅優惠政策,嚴禁鎮、部門自行制定減免稅優惠政策。
(八)加大稅收稽查力度,大力清繳欠稅。加強財政、國稅、地稅部門工作協調,推行聯合辦稅,聯合管理,聯合稽查。強化審計監督檢查,以查促管,以查促收。嚴格執行現行財政體制劃分的收入范圍和級次,嚴禁在縣與鎮或鎮與鎮之間轉引稅款,凡違規轉引稅款的,一經發現,雙倍扣減其財力,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和欠稅公告制度,強化措施,大力清繳欠稅。紀監、公安、檢察、司法等部門要堅決支持依法治稅,嚴厲打擊偷稅、騙稅、抗稅和發票違法行為。
(九)加強非稅收入征管,增強政府綜合財力。強化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管理,嚴格實行“收支脫鉤、收繳分離”,逐步推行財政部門直接征收。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嚴禁部門、單位自行處置國有資產。經批準的國有資產出售(讓)、出租收入,必須納入財政管理。建立健全罰沒物品管理制度,對罰沒物品實行公開拍賣,所得收入上繳國庫。經營性用地一律采取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及時足額收繳土地出讓金。
三、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努力節減開支
(十)嚴格規范部門預算管理。編制全口徑預算,對預算內外財力統一口徑、統一標準、統籌安排。部門預算一經批準,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嚴格執行。強化項目支出預算管理,逐步實行重大項目預算評審論證和聽證制度,提高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鼓勵部門單位增收節支,從20*年起,對一般性非稅收入超額完成年度預算的,教育、公檢法司部門按超收額的50%給予獎勵,其他部門單位按超收額的40%給予獎勵,用于補充正常經費和職工獎勵。
(十一)加強財政支出監管。完善“零戶管理”制度,進一步擴大會計集中核算范圍,積極推行國庫集中支付,提高直接支付比重,減少環節,提高效率,規范單位財務行為。建立健全財政專項資金申請、撥付、使用和監管制度,全面實行財政報賬制管理,對財政涉農補助資金實行“*”發放,切實提高財政資金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十二)嚴格控制和壓縮一般消費性開支。大力節減招待費支出。堅持公務接待“實名登記、三單合一、定期報告、內部公開”制度,對單位公務招待費用實行總量控制和年度審核。嚴格控制車輛費用支出。嚴格按規定配備和更換小汽車,對各單位編制內的車輛燃油及修理費實行定額包干使用;繼續實行機關單位小汽車統一投保。進一步規范通訊費支出。嚴禁用公款為個人安裝、配備通信工具;對通信補貼嚴格實行“定額補貼、單位發放、節約歸己、超支自理”的辦法。加強計算機網絡建設支出的管理。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建設、聯網共享的原則,合理規劃機關和事業單位電子網絡建設,優化資源配置,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嚴格控制各類會議。壓縮會議規模、時間和次數,規范會議費供給渠道,除一、二類會議由財政單獨核撥經費、總額包干外,其他各類會議支出,一律在部門或單位的綜合預算經費中解決。從緊控制差旅費支出。各單位組織縣外考察,必須按程序報批;工作人員因招商引資、參觀學習等公務活動到縣外出差,不得公款旅游,不得居住三星級以上賓館。加強基本建設支出管理。暫緩非生產性、不具備開工條件和無資金來源的項目建設,尤其是樓、堂、館、所建設;嚴格執行項目建設審批程序和項目決算審計制度,加強基本建設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十三)規范社會保障支出。對社會保障補助對象定期核查,動態管理,及時調整,打卡發放,確保社會保障對象基數真實、可靠。不斷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強醫療費用支出管理。
(十四)加強單位債權債務的管理。定期組織對單位債權債務清理,嚴禁部門、單位舉債興建工程、發放職工津貼獎金及解決辦公經費不足,杜絕部門單位內部借集資付息名義,變相發放職工福利。綜合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清收財政有償使用資金。
(十五)加大政府采購改革力度。進一步拓寬政府采購范圍,全面延伸到鎮一級。對政府集中采購結余資金,由財政沖減預算支出。
(十六)逐步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實行財政支出績效管理,定期對財政資金撥付、使用和效果跟蹤問效,并在一定范圍內予以公布。財政部門要把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今后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
四、調整完善鎮財政體制,促進鎮財政健康發展
(十七)調整和完善鎮財政管理體制。建立規范的縣對鎮分稅制財政體制,健全財政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調動鎮級發展經濟、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加大財政投入,支持鎮工業集中區、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鎮村規劃和鎮村道路、市場、水利等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積極推進農村城鎮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十八)深化鎮財縣管改革。將鎮政府非稅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統籌安排,增強鎮財政保障能力。硬化鎮級預算約束,制止和糾正預算執行中的隨意性。堅持量財辦事,有序供給,保證鎮級基本支出。加強鎮級支出標準和定額管理,規范個人津補貼發放。
(十九)防范和化解鎮財政風險。對鎮級現有債務全面清理,健全賬目,按照“誰受益誰負擔,誰負債誰償還”的原則,明確債務人,制定償債計劃,采取多種方法進行處理和消化。嚴格執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堅決制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嚴格控制鎮債務增加,縣對鎮債務實行動態監管,建立對鎮新增債務申報審批制度。
(二十)完善村賬鎮管工作。扎實推進村務公開和民主理財,規范村級財務收支行為,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
五、明確責任,切實做好增收節支工作
(二十一)各鎮、各部門(單位)要積極開展增收節支工作,主要領導要牽頭負責,親自過問,認真分析本地、本單位財政財務收支情況,研究制定增收節支的有效措施,把增收節支工作抓出成效。
(二十二)充分發揮財政監督和審計監督的職能作用,加大以增收節支為主要內容的監督力度,促進開展增收節支工作。監察部門要把增收節支工作作為考察領導干部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嚴重違反增收節支規定的人員,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二十三)財政部門要制訂增收節支考核辦法,把增收節支工作列為對各地、各部門(單位)年終考核的一項內容。對增收節支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
- 上一篇:行政局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意見
- 下一篇:農民養老保險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