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電影集團公司發展意見
時間:2022-08-10 08:09:00
導語:獨家原創:電影集團公司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整個中國電影行業艱難爬坡的階段,組建電影集團公司無疑是一個明智的舉措。如何借集團公司組建之機,讓電影業走出當前的困境,在此,我們想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用創新與改革充當發展的“引擎”
在當前的電影市場情景面前,主動改革創新體制,是電影業發展的唯一動力。改革創新,就是要首先體現在敢于自我革命。比如**省**年10月,在**省電影公司保持國有企業不變的情況下,率先在全國主動放棄**省的發行壟斷權,聯合省內23家地市電影公司與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組建了全國第一家以資本為紐帶的股份公司--**西南影業有限責任公司,這也就是現在的**太平洋電影院線公司的前身,成為院線體制創新的起點。當年,太平洋院線用股份制的方式籌集資金,投資5000萬元購買了成都王府井電影城。這樣的大手筆在當時全國的電影行業是第一家,引起了業內的關注。
二是用責任與激勵讓員工與公司“共生共榮”
電影產業改革的實踐,讓我們不難認識到,走電影產業化道路,必須樹立市場觀念,必須建立起適應市場機制的影院管理機制和員工激勵機制。一些成功的電影集團比如**太平洋院線在體制創新的同時緊跟經營管理機制創新。院線成立之初,首創“電影發行責任人制”,即“制度+目標+責任+激勵”管理的原則,這大大激發了經營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從影片的宣傳發行,拷貝調度,片款回收,保證每部國產影片有專人負責經營,徹底結束了過去的粗放經營。太平洋院線的“責任人”制在全國電影發行商中有口皆碑,成為太平洋院線在強勢院線的市場競爭中的“軟實力”,形成了太平洋院線的核心競爭力。
這種創新的經營機制,實現了企業利益與員工利益的統籌兼顧,使員工具有歸宿感,企業具有凝聚力,從而實現了公司電影產業的發展,資產增值,員工增收的共贏局面。多年來,院線進行了力度很大的不斷改革,但是院線沒有一名下崗員工,沒有出現因就業、分配等問題扯皮鬧事或上訪的現象。多年以來,公司員工收入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遞增。
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體制、機制改革的推進,院線將計劃經濟時代的一個個“坐商”,打造成了具有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與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能手,隨著院線高速的擴張發展,這群中堅力量又身體力行地培養年青一代,使太平洋院線公司具有了生生不息的后備力量。
三是用精心打造品牌填補二級市場的空白
在我國電影發行放映機制上,還是市場主導機制和政府主導機制分別在中心城市和農村市場雙軌運行,客觀上造成中小城市等二線城市電影放映市場處于空白狀態。“這既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蘊含著巨大的利潤,也是一個有責任的院線公司為繁榮國內電影市場而不能坐視的義務。”因此,組建電影集團公司,必須把眼光延伸到二三線城市建設更多的新型影院,要有完整的市場產業終端。只有這樣,才能成功地將品牌的無形資產,轉化為資本,進入新型影院的投資建設。
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修建電影院也逐漸成為一種熱門的專業,要遵循電影產業發展規律,充分挖掘院線自身的資源優勢,進一步圍繞“品牌”和“無形資產”做文章,積極開拓新的市場領域。要善于改變單一的電影放影的經營模式,變成融電影院的設計、建造、影片發行、放影、影院后期管理經營為一體的規范化運作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把集團鍛造成電影業的航空母艦。
- 上一篇:孔子責任倫理思想論文
- 下一篇:我國古代環境倫理原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