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意見
時間:2022-07-13 03:47:00
導語: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施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是公路交通工作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十六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20*年3月原國家計委、交通部聯合下發了《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為進一步落實《辦法》中有關要求,抓好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保證工程質量,提高投資效益,根據《公路法》及有關規定,綜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本意見。
納入20*年至20*年國家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專項計劃之內的項目,按本實施意見執行,其中縣際公路建設項目,按照交通部《西部地區通縣公路建設實施意見》執行,其它農村公路改造項目,各省可結合本地實際,參照本意見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一、指導思想
緊緊抓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的歷史機遇,堅持“依靠政府、發動群眾;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造價、確保質量;實事求是、加快發展”的建設原則,積極實施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提高路網基礎水平,改善農村交通條件,適應人民群眾出行需求,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服務城鎮化進程,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
二、建設目標
從20*年到20*年,用3年時間,國家集中支持東部地區鄉到村、中部地區縣到鄉、西部地區縣際間公路改造為等級瀝青(水泥)公路,帶動各地縣際及農村公路加快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自籌資金率先實現縣際、鄉鄉、村村通達等級瀝青(水泥)公路,提高公路通達深度、通行能力及公路網基礎水平,為2010年所有具備通車條件的鄉鎮和行政村通公路,縣到鄉公路基本達到高級、次高級路面標準,鄉到行政村公路消滅無路面狀況,實現交通新的跨越式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三、組織機構
各地要落實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領導與執行機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保障工程建設有序進行。
根據《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辦法》,全國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辦公室設在交通部,承擔國家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領導小組交辦的具體事務,主要職責是:負責指導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工作,制定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技術政策,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重大事項,了解掌握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進展情況,適時組織對工程質量、進度、安全及資金使用等有關工作稽查;總結交流經驗,收集、整理建設信息。
各省(區、市)交通主管部門要落實相應管理機構,負責本省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領導和組織工作。根據發展改革委(原國家計委)和交通部有關規定,制定本省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技術政策和管理辦法,依靠各級人民政府積極研究和爭取政策,落實配套資金,監督工程質量和建設資金安全合理使用,及時總結、交流建設情況。
建設任務集中的地(市)、縣交通主管部門要落實工程管理機構,具體負責轄區內工程項目實施管理工作,其管理職責及具體管理辦法由各省(區、市)交通主管部門確定。
西部地區通縣公路建設收尾工作由部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辦公室負責。
四、技術標準
縣際公路建設,應根據工程項目在公路網中的作用及交通量發展前景,正確選用技術標準,具體按交通部《西部地區通縣公路建設實施意見》有關要求執行。
通鄉(鎮)、通行政村公路,應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結合各地資金落實情況及交通量發展前景綜合考慮,合理確定技術標準。技術標準采用原則是:充分利用舊路資源,著重提高路面等級,完善防護排水設施,增強晴雨通行能力。
1、路線標準。原則上以現有道路為主,路線線位、線形滿足規范要求的,盡量利用老路改擴建,避免大改大調或大填大挖占用有限耕地資源。
通鄉(鎮)公路中,預測交通量較大的項目,一般采用三級公路標準;預測交通量不大的項目,按四級公路標準實施;工程艱巨、難度較大的路段,個別技術標準可采用四級公路下限指標,但必須滿足行車安全要求。
通行政村公路,有條件的可采用四級公路標準,如條件所限,除路基寬度外,個別指標可適當降低,但應滿足行政村內主要機動車輛的通行要求。
2、路面工程。通鄉(鎮)、通行政村公路,一般應鋪設高級或次高級路面,具體路面結構型式應根據預測交通量大小、當地建筑材料及配套資金落實情況具體確定。采用高級或次高級路面存在困難時,也可結合當地既有工程實踐,采用合適的路面結構。配套資金不足時,路基工程一次建設到位,路面工程可分步實施。
交通量大的路段推薦采用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沿線水泥、砂石資源豐富的地區,可優先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提倡采用機拌機鋪施工工藝。瀝青碎石路面施工,提倡采用熱拌機鋪施工工藝,當采用貫入式或表處工藝時,必須注意施工溫度,加強成型期養護。
各省應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省情制定推薦選用典型路面結構,使路面結構符合當地實際情況,保證公路合理使用年限。
3、防護、排水工程。通鄉(鎮)、通行政村公路改造,應注意做好必要的排水和防護工程,提高公路抗災能力。山區公路改造工程項目,在陡巖、急彎、沿江路段必須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為行車安全提供必要條件。圬工工程提倡采用機拌砂漿工藝。
有條件的省份,可研究制定符合本省實際情況的農村公路修建技術標準。
五、組織實施
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點多、面廣,分布零散,交通部和各省應通過組織示范工程,探索總結工程質量控制、技術標準選用、路面結構采用、公路養護管理等成套經驗,以指導各地項目組織實施。
縣際公路建設項目,仍按交通部《西部地區通縣公路建設實施意見》有關規定執行。通鄉(鎮)、通行政村公路,實行分類管理:縣道、里程在20公里以上的四級公路、10公里以上的三級公路和二級及以上公路、獨立大中橋(隧)、或投資超過600萬元的項目,為重要農村公路項目;其它項目為一般農村公路項目。
1、項目業主。重要農村公路項目,由縣級或縣級以上交通主管部門承擔項目業主責任。一般農村公路項目,經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可由具備組織工程建設能力的鄉鎮人民政府承擔項目業主責任,并接受縣級交通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鄉鎮人民政府不具備組織工程建設能力時,由縣級交通主管部門組織工程建設,承擔項目業主責任。項目業主的職責劃分與認定辦法,由各省(區、市)交通主管部門制定。
2、設計審批。重要農村公路項目,一般可進行一階段施工圖設計,設計工作應由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承擔,地(市)交通主管部門審批,報省級交通主管部門核備。一般農村公路項目,可進行簡易設計,簡易設計至少應具備路線縱斷圖、路面結構圖和構造物結構圖。簡易設計由縣級交通、公路部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承擔,有條件的項目也可由有資質的設計單位承擔,縣級交通主管部門審批,報地(市)交通主管部門核備。簡易設計具體事宜由各省(區、市)交通主管部門自行制定。
3、工程招標投標。重要農村公路項目,原則上采取公開招標方式確定施工單位;一般農村公路項目,可采用邀請招標方式確定施工單位。對利用扶貧資金實行以工代賑,使用農民投工投勞建設的路基工程項目,可不進行招標,但路面工程必須進行招標。項目業主和施工單位必須簽訂施工合同,依據合同實施管理。在工程招標投標及合同執行過程中,有違法行為的,必須依法進行查處。
通鄉(鎮)、通行政村公路改造過程中,非專業技術的簡單勞動工序,在保證工程質量的條件下,鼓勵組織當地農民有序參加工程建設,為增加沿線農民收入創造條件。
4、交、竣工驗收。通鄉(鎮)、通行政村公路改造項目完工后,交通主管部門可視情況將交工驗收和竣工驗收合并進行。重要農村公路項目由地(市)交通主管部門組織竣工驗收,省級交通主管部門應按一定比例進行抽查,并對驗收成果予以確認;一般農村公路項目由縣級交通主管部門組織竣工驗收,地(市)交通主管部門亦應按一定比例進行抽查,并對驗收成果予以確認。
交、竣工驗收組織參照《公路工程竣工驗收辦法》實施。對重要農村公路項目,項目所在地公路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要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測評定,并提交質量鑒定書。各參建單位應注重建立工程項目檔案管理制度,按規定收集、整理、歸檔,建立工程檔案。一般農村公路項目,由省級交通主管部門確定相應的工作要求。
六、質量監理與建設監督
縣際公路建設項目,必須實行工程監理制度,工程質量監督覆蓋面要達到100%,具體要求按交通部《西部地區通縣公路建設實施意見》有關規定執行。
通鄉(鎮)、通行政村公路改造工程,應結合項目實際,積極推行工程監理制度,建立工程質量監督機制,保證工程質量。具體要求如下:
1、縣級或縣級以上交通主管部門承擔項目業主責任的農村公路項目,由項目所在地交通主管部門和公路管理機構抽調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組成監理組,或者由項目業主質量管理人員與設計單位派出的設計代表聯合組成監理組開展監理工作。由鄉鎮人民政府承擔項目業主責任的農村公路項目,縣級交通主管部門應積極組織鄉、村參建干部進行專業培訓,建立適宜的工程監理制度。有條件的地區,農村公路改造工程項目也可采用社會監理模式,同時要注重發揮農民群眾的監督作用。
2、農村公路改造工程項目質量監督工作,由項目所在地公路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或有質量監督能力的專業人員負責。省級質量監督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力度,設專人負責農村公路改造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各級質監站要結合實際,確定質量監測重點部位、重點工序和檢測頻率,制定監督工作要點和驗收標準,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工程監理和質量監督以設計文件、相應技術規范和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為工作依據。
3、市、縣人民政府或其委托的同級交通主管部門要與下級人民政府直至村民委員會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對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的組織協調、工程質量、建設進度和廉政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形成社會合力。同時要健全監督網絡,充分發揮人大監督、黨政監督、群眾監督和新聞監督作用,構筑綜合監督網絡,將農村公路改造工程建成“放心工程和滿意工程”。
七、資金管理
國家用于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的資金系專項資金,必須全部用于工程建設,并按國家規定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或挪用。中央專項資金和國債資金只能用于支付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款,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都不能從中提取管理費用。
省級及省級以下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在國家投資外,安排必要的地方配套資金。用于公路建設的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等可與農村公路改造工程資金打捆使用。配套資金必須及時到位,對資金到位率低影響項目實施的,國家將減少該地區次年度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計劃投資規模。
籌集地方配套資金時,應注重引導農民依法采取民主議定的方式投入農村公路建設,不得任意增加農民負擔。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不得產生資金拖欠。
市、縣人民政府或項目所在地上級交通主管部門應在項目完工后對建設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
八、環境保護
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要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堅持以人為本,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項目設計階段應體現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原則。項目實施中要加強環保教育,樹立環保意識,加強環境和生態保護,禁止任意從路基兩側就地取土修筑路基等破壞路線景觀、浪費土地資源的行為。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應注意與村鎮建設和沿線綠化相結合,推進公路建設與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使公路建設與保持和再造秀美山川相協調。
九、安全生產
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必須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牢固樹立安全理念。各地要結合工程實際,建立符合本地區縣際及農村公路改造工程實際的安全管理辦法,采取有效措施,針對薄弱環節加強管理,嚴格施工安全操作規程,特別是要對爆破物品及其他危險品加強管理,切實保護施工人員及公路沿線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十、養護管理
縣際及農村公路建成后,已列養的,各級交通公路部門應加強養護。未列養的,根據《公路法》第八條規定,“鄉、民族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鄉道的建設和養護工作”,各級人民政府和廣大村民自治組織應認真研究公路養護管理機制和養護資金來源,切實有效加強農村公路維護保養,確保公路完好暢通。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和公路管理機構要履行監督檢查職責,督促相關機構做好養護工作,為農村改革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好務。
- 上一篇:農村公路改造工作意見
- 下一篇:電影藝術表現力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