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及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07 09:22:00
導語:應屆及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做好高校畢業生特別是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大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9〕3號)、《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蘇政辦發〔2009〕17號)、蘇州市政府《關于積極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穩定就業促進就業的意見》(蘇府〔2009〕1號)及市政府《關于切實做好穩定和促進就業工作的意見》(太政發〔2009〕2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促進我市應屆高校畢業生及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建立應屆及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登記制度
(一)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登記。本市戶籍的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專(含)以上應屆高校畢業生,應于畢業當年1至6月期間,持戶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證、學生證前往居住地社區(居委、行政村)勞動保障服務站辦理就業登記。
(二)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登記。本市戶籍的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專(含)以上、經市總工會認定為特困家庭或經市民政局認定為低保家庭、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高校畢業生(以下簡稱“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處于失業狀態時,持戶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證、畢業證書及特困家庭或低保家庭、低保邊緣家庭的相關證明材料,前往本人戶口所在地社區(居委、行政村)勞動保障服務站辦理就業登記。
(三)各社區(居委、行政村)勞動保障協理員應主動了解本轄區內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的基本情況,對未能前往社區登記的,應主動上門進行政策宣傳,及時辦理就業登記,并作好擇業指導。
二、建立免費擇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一)市勞動保障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各鎮(區)勞動保障機構應根據《就業促進法》確定的“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方針,對應屆高校畢業生和“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有針對性的開展擇業意識、職業選擇、職業謀取、就業準備、適應職業和變換職業等內容的免費擇業指導。
(二)市職業培訓指導中心要根據我市產業發展和技能型人才建設需要,及時組織高校畢業生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對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實施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的,以及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自費參加本市中、高級職業技能培訓的,享受市政府《關于切實做好穩定和促進就業工作的意見》(太政發〔2009〕2號)文件規定的培訓補貼。
三、建立社會保險補貼制度
全市各類用人單位錄用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可享受單位為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全額補貼,其中錄用應屆高校畢業生的,補貼期限最長為2年,錄用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的,補貼期限最長為3年。
四、建立“大學生見習基地”
(一)市鎮兩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均可申報建立“大學生見習基地”。申報單位需填寫《大學生見習基地》審批表,經所在鎮(區)勞動保障機構審核后,報市促進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批。
(二)高校畢業生在“大學生見習基地”單位進行見習的,“大學生見習基地”單位可與見習人員簽訂“見習協議書”,見習時間為3至6個月。在見習期間,“大學生見習基地”單位應為見習人員購買商業意外保險,并可按不低于我市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的60%發放見習生活費。對“大學生見習基地”單位安排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見習的,見習生活費按本市公益性崗位的崗位補貼標準給予補貼。
五、建立公益性崗位扶持制度
市鎮兩級機關、事業單位的公益性崗位,應優先錄用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對公益性崗位錄用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的用人單位,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具體補貼辦法按照《*市公益性崗位管理工作意見》及相關文件執行。
六、建立創業促就業制度
(一)實施一次性創業就業補貼。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參加市職業培訓指導中心舉辦的免費創業培訓,獲得《創業培訓合格證書》并實施創業的,參照市政府《關于切實做好穩定和促進就業工作的意見》(太政發〔2009〕2號)文件,可申報一次性2000元的創業就業補貼。
(二)提供金融支持。對開展創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困家庭高校畢業生”提出“小額擔保貸款”申請的,按照《*市小額擔保貸款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優先予以辦理。
本意見從發文之日起實施。
- 上一篇:明代史館研究論文
- 下一篇:職業資格證書核發與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