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深化養老服務活動意見

時間:2022-11-29 01:05:00

導語:發改委深化養老服務活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改委深化養老服務活動意見

為繼續深化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創建活動,不斷滿足全區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全面提升養老服務社會工作水平,特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為出發點,以保障“三無”、低保對象等特殊困難老人為重點,推動全區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不斷深入,健全完善我區以福利性養老機構為示范、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社會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為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和諧宜人新*作出貢獻。

二、總體目標

通過深化示范創建活動,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增強服務功能,完善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全區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水平,力爭20*年全面通過國家級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活動試點單位的驗收。到20*年,全區50%以上的街道(鎮)、80%以上的社區、60%以上的村、40%以上的養老機構達到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標準。

三、工作重點

(一)加強養老機構建設。加強區級社會福利院建設,通過改造提升,建成床位數達350張、服務種類齊全、設施功能完善、內外環境優美的區級養老服務示范、指導、培訓中心。健全街道(鎮)級養老機構,到20*年,各街道(鎮)均建有一所床位數在100張以上、功能齊全、設施齊全的養老服務機構。全區養老機構床位數達2500張以上,其中社會辦養老機構床位數達養老機構床位總數的50%以上。

(二)推動居家養老功服務。加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全區社區、尤其是老社區的布點密度,推動農村為老服務中心建設。到20*年,各街道(鎮)三分之二以上社區(含農民安置小區)、村建立面積達500平方米以上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或農村為老服務中心,廣泛開展日托和上門照料服務。

(三)完善社區為老服務。積極整合資源,不斷挖掘社區養老服務潛力,進一步發揮社區養老服務平臺作用。充分整合駐區單位、共建單位為老服務資源,成立“星光老年之家”等為老服務場所,社區文體設施向老年人免費開放,社區衛生保健部門為老人提供免費或優惠服務。

(四)健全養老服務隊伍。通過社區干部兼任、公開招聘等方式,建立健全社區養老服務專業管理隊伍。通過政府購買崗位、招募義工、志愿者等方式,建立以“4050”人員及低保對象為主體的專職服務員隊伍、以健康、低齡老人為主體的義工隊伍、以社區黨團員為主體的為老服務志愿者隊伍。定期舉辦養老服務專業技能培訓班,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

(五)規范養老服務行為。建立老年人基本情況和服務質量評估機制,由社區居委會、養老機構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管理人員、居民小組長、居民代表組成評估小組,定期對提出服務需求的特殊困難老人家庭情況、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出具評估報告,報上級民政部門審批備案后,由養老機構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人提供服務。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周回訪制度,根據回訪情況對養老服務員的服務質量進行考評,確定報酬等級。

四、扶持政策

(一)建立政府購買為老服務制度

對戶籍、居住均的本區范圍內,并符合下列條件的老年人實施每人每月150元居家養老補貼:

1、年滿60周歲,在本市范圍內無子女照顧或子女殘疾無能力照料的低保、低收入戶(家庭月收入在低保標準以上,1.5倍以下)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2、年滿60周歲、在市范圍內無子女照顧或子女殘疾無能力照料的重點優撫對象中的三屬(烈士、因公犧牲軍人、病故軍人的遺屬)、市級以上勞動模范和低保、低收入戶中的歸國華僑;

3、年滿80周歲、在本市范圍內無子女照顧或子女殘疾無能力照料的老年人。

養老補貼以服務券形式發放,由區、街道(鎮)兩級按財政體制分級承擔。

(二)建立政府補貼養老服務制度

對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視規模大小,給予適當的運營補貼,由區、街道(鎮)兩級按財政體制分級承擔。

(三)加大養老服務政策扶持力度。積極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在項目立項、財政補貼、規劃建設、土地劃撥、房屋租購、減免稅費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支持養老事業發展。

五、工作措施

(一)深化認識,加強領導。開展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是一項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也是黨和政府關心老年群體的重要體現,各級要深化認識,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的領導,將這項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周密部署,不斷深化和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通過各種渠道、多種形式,加大對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的宣傳力度,切實提高社會各界對發展老年福利事業的認識,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養老服務,讓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照顧,造濃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的氛圍。

(三)強化扶持,多元投入。各級要加大對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的投入力度,認真落實相關扶持政策,在財政資金中適當安排資金用于養老機構建設和養老服務補貼,扶持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的發展。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養老服務事業,興辦養老機構,提供養老服務,拓寬養老社會化的投入渠道。

(四)分類指導,創新特色。各街道(鎮)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努力探索適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養老新模式。區民政局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勢,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根據各地區的不同情況,分別開展行之有效的指導,確保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