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加快服務業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23 08:24:00
導語:區加快服務業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市委辦公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精神,進一步推進我區服務業全面、快速、協調、持續發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如下意見:
一、加快發展服務業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為方向,按照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十一五”工作思路,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城市,以工業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為依托,增強現代管理理念,逐步使服務業的空間布局更加合理,產業層次得到提高,競爭力持續增強,對經濟增長和解決民生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帶動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發展目標:今后五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速度超過同期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從業人員年均增長速度超過全區社會從業人員增長速度。服務業空間布局和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基本形成市場體系健全,服務設施完善,市場功能齊全,運作機制規范,現代化水平較高,輻射力較強的服務業發展網絡。
二、發展服務業的科學規劃及布局
結合烏當實際,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服務*、面向全省、放眼全國,著重抓好服務業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打造具有烏當特色的現代化服務業功能區。
(一)新天城區服務業發展總體布局:以貴開路為發展主線,向周邊輻射,把新天城區建成以商貿、餐飲、房地產、物流為主的服務業集中區。結合舊城改造和新城開發,全力打造老城商貿文化區、葉家莊溫泉休閑新城區、“樂灣”綜合娛樂休閑度假區、大龍灘文化體育多功能新城區、東風鎮農業觀光和休閑旅游新城區、小谷龍森林文化體育新城區、奶牛場高檔休閑度假區。以城市建設推動服務業發展。
(二)我區農村服務業總體發展布局:點線結合,以點帶面。一線是發展百宜、羊昌、新場、新堡、水田等鄉鎮為主的以辣椒、折耳根、黃金梨等農副產品為依托的產供銷采摘體驗、農業觀光服務區;一線是發展下壩、偏坡、永樂、高新、東風等鄉鎮(街道)為主的以櫻桃、楊梅、桃子、花卉等農副產品為依托的產供銷采摘體驗、農業觀光服務區。以相思河、香紙溝等風景區為依托,構建以生態觀光旅游、民族風情旅游、農業體驗旅游、農村物流等為主體的鄉村現代服務業體系。
三、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重點任務
(一)溫泉服務業:大力發展以溫泉為龍頭的旅游經濟,全面拉動服務業發展。以貴開路、水東路、環城高速等交通干線為依托,以保利溫泉、泉•天下、御溫泉為龍頭,加速推進香紙溝溫泉、振華萬象溫泉、“樂灣(月亮灣)國際溫泉城”、中國*•國際風情溫泉小鎮等項目建設,把我區的溫泉休閑旅游、溫泉度假旅游、溫泉療養旅游做大做強。把自然景區開發、服務業布局、旅游商品項目設置與溫泉項目開發有機結合起來,打造溫泉經濟產業帶,以此帶動交通、房地產、餐飲、娛樂、商貿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打造“黔中秘境、自然烏當”城市品牌。
(二)旅游業:加快我區旅游業發展,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有效整合現有資源,著力培育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旅游品牌,增強我區旅游產品的吸引力、競爭力。進一步抓好漁洞峽、情人谷、香紙溝、相思河、金螺湖、石筍溝、巴喇谷、三江小峽谷等景區的開發建設,打造新天—東風—偏坡—永樂、新天—水田—新堡—羊昌—新場、新天—水田—新堡—羊昌—百宜—下壩—三江農場—新天等三條旅游精品線路,增強我區旅游業的整體競爭力。實施精品景區戰略,完善配套設施,優化景點組合。深刻挖掘旅游景區(點)的歷史文化內涵,開發文化娛樂項目,提升景區(點)的文化品位。提升鄉村旅游,支持發展農業觀光、農家樂等農業旅游項目,發揮旅游的富民功能,統籌城鄉旅游協調發展,以旅游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培育會展、商務等新興旅游產品,努力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適應不同層次需求的旅游項目群和產品體系。
(三)商貿流通業
1.著力打造區域性商貿中心。加快新型商貿業態的引進,培育建設一批綜合帶動力強、發展業態新、就業容量大、城市化推動力高的服務業大項目。加快傳統商貿服務業改造提升步伐,形成以大型商貿購物中心為骨干,以新天步行街、購物廣場、倉儲式商場等為特色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銷售網絡。加大社會商業網點、特色商業街和旅游定點市場建設。打造新天大道商貿帶,建成新天城區商貿集聚區。
2.加快物流業發展。構建以公路物流為龍頭,以專業批發市場為載體、以網絡信息平臺為支撐的現代物流體系。加強商貿物流載體建設,規范物流市場秩序,對轄區傳統運輸、倉儲、流通、配送企業及物流服務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和改造升級,逐步實現向現代物流的轉變。
3.加快培育發展專業市場。根據我區產業經濟布局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扎實推進水果、蔬菜、花卉等現有專業市場的改造升級和農村農貿市場建設力度,重點扶持新天花卉市場、情人谷•阿栗楊梅、百宜黃金梨、下壩櫻桃、永樂桃子等果蔬批發市場建設,對發展空間大、具有一定輻射功能的大型專業市場,進一步做大做強;大力引進發展如赤天化藥品批發市場等類似的一批市場前景好、財稅貢獻高的新型市場;加強專業市場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在專業市場周邊區域,著力引進賓館、餐飲、物流配送項目,完善提升專業市場綜合服務功能。
(四)食宿餐飲服務業:重點抓好四星級以上酒店引進建設,吸引品牌餐飲企業到烏當發展。引導和規范農家宴和特色小吃,努力培育本土特色餐飲文化,不斷提升餐飲業整體發展水平。推進高新路特色餐飲街、大坡飲食城等特色街區建設,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檔次,提高行業聚集度,全面推進餐飲業規模化、品牌化、特色化。
(五)房地產業:以保利集團、仁恒集團、全林集團、貴州龍等房開公司為支撐,大力發展房地產業。一是以解決中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為重點,積極推進“安居工程”建設。加快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建設,提升商務樓宇規劃建設檔次,努力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給體系。二是著力打造以溫泉為特色的房地產項目,形成烏當特有的房地產品牌。以保利溫泉、泉天下等房地產開發項目為龍頭,形成以溫泉為特色的高檔別墅、生態小區系列房地產項目。三是規范物業管理,加大對物業服務企業的考核力度,健全物業管理市場準入清出制度,提升物業管理水平。
(六)社區服務業:以便民利民為宗旨,加強社區建設與社區服務業發展,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滿足居民綜合消費為目標,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務。建立穩定的社區服務業企業組織體系,提高社區服務業機構的服務水平。繼續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擴大社區服務業的范圍,完善社區中介服務、物業管理服務體系,滿足社區居民對醫療衛生、養老、托幼、綠化、保潔、保安、家政、商業、就學、餐飲、再生資源回收等多層次生活需求。
(七)文化產業
1.教育培訓業:發揮好貴州教育學院等高校教育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少年宮、文化館等藝術培訓場所和群眾文化藝術場所,在開展舞蹈、聲樂、器樂、美術等培訓業務的基礎上,積極拓寬新的培訓領域,舉辦各種有償培訓,適時組建社會藝術教育培訓中心;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和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扶持技工類學校發展;引導、鼓勵、支持社會力量以融資、參股等形式參與辦學,吸引投資者建設書畫藝術中心、畫家創作基地等項目。
2.體育服務業:適應市場需求,建設好大龍灘文化體育中心、奶牛場高檔休閑度假區,并與保利溫泉、小谷龍森林體育公園等文化項目實現資源共享。建成集競技體育、運動休閑、文化娛樂、旅游觀光為一體,能承接或承辦國內高水平體育項目比賽的體育服務平臺。
3.會展文博業:進一步完善場館的建設,依托活動與會展載體,全面布局,形成集“節、會、展、演、賽”為一體的具有烏當特色的文化品牌。繼續舉辦國際溫泉旅游文化節和較高檔次的論壇,提高品牌形象,促進會展產業化;整合好下壩的花棍舞及新堡、偏坡的布依歌等特色資源,精心打造,組建演出公司,繁榮演出市場。
(八)衛生服務業:以疾病預防控制為重點,調整和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多渠道籌資,積極發展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組織,提高其服務水平和能力,逐步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全面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加強藥品市場監督管理,整頓藥品生產和流通秩序,確保醫藥安全。
(九)科技信息業:進一步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應用和保護。建立多元化、高效率的科技投入體系,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障、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科技對服務業發展的支撐和引導作用,依托高新科技園區在科技研發、技術推廣及配套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加速企業自主創新和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動科技信息服務業集聚化、產業化發展。建立完善政府網站,打造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加快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發展,加強信息化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實用、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務。
五、加大服務業投資力度
(一)健全公共財政支持機制。通過加大財政支持吸引社會資金和招商引資等渠道增加服務業投資,加強政府在銀行與企業間的溝通,積極爭取省、市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對區內中小服務企業進行擔保,積極支持區內符合條件的優強服務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民間資本和境外投資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格局,為服務業快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二)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采取項目管理方式,每年由區財政安排400萬元以上資金,專項用于服務業發展項目匹配。其中:旅游發展專項120萬元,其他服務業項目匹配280萬元。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對旅游和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的支持,不斷擴大引導資金規模,重點用于服務業、基礎設施、公共平臺和創新體系建設,明確使用方向,強化監督管理,創新使用運作方式,充分發揮引導資金對服務業發展的導向作用,加大服務業固定資產的投入。
(三)實行服務業“以獎代補”辦法。在區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中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以獎代補”,對稅收、就業等貢獻大的服務業企業給予獎勵。對獲取市級獎勵的,區級財政原則上按不低于1:1的比例匹配獎勵資金。
六、營造服務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一)加大服務業改革開放的力度。除法律、法規禁止進入的領域外,其他投資領域各類資本均可進入,任何部門和單位一律不得設置企業登記的前置條件。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決定未做規定的服務業企業登記前置許可項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一律停止執行。除法律、法規限制經營的行業、項目外,服務業企業可根據需要自主調整經營范圍和方式,工商部門依法予以核準登記。特許行業由行業主管部門依法及時為服務企業辦理專項許可。除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行業、經營項目和經營方式外,不限制農村經紀人的經營范圍,對季節性或臨時性從事經紀活動的農村經紀人,由屬地工商部門予以備案登記,免予注冊登記。
(二)實行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進一步落實國家和省、市制定的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財政、稅收、土地、價格、收費以及工商登記等各項優惠政策。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服務業行業逐步消除服務業與工業之間、不同所有制服務業之間在供電、供水、資金融資、費用征收等方面的差別。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技術進步、軟件產業、物流企業、農產品連鎖經營、商業連鎖經營等服務業企業落實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優惠政策。對經認定的鼓勵類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取得的收入按規定申請免征營業稅。對列入國家鼓勵類的服務業項目在供地安排上給予傾斜,對科技研發、信息服務業、現代物流業等現代服務業項目建設需占用土地的,優先安排用地指標,優先辦理用地預審和用地手續。降低服務業工商登記條件,對投資創辦生產性服務企業的,注冊資本按法定最低注冊標準執行。實行保護性收費政策,凡未列入國家和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或未經省級以上財政和價格主管部門正式批準的項目一律不得收費,對服務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凡收費標準有上、下限幅度規定的,一律按下限額度收取(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懲罰性收費除外),嚴禁擅自設立涉及服務業的強制性、壟斷性經營服務收費項目。
(三)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大對發展服務業重要性的宣傳,為我區服務業大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尤其是重點宣傳服務業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扶持政策,以區政務服務中心為載體,加大信息公開力度,積極推行服務承諾制,為我區服務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制和政務環境。
(四)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整頓規范市場秩序,打擊假冒偽劣產品、虛假廣告,保護知識產權。加強社會治安,嚴打痞霸勢力,保證服務業從業人員安居樂業。對從業人員子女上學提供方便,對從業人員的醫療、保險提供優質服務。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優化提升城市功能,為服務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七、加強對服務業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充分發揮區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的作用。區政府成立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另行文),統籌協調解決服務業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建立服務業重點產業培植領導協調制度,在區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建立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重點產業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各鄉鎮、街道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具體負責本轄區的服務業發展工作。
(二)加快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和落實我區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制定人才引進培訓計劃,推進我區與發達省、市、區的交流合作,抓緊培訓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養一批熟悉市場運行規則的開放型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科研型人才,扶持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人才服務機構。加快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等就業服務網絡。
(三)加強服務業統計工作。建立服務業統計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各部門及行業協會的服務業統計工作。加快建立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務業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定期相關服務業發展報告,為領導決策、宏觀管理和企業經營提供準確信息。
(四)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部門發展服務業的職能,落實目標責任,完善綜合考核體系,認真組織實施好對各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加強監督、檢查和獎懲,確保責任到位,任務落實。
- 上一篇:存款保險制度及效應分析論文
- 下一篇:煤礦雇主責任險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