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蔬菜產業實施意見
時間:2022-07-09 06:27:00
導語:農作物蔬菜產業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充分認識蔬菜產業的地位作用,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近年來,*市蔬菜業發展迅速。20*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到204萬畝,蔬菜總產量765萬噸,蔬菜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6.4%。蔬菜業不僅成為農業的重要產業,而且成為出口創匯潛力大、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強的支柱產業之一。
*市蔬菜生產有著良好的優勢條件。氣溫、光照、水土優勢有利于蔬菜多品種和常年性生產;北靠京津,南臨滬寧,東近日韓,具有良好區位優勢和國內外市場空間;蔬菜生產的標準化和專業化的推進,提高了蔬菜質量安全水平,市場競爭能力增強,蔬菜產業發展的動力和潛力進一步增大。各級各部門要從實現人民群眾利益的高度,全面認識蔬菜產業的地位作用,不斷增強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明確生產目標,優化區域布局
到20*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力爭達到240萬畝,其中保護地栽培120萬畝,出口創匯蔬菜生產基地20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達到1.5萬畝;蔬菜總產達到900萬噸,實現產值82億元以上,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形成布局科學、結構合理并與生產、加工、流通配套銜接的蔬菜生產體系。
圍繞上述目標,在生產基地布局上,要重點抓好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完善生產設施,提高蔬菜綜合生產能力。同時,抓好以歷城區董家鎮為重點的3萬畝大棚草莓、以商河縣楊莊鋪鄉為重點的3萬畝大棚彩椒、以濟陽縣太平鎮為重點的7.5萬畝大棚西瓜和甜瓜、以濟陽縣垛石鎮為重點的2萬畝冬暖棚櫻桃番茄、以章丘市水寨鎮為重點的1.5萬畝食用菌、以槐蔭區段店鎮為重點的5萬畝出口圓蔥等6大蔬菜精品園基地建設,形成科技含量高、產品質量優、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現代化蔬菜生產園區。
三、突出工作重點,強化措施落實
(一)全面推進標準化工作,加強蔬菜質量管理
全面推進蔬菜標準化工作,既有利于提高蔬菜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又有利于滿足消費需求,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因此,必須把標準化生產作為蔬菜生產的重點。市蔬菜生產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認真做好這項工作。各縣(市)區蔬菜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本轄區內標準化蔬菜的基地建設,生產、加工、流通管理,并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好標準化蔬菜的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等工作。
1.抓好源頭控制。一是搞好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將防蟲網和觸殺燈作為標準化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力爭20*年全市防蟲網栽培面積達到2萬畝,觸殺燈應用面積達到50萬畝。二是積極組織申報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國家級無公害蔬菜品牌,力爭全市6大精品園區和主導產品基地列入國家示范區,20*年全市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達30個,全市無公害蔬菜產品總數達到100個。三是推廣綠色檔案管理,力爭20*年全市90%的無公害蔬菜基地實行檔案管理。
2.抓好自檢檢測。進一步完善市、縣、鄉三級檢測網絡建設,搞好全市蔬菜質量監控和定期抽檢,及時公布有關蔬菜產品質量信息。加強生產基地、加工、配送、超市、市場速測點建設,搞好自檢。各級監測站點要建立目標責任制度、定期報告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確保上市蔬菜的質量。全市力爭建立各類速測點100處。
3.嚴格市場準入。蔬菜與質監、工商、農業等部門要密切配合,按照“先行試點、穩步推開”的原則和上級有關部署,逐步在全市推行無公害蔬菜的市場準入制度,未經認證或檢測以及檢測不合格的蔬菜嚴禁進入市場,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菜。
(二)大力實施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水平
1.建立健全蔬菜科技體系。認真貫徹落實《農業法》和《農業技術推廣法》,健全完善市、縣、鄉3級蔬菜技術推廣體系,落實相關政策,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建立適應新形勢的新型技術推廣體系,充實一線科技人員力量,鼓勵科技人員到重點基地和主要產區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承包、技術服務。
2.抓好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的引進推廣。要有計劃地引進適應*市狀況的蔬菜新品種。每年引進10~15個產量高、品質好、抗逆性強、市場潛力大的國外新品種,在每個縣(市)區設立300~500個示范點,擴大示范效果。要以工廠化育苗為載體,加快新品種引進推廣速度,并迅速形成規模優勢,力爭到20*年全市工廠化育苗突破1億株,大棚工廠化育苗普及率達到20%以上。力爭每年引進推廣4~5項蔬菜生產新技術。加快設施栽培、無公害蔬菜生產、土傳病害防治、產品整理包裝、保鮮儲藏等技術的推廣應用步伐,促使蔬菜產業再上新水平。
3.強化科技培訓,全面提高菜農素質。以加強科技培訓、提高菜農素質為重點,加快*市蔬菜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的步伐。通過編印科普叢書、舉辦各類培訓班、發展帶頭戶、科技下鄉等方式加大新技術、新成果的普及推廣力度,全面提高菜農的種植與管理水平。
(三)建設信息網絡,完善流通體系
1.建立完善市場體系。根據新一輪城市規劃和新城區建設的要求,在新城區建設一至兩處服務功能強、設施完善、規模較大的市級蔬菜批發市場。加大產地批發市場的建設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流通能力,方便菜農銷售。蔬菜播種面積20萬畝以上的縣(市)區、萬畝以上的重點鄉鎮都要建設自己的產地批發市場,確保銷售渠道的暢通。
2.加強產銷信息網絡建設。強化蔬菜信息工作,逐步建成上連國內外大市場,下連生產基地和農戶的市級蔬菜信息中心,搞好蔬菜產銷形勢的預測預報和價格行情分析,及時向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提供快速準確的信息服務。在精品園區及部分主產區選擇10處規模較大、優勢產品明顯、發展潛力大的市場進行信息化改造,建設信息分中心,加強與全國大市場的銜接。
3.積極扶持各類協會,發展壯大農民合作組織。積極支持農民建立各類蔬菜專業協會、學會、合作社,充分發揮其對外開拓市場,對內組織生產、協調關系、籌措資金、規范行為的作用。要加大引導、支持和服務力度,把蔬菜運銷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來抓,形成多渠道銷售的格局。
4.積極推行名牌戰略。重點把章丘大蔥、太平西瓜、歷城草莓、*蓮藕等10大蔬菜培植成全省、全國的知名品牌。
(四)實施蔬菜生產產業化,著力發展壯大出口龍頭企業
搞好市場調查,通過各種渠道對國際市場行情、消費習慣等諸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論證,并結合*市蔬菜生產實際,確定適銷對路的蔬菜品種。近期把圓蔥、牛蒡、胡蘿卜、大根、大蔥、大蒜、蓮藕、土豆、冬瓜、彩椒等10大出口蔬菜品種作為發展重點,并盡快實現區域化、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和生產。與此同時,扶持建設有一定規模的出口加工龍頭企業,不斷增強國際競爭能力。要建立龍頭企業、基地、農戶之間的利益保障機制,結成利益共同體,互惠互利,共同發展。蔬菜主管部門要強化服務觀念,制定好產業發展規劃,搞好技術服務。出口企業要提高技術水平,改進加工工藝,爭創名牌,擴大銷售,積極兌現購銷合同。農戶要按技術要求,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技術水平。力爭20*年,蔬菜加工龍頭企業總數達到200家以上,全市蔬菜出口創匯量達到30萬噸,出口創匯達到1.5億美元,帶動農戶10000戶,出口產值占整個蔬菜產業的比重達到15%以上。
四、加強領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對蔬菜產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把蔬菜產業作為促進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抓。
各級財政要逐步加大對蔬菜產業的支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扶持蔬菜、食用菌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標準化及檢測體系的建設。同時,要按照市里關于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的有關規定和政策,在資金上加大對蔬菜龍頭企業和蔬菜基地建設的支持。蔬菜主管部門要結合實際,認真研究改進工作方法,及時對蔬菜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計劃、財政、科技、外經貿、質監、金融等部門要結合各自的工作職責,積極為蔬菜產業發展提供服務。
- 上一篇:引橋地基處理施工管理論文
- 下一篇:工程防水混凝土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