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行政執法工作意見

時間:2022-11-23 03:54:00

導語:勞動保障行政執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動保障行政執法工作意見

為正確行使勞動保障涉企行政執法職能,嚴格把握“初犯不罰、輕犯不罰和整改到位不罰”的執法尺度,給企業生產經營創造和諧寬松的發展環境,對現階段涉企勞動保障行政執法“三不罰”的實施提出如下意見:

一、勞動保障涉企行政執法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注重事前告知與事中整改,充分尊重當事企業的合法權益,積極推進柔性執法。

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涉企行政處罰決定時,應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對涉案事實、違法行為的情節、性質、社會危害后果以及整改情況等進行綜合審定。

三、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處理涉企勞動保障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企業勞動保障違規行為可視為“初犯”,不給予罰款處罰:

(一)新建企業應自領取營業執照或成立之日起30日內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企業因特殊原因雖超過期限但在60日內辦理登記的;

(二)新建企業在成立之日起一年以內被首次發現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行為的;

(三)勞動保障誠信企業,首次被認定的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發生于立案前6個月以內的。

四、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處理情節輕微的涉企勞動保障案件,企業違法行為涉及勞動者20人以下,且未超過企業當期勞動者總數10%的,可視為“輕犯”,不給予罰款處罰。

前款所稱“情節輕微”是指勞動保障違規行為從發生至立案時不超過6個月,并符合以下情況:

(一)企業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涉案人均每月不超過法定標準8小時;

(二)企業違法收取勞動者財物或者強迫勞動者集資、入股的,涉案金額人均200元以下,且總額不超過2000元;

(三)企業克扣或無故拖欠工資(含加班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工資、未依法支付經濟補償或賠償的,涉案金額人均500元以下,且總額不超過5000元;

(四)企業應當依法支付二倍工資而未支付的,涉案金額人均1000元以下,且總額不超過10000元;

(五)企業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報社會保險費繳費數額時瞞報工資總額的,瞞報數額不超過應報數額10%;

五、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處理應以責令改正為法定前置程序的涉企勞動保障案件,企業已主動或按照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限期改正指令書》要求糾正了違規行為的,視為“整改到位”,不再給予罰款處罰。

六、本《實施意見》第三、四、五條中不給予罰款處罰的規定,不適用于下列情形:

(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專項檢查活動或集中整治行動中立案查處的案件;

(二)企業非法使用童工、違反女職工或未成年工保護規定的案件,嚴重侵害勞動者人身權利的案件;

(三)企業嚴重損害勞動者社會保險權益、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和危害社會保險基金安全的案件;

(四)企業拒不接受(配合)勞動保障監察、不按要求整改到位或暴力抗法的案件;

(五)各級領導批示查辦、新聞媒體披露曝光和突發性群體性的涉企事件。

七、符合本《實施意見》規定條件不予處罰的,由勞動保障監察部門負責人審批。

不符合本《實施意見》規定條件但情況特殊確需不予處罰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人審批。

八、本《實施意見》自印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