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事業單位實施聘用制指導意見

時間:2022-12-02 11:23:00

導語:衛生事業單位實施聘用制指導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事業單位實施聘用制指導意見

根據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省衛生廳《關于深化全省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蘇人通〔2001〕66號)和省人事廳《關于印發〈江蘇省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辦法(試行)〉的通知》(蘇人發〔1998〕73號)的有關精神,為進一步深化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有效地調動衛生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增強單位的活力,促進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加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衛生運行機制為目標,實行以事設崗、以崗定人、逐級聘用、人員優化組合、崗位職責明確的管理體制,逐步建立起單位自主用人、人員自主擇業、政府依法監督的新的用人機制。

二、基本要求

實行聘用制,是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礎,實施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單位的實際,立足建立機制,激發活力,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聘用制方案的制定要充分發揚民主,堅持群眾路線,要公布改革的全過程,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二)要根據工作量的大小及業務發展需要,合理設置內設機構及科室崗位職數,同時制定崗位職責及考核評分標準,以此作為聘用制的基礎和競爭上崗的主要依據。

(三)聘用制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分配制度、考核制度、職稱聘任制度等多項制度的改革,必須嚴格程序,明確目標,同步實施,整體推進。

三、實施內容

(一)合理設置崗位。各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功能、任務、規模和人才結構,結合工作量和技術難度以及事業發展的需要,合理設置崗位。按照精簡、高效、統一的原則設置行政管理崗位,以業務范圍和突出重點學科建設設置專業技術崗位,以企業化管理、社會化目標為方向設置后勤管理崗位。同時制定崗位任職資格、崗位目標責任書和量化考核的具體辦法。

1、行政管理崗位的設置。健全科學的管理體系,按照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設置職能科室和崗位,管理職能應由一個部門承擔的,不要分散到幾個部門,確需由幾個部門協同承擔的工作,要明確主次關系和各自的職責權限。崗位的設置鼓勵一專多能,精簡高效。

2、專業技術崗位的設置。要堅持因事設崗、崗職相符、以崗定人的原則,結合各業務科室的工作量、技術難度及人員結構情況合理定編、定崗,結合重點學科的建設和事業發展的需要,合理確定各專業崗位之間的比例,使受聘的專業技術人員崗職相符,并享有相應的權利。

3、后勤管理崗位的設置。本著以病人為中心,服務于一線和簡化服務流程,降低服務成本,加快后勤服務社會化進程為原則,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和上崗的條件,真正做到減員增效。

(二)根據崗位設置的要求,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確定受聘人員

1、單位正職領導,可按照干部管理權限由任免部門或其委托的主管部門聘用并簽訂聘用合同;單位副職領導,可以由正職提名,主管部門聘用或征得主管部門同意后,由主要領導人聘用并簽訂聘用合同。單位內的專職黨務工作者和工會等由上級任命或選舉產生的人員,一經任命或選舉產生,即視為簽訂了聘用合同,其任期視同聘期。

2、中層管理崗位實行競聘上崗。在單位內公布中層管理崗位的設置、任職條件、競爭上崗的辦法,采取個人自薦、群眾舉薦、組織推薦等形式確定競聘候選人,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采取多種形式實行競爭上崗,簽訂聘約。

3、專業技術崗位實行評聘分開,雙向選擇。在科學合理設置崗位的基礎上,向所有專業技術人員公布專業技術崗位職數、崗位要求、任職條件,應聘專業技術崗位的人員與科主任簽訂崗位目標責任書,由單位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的科主任與受聘人員簽訂聘用合同。

4、后勤崗位應根據崗位要求與各自的職能,進行雙向選聘,在未實行后勤服務社會化的單位或部門,要實行一專多能,進一步規范技術工人等級考核制度,實行技術工人等級考聘分開制度,并逐步向后勤服務社會化過渡;已實行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單位或部門,要將管理職能和服務職能分開,逐步削減服務職能的后勤崗位,強化管理職能的后勤崗位。

(三)聘用合同的簽訂和管理。

1、《聘用合同》是確立單位與職工的聘用關系以及職工上崗的書面協議,《聘用合同》可以附崗位責任書,以確定受聘人崗位。《聘用合同》經聘用單位的法人代表與受聘人員雙方簽字生效。

2、《聘用合同》應具備以下條款:

(1)基本權利和義務;

(2)合同期限;

(3)工作崗位、工作條件、工作內容和職責;

(4)勞動報酬和保險、福利待遇;

(5)工作紀律;

(6)變更、解除和終止合同的條件;

(7)違約責任;

(8)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其他條款。

3、《聘用合同》采取書面形式,一式三份,當事人雙方各執一份,一份存入受聘人人事檔案。

4、聘用人員聘期一般為3-5年,對優秀人才和技術骨干可實行不同的聘期,相對穩定一批技術骨干。聘用期滿后按照目標考核標準和崗位職責條件對受聘人員進行考核,經考核符合條件的可繼續聘用,雙方簽訂繼續聘用合同。在聘用期內達到規定退休年齡的,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

5、《聘用合同》依法簽訂后,非經合同雙方協商一致,或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聘用合同》。在合同的有效期限內雙方應認真履行合同的內容,未經雙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變更合同約定的條款。確需變更的,合同雙方當事人應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按照原簽訂《聘用合同》的程序,依法變更合同條款,也可以解除聘用合同。變更條款的合同經雙方當事人就變更條款認定簽名后,合同繼續有效。解聘、辭聘程序及手續按省人事廳《關于印發〈江蘇省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辦法(試行)〉的通知》有關規定辦理。

6、聘用單位原有勞動合同制工人,在勞動合同期滿后,按本辦法的規定簽訂聘用合同。

7、受聘人員系聘用單位出資在國內脫產培訓半年以上或出國培訓30天以上的,應按本人與單位有關培訓協議完成服務期,服務期內提出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聘用合同》的,須向單位支付培訓補償金。具體補償標準根據單位與個人雙方協議確定或按照服務時間每年遞減20%的標準執行。

8、凡工作年限滿30年或工作年限滿20年以上且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女工人年滿45周歲)的待聘富余人員,本人自愿,單位批準,可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內退人員由原單位管理,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辦理退休手續。

9、聘用單位與受聘人員因履行聘用合同發生爭議,應協商解決;經協商無法達成一致的,當事人可向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調解,也可按照省有關規定,在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當地政府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四)受聘人員的待遇

聘用合同的簽訂應在設置的崗位職數內,不允許超職數聘用,實行聘用制后,人員由身份管理變為崗位管理,衛生事業單位員工的原有人事身份、工資待遇可以作為檔案身份和檔案工資保留,作為流動或退休時的依據。

所有受聘人員在受聘期內享受聘用職務(崗位)工資福利待遇。各單位要根據“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行按崗定酬、按任務定酬、按業績定酬的分配辦法。將受聘人員的工資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以及成果轉化中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直接掛鉤,積極探索按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辦法,逐步形成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

(五)待聘人員的管理

1、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作為待聘人員處理:

(1)因病不能堅持正常工作,一年內病假累計計算超過半年以上的;

(2)有違紀違規行為,受黨紀政紀處分的;

(3)競爭上崗,擇優聘用分流下來的人員,經單位內協調仍不能受聘的。

2、待聘人員的管理

待聘人員在待聘期間由單位負責管理,待聘期為6個月至1年。待聘期內單位本著以內部消化為主的原則,根據待聘人員的專業或實際情況安排轉崗培訓,通過開辟新產業等渠道,為待聘人員提供上崗機會。待聘期滿未簽訂聘用合同或上崗后試用期內考核仍不合格的,單位將其檔案轉入各級衛生人才交流中心進行托管,托管期限為1年,托管期間,由各級衛生人才交流中心負責保管人事檔案、組織培訓、推薦工作、發放不低于當地城鎮居民最低生活費標準的生活費,所需費用由原單位承擔,托管期滿仍未流動至其他企事業單位的,人事檔案轉入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流動服務機構。

3、待聘人員的待遇

待聘人員在本單位待聘期間,享受不低于當地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公費醫療或職工醫療保險等有關待遇。

四、組織領導

實施聘用制,各單位要切實加強領導,成立必要的組織機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量化考核的實施辦法,考核工作要堅持群眾路線,并將考核結果作為續聘、解聘以及獎懲、調資的依據,以保證這項工作落到實處,促進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