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委員會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意見

時間:2022-07-27 09:46:00

導語:鄉委員會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委員會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意見

2009年是我省確定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的“深化”之年,也是我縣全面完成3年總體治理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為切實做好我鄉2009年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九屆四次、五次、六次和縣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就是抓發展、抓經濟的觀念,充分認識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是群眾的民心工程、企業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發展的環境工程、干部的作風工程。要以“四大創建活動”為載體,圍繞“五大建設工程”目標任務,按照“清潔化、秩序化、優美化、制度化”的評價體系標準,整合資源,統籌安排,創新機制,狠抓落實,全面推進“四項”專項治理任務與工作,全面實施縣級以上“文明鄉鎮”、“衛生單位”創建活動,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二、工作內容

按照《*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和《*縣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規劃(2008—2010年)》要求,集中開展鄉鎮容貌整治和村莊庭院美化等專項治理工作,基本*到“城鎮八好”(即:垃圾解決好、污水處理好、環境綠化好、廣告管理好、車輛停放好、占道經營整治好、門前三包落實好、衛生習慣培養好)和“農村四好”(即:垃圾解決好、污水處理好、環境綠化好、衛生習慣培養好)標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城鄉居民素質,營造城鄉環境優美、生態良好、風貌協調、庭院美化、村容整潔、民風文明的新氣象。

(一)實施“五大建設”工程

1.大力實施綠化工程,創造優美人居環境。扎實搞好場鎮內公共綠化,因地制宜落實街邊,路邊植樹,營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

(1)統一購買樹種,機關單位干部職工,人平義務植樹一株樹苗。

(2)財源街及財源街空壩周邊,菌種場公路兩旁共植樹129株,5月底前完成植樹任務。

(3)街道居民搞好龐勇烈住房處至李純良舊房處橋溝村一社公路段兩旁的植樹。

(4)初級中學校到學校公路,中心小學校區圍墻外公路兩旁的林蔭植樹。

2.狠抓落實凈化工程,努力創建衛生場鎮。凈化好一個場鎮,是環境綜合治理總體工程的一個重要標志。要加大投入,在治“臟”狠下功夫:一是做好農貿市場至中心校廚房段下水道排污及加蓋處理;二是在離場鎮兩公里處修建好一個垃圾處理池。

場鎮衛生日常工作要落實責任到人,確保工作到位。保潔工分段負責街、巷、壩、梯、人行道的清潔衛生,要在每天上午6點鐘、10點鐘,下午4點鐘清掃一次街面,要求24小時保持場鎮街面無紙屑,無灰渣。清掃范圍:原菌種場公路段至中心校廚房處。清運工每天上午7點鐘將垃圾全部運出,保證場鎮內全天無垃圾存放。社區居委會一是每星期兩次組織社區干部、場管隊、保潔清運工清除場鎮衛生死角,保持衛生良好;二是加強監督管理,負責居民“門前三包”責任制的落實;三是充分利用社區廣播室廣泛深入宣傳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政策法規,弘揚好人好事、震懾不良行為。場管隊逢3、6、9當場天全天巡回督查,冷場天輪流值班,全面按照《*縣人民政府第11號令》、《*縣*鄉人民政府“門前三包”責任書》、《*縣*鄉文明場鎮綜合治理辦公室關于環境綜合治理違規處罰的決定》等嚴格執行,堅持原則。初級中學、中心小學校負責本校區兩米以內校區的清潔衛生,保持好校容校貌。要求每周至少有一節課時對學生進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教育課,培養下一代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3.大力實施美化工程,促進場鎮面貌煥新。

(1)籌措資金二十余萬元,年底前硬化好財源街及財源街空壩。

(2)積極鼓勵支持場鎮居民修繕改造舊房,年底前完成20戶居民戶住房新修和門面裝新。

(3)整治好場鎮蜘蛛網線路。

(4)鼓勵居民窗臺、空壩設置修筑花壇花臺,家家戶戶種花種草。

(5)力爭在場鎮范圍內設置三處景觀燈。

4.配套完善亮化工程,保障居民安全便利。進一步完善場鎮主要節點、公共場所和街道的亮化。

(1)年底前架設安裝好財源街路燈照明線路。

(2)增設完善黃桷街、中心街、濱河街路燈燈具設備,使場鎮夜間光亮醒目。

5.強化居民行為規范,引導樹立文明新風。積極倡導和諧相處,禮貌待人,不說“臟”話,不做壞事的良好風尚。

(1)大力加強宣傳教育,廣泛開展主題實踐活動。

(2)認真組織街道社區居民學習法律法規知識,增強居民法制意識、公德意識、環境意識、衛生意識。

(3)深入開展“平安戶”,“五好家庭”,“雙文明戶”創建活動。

(二)開展專項治理工作

1.場鎮環境治理改造。一是專項治理大小車輛。加強車輛管理,制止臟車進入場鎮。治理車輛滴水、漏沙、揚灰等現象。規范停車秩序,治理車輛亂停亂放現象。二是專項治理建筑施工秩序。強化居民建房管理,治理違法違規建設行為,制止和處理占科室施工,亂堆亂放等現象。三是規范市場秩序。規范農副產品臨時攤點,鮮活農產品交易等進入農貿市場;加強沿街門市和攤點管理,治理占道擺攤堆貨現象,確保街道交通暢通。四是整治衛生死角。在鄉黨委政府統籌安排下,鄉政府和各鄉級單位各負其責,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

2.村莊庭院美化任務。一是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關要求,重點抓好“四清”中的“清污水、清污泥”工作。突出抓好小型供水、生活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運設施建設,重點治理污水亂排,清理溝渠塘堰的污泥。二是開展農房建筑風貌特色美化,并進行農房配套的“改水、改廁、改廚、改灶、改圈”工作。三是開展庭院環境整治工作,搞好庭院綠化美化,著重治理亂搭亂建、亂堆亂放問題。四是完善村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通水、通電、通路、通廣播電視、通電話”和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因地制宜,采用多種方式進行道路硬化。有條件的村莊,要全面推廣和普及沼氣利用,積極推進“建庭園經濟,建沼氣池”工作。五是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先進村”的評比工作。

3.居民素質提升工作。一是廣泛開展養成良好公共行為的系列教育和實踐活動,營造個人講衛生、人人參與環境整治的氛圍,在城鄉居民中形成“講衛生、懂禮儀、有修養”的良好風尚,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二是加強“愛護公共設施”教育和相關常識的宣傳普及,引導城鄉居民自覺愛護和科學利用公共設施,抵制和糾正不文明行為。三是廣泛開展“衛生文明家庭”、“衛生文明單位”、“衛生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切實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融入到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四是積極開展輿論監督,對違背衛生文明和公民道德的錯誤言行和丑陋現象進行批評和引導。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一是建立和完善鄉(鎮)、村(社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領導和工作機構,加強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責任落實,措施得力,成效顯著。二是落實掛包聯系制度,各駐村(社區)干部負責掛包聯系所駐村(社區)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將此項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年度對各村(社區)和駐村干部的年度績效考核。三是充分發揮全鄉黨員干部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二)強化輿論宣傳。一是充分利用村廣播和板報、標語等形式持續不斷地宣傳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二是實行通報制度。對在整治工作中不履行職責、工作拖拉、管理不到位的部門和單位予以通報批評。三是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主題實踐活動。開展以適齡學生、青年志愿者、婦女為活動主體的“你我手拉手,文明一起走”活動和以機關事業單位干部為活動主體的“勸導不文明行為及愛國衛生義務勞動”等活動,切實讓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圍。

(三)實施部門聯動。各部門、各單位在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的同時,加強協作,通力配合,齊抓共管。堅持重點整治,敢于逗硬,嚴防走過場、搞形式,切實改變場鎮容貌和鄉村環境,努力提高整治工作的群眾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