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監局職業病防治工作意見

時間:2022-11-25 11:12:00

導語:安監局職業病防治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監局職業病防治工作意見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切實維護職工身體健康的合法權益,現就加強全省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職業病是危害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嚴重疾病。職業病防治是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的一項重要工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職業病防治工作,各地和省各有關部門也做了大量工作,全省職業病防治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顯著成績。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省職業病危害問題日漸突出。特別是當前企業生產經營模式、勞動用工制度等發生了很大變化,職業衛生工作面臨新形勢,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職業病防治關系著勞動者的健康安全,關系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關系著社會的穩定和長治久安。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明確職責,理順關系,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象抓安全生產一樣抓職業病防治,努力使我省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有一個新的突破和提高。

二、認真落實職業病防治工作責任制

企業是防治職業危害的主體,企業法定代表人、地方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是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各地要將職業衛生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工作計劃,落實工作措施,認真研究解決職業病防治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職業衛生工作的順利開展。各級安監、衛生、經貿、勞動保障、財政等部門和工會等群眾團體要按照分工要求,各盡其責,相互配合,共同推進職業病防治工作。要嚴格行政責任追究制。對于領導不力、疏于管理、有令不行、縱容包庇,導致嚴重職業危害事故發生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部門和有關人員的直接責任。

三、廣泛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宣傳培訓

要將《職業病防治法》納入普法教育計劃,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尤其要把企業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員作為重點,分層次、分行業、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知識培訓,增強他們的職業衛生意識和法制觀念。要加強職工的職業危害防護知識培訓。各有關部門和廣大企業要運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對職工進行職業危害防護和安全生產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職工對職業危害的自我防范能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繼續開展“安康杯”競賽、“安全在我心中”等企業職工安全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圍。

四、依法行政,強化監督檢查

要按照《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加強對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的監督檢查。要將煤炭、冶金、有色金屬、建材、機械、輕工、化工等行業作為監督檢點。要切實加大對礦山開采、冶煉、水泥制造、箱包加工、玩具制造、皮革加工、制鞋、家具制造、化工、五金電鍍、電子制造、裝飾材料加工等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危險性較大的設備、工藝流程、作業環境、特種作業人員和生產性建設項目要進行經常性監督檢查,控制和減少職業危害因素的發生。要通過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建立和完善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健全職業衛生防護設施,為員工配備符合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要加強現場管理,推行“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法”,開展崗前職業衛生培訓,定期組織職工體檢,強化健康監護,有效減少和消除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確保勞動者的健康與安全。落實職業病防治責任制,指導企業建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政府、雇主、勞動者三方協調機制,探索職業衛生管理新模式。

按照“全省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要求,20*年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一次針對職業危害的專項整治行動。對未經批準、擅自從事有毒有害化學品、放射性物質等危險品作業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嚴懲。對職業病危害嚴重、不具備基本防護條件的,要限期停業整改,經整改仍達不到要求的,要堅決予以關閉。對損害勞動者權益的,要責令企業立即改正,并依法給予賠償。對遭受健康損害的勞動者,要積極組織救治,并責令企業依法給予撫恤費、醫療費等各項職業病待遇,切實保障勞動者權益。專項整治中,各地要進行一次全面的職業危害情況調查,摸清情況,建立臺帳,掌握第一手資料。

五、切實加強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

職業病防治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需要政府加強領導、部門密切配合、社會積極參與。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將職業病防治工作列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科學制定職業病防治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要建立職業病防治部門協作機制,安監、衛生、經貿、勞動保障、工商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確保職業病防治工作有效開展。要充分發揮各級工會組織、社會團體、新聞媒介的監督作用,鼓勵和支持群眾舉報,把政府管理、行業自律和群眾監督有機結合起來,督促企業治理職業病危害,改善勞動條件和作業環境,保障職工健康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