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07 05:32:00
導語:科技局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實施科技興市戰略,積極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轉變,現結合我市實際,就推進企業自主創新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為自主創新提供資金保障
(一)樹立政府引導型科技投入新方略。從20*年起,市鄉兩級科技三項費用和科學事業費用均按高于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的比例逐年增加。
(二)積極引導企業增加科技投入。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費用不低于當年銷售收入的5%,重點骨干企業研究開發費用不低于當年銷售收入的3%,一般企業研究開發費用不低于當年銷售收入的2%。企業享受有關科技優惠政策所獲得的資助,必須全部用于技術創新的投入。
(三)加大對企業科技投入的政策傾斜。允許企業按當年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的1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當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稅法規定在5年內結轉抵扣。企業提取的職工教育經費在計稅工資總額2.5%以內的,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四)引導金融系統支持自主創新,擴大貸款規模。對國家和省立項的高新技術項目,銀行和科技部門要緊密合作,積極給予信貸支持,確保“火炬”、“星火”等科技計劃項目貸款資金的安排。積極開展依法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質押的貸款,擴大對科技企業的信貸規模,努力提高金融資產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
(五)20*年市財政安排250萬元納入市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成果轉化基金,主要用于省以上科技攻關、火炬、星火、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等項目的資助、貸款貼息的匹配。
(六)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大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增強工業企業發展后勁。市財政設立技改扶持獎勵資金,20*年為500萬元。主要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夠促進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結構調整項目;支持市重點骨干企業、成長型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支持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產品檔次,增強創新能力,加快企業信息化改造的專題項目;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省級以上名牌產品的擴批改造項目;支持省級以上新產品、新技術投產項目;支持列入國家和省技術改造計劃的重點項目。
(七)提高申報上級科技計劃的組織程度,加大工作匯報與信息溝通力度,爭取更多的上級科技計劃和科技經費的支持,使上級科技計劃項目在申報數和立項數上有新的突破。
二、加強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自主創新提供技術平臺
(八)高標準規劃,加快啟動市科技創業園建設工程。鼓勵和引導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項目和孵化項目落戶創業園,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究和孵化。為各類科技人員的創業需求提供服務,提高全市經濟發展的層次和水平。市科技局和財政局要盡快制訂具體的配套政策和實施方案。
(九)鼓勵企業創辦各類科技研發機構。增強已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技術創新中心的研發功能,充分發揮孵化效應。市骨干企業都要建立科技研發機構。市科技局等有關部門要制定技術研發機構認定辦法,對研發機構實行規范化管理,20*年在骨干企業中認定的研發機構要占其40%以上。對認定的研發機構給予一次性獎勵,國家級的獎50萬元,省級的獎20萬元,南通市級的獎5萬元,本市級的獎2萬元。
(十)鼓勵境外組織和個人設立獨立企業法人的研發機構。凡經確認屬于高新技術領域的研發機構,可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其從研發機構取得的利潤直接用于增加研發機構的注冊資本,或投資興辦其它研發機構,可享受全部退還其再投資已經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優惠。
(十一)鼓勵創辦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按照“組織網絡化,功能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的要求,強化科技中介機構的服務功能,規范服務行為,提升服務水平。大力培育、發展以“四技服務”為主的技術貿易機構,籌辦技術市場。發揮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和新材料產業基地信息服務中心的作用。引進專利、技術咨詢等中介機構,為其開展工作創造條件,對工作業績顯著的中介機構給予一定的獎勵。在我市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對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所取得的技術性服務收入按規定減征或免征所得稅。
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十二)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治環境。進一步發揮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的作用,加強有關部門的聯合和聯動,打擊侵權、假冒知識產權等違法行為,維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十三)切實保障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權益。職務技術成果完成單位應對職務技術成果完成人和在科技成果轉化中作出突出貢獻人員依法給予報酬。依法保護非職務發明成果完成人的合法權益。
(十四)加大力度推進專利申請工作。加強專利知識的宣傳培訓和專利申請業務指導管理。組織開展好“3月份專利申請月”活動。對專利申請實行目標管理,納入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先進鄉鎮、技術創新先進鄉鎮的考核。
(十五)高標準建設省知識產權試點市,積極爭創省知識產權示范市。培育一批專利示范鄉鎮和示范企業,大力推進一批專利項目的實施。
四、加強科技招商與產學研合作,為自主創新提供技術依托
(十六)建立產學研合作信息員制度,在國內外各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機構中聘請信息員,給予一定的工作經費,同時對業績比較顯著的信息員給予獎勵。
(十七)廣泛開展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把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有機結合。吸引國內外高科技企業集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到我市建設園區發展產業;把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相結合,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境內外人士來我市創業。
(十八)圍繞提升產業技術水平開展科技招商,優先發展符合國家《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品目錄》、《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統計目錄和代碼》和本市支柱產業的高新技術項目,優先支持有利于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延伸與提升的技術和產品,優先支持有合同的產學研實施項目和外商投資高新技術項目,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十九)加強產學研合作,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鞏固產學研合作成果,探索產學研合作新方式,提高產學研合作效能。組織開展好金花節產學研活動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題的“科技招商進高交會”活動。各鄉鎮要經常組織企業進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努力在產學研合作簽約數和實施數上取得新的突破。重點加強同一部(科技部)、兩院(中科院、工程院)、兩校(清華、北大)和一系統(國防科工委)以及上海和本省高校院所的產學研合作。
五、加強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構建自主創新的人才高地
(二十)進一步完善“關系不轉、戶口不遷、來去自由”的柔性人才引進機制,吸收一批高層次人才來海投資興業。認真做好*籍在外人才的智力還鄉、技術回流工作。充分發揮人才工作專項基金的激勵作用,加大對企業創新、創業人才的獎勵力度,全力構筑引才聚才的“綠色通道”,為經濟發展建立人才保障機制。
(二十一)優化教育環境,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星火技術學校。加快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和在線培訓,多渠道提高技術人員的知識、技術水平。
(二十二)優化創業環境,讓人才充分施展才干。加強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充分發揮我市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研究生就業實習與培訓基地”和“特色農業人才基地”的作用,鼓勵高新技術企業、重點骨干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創辦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加強工業企業職稱評定工作。
六、強化領導,為自主創新提供組織保證
(二十三)建立和完善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領導體系。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高度重視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成效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重要內容,親自抓好示范典型,親自過問各項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的落實到位情況,親自解決自主創新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各鄉鎮、開發區要建立黨政一把手為組長,分管科技、工業的領導為副組長,科技助理、企管站站長、農技站站長等為成員的科技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科技助理任主任,企管站站長、農技站站長任副主任。要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提高全民創新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各新聞單位要加強科技輿論宣傳,努力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良好氛圍。
(二十四)建立和完善自主創新考核獎懲體系。繼續推行鄉鎮、開發區黨政主要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實行專利工作目標責任制,開展高新技術產業競賽活動,組織評選和表彰科技興市功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優秀高技能人才和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要把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額的比重、高新技術產業增幅、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科技招商、產學研合作及企業研發機構建立情況作為主要考核內容。
- 上一篇:我國輿論監督欄目現狀分析論文
- 下一篇:我國政黨制度運行環境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