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建設工作意見
時間:2022-12-09 03:42:00
導語:村鎮建設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9年全縣村鎮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目標,加強城鄉規劃的編制管理,加大鎮村基礎設施投入,突出重點鎮建設,不斷增強小城鎮綜合服務功能,加大村莊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強化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
2009年,在完善和修編重點鎮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的基礎上,逐步對一般鎮的規劃進行修編。2009年10月份前,要完成溝墩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和公興、楊集、板湖等鎮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各鎮要做好重點地段修建性詳細規劃和示范整治村村莊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重點項目實施地段、各鎮近期建設地段、舊城改造地段、城郊結合部以及儲備土地等要優先規劃。嚴格規劃管理工作,真正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進一步強化各鎮規劃鎮區,以及國、省道兩側規劃管理范圍內所有建設的規劃管理,強化對益林、東溝、溝墩等重點鎮主要街道建筑物的方案審批,縣開發區、澳洋工業園、東益經濟區、阜城、溝墩工業集中區必須納入城鄉規劃統一審批管理。堅決做到按規劃供地,按控詳規和修詳規建設,不符合規劃的項目不得批準立項,任何項目不得突破紅線和綠線,確保建設項目與總體規劃的統一。要加大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抓好“一書兩證”的審批發放工作,確保各項建設嚴格按照批準的規劃實施,杜絕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越權審批現象。各鎮區、村(社區)為違法建設巡查的第一責任人,建立防違、控違的有效機制,加強違法建設的查處力度。
二、進一步加快村鎮建設步伐
1、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繼續堅持以城鎮道路、住宅小區、園林綠化和舊鎮改造為重點,加快推進城鎮化步伐。進一步確立精品意識和生態意識,全力打造城鎮特色。堅持“五化”標準,加大投入,努力建立起鎮區、鎮郊融為一體,點、線、面互相結合,游園、綠地均衡分布的城鎮綠地體系,建成一批園林式單位和綠化達標單位。小區建設要按照“江蘇省村鎮文明住宅小區”建設標準,科學規劃,超前設計,配套建設,規范管理,真正提高住房質量。舊鎮改造要重視前期設計、論證工作,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保持、沿襲和培育老街特色,力求通過特色街的建設,推動城鎮第三產業的發展。阜城、溝墩、益林、東溝四個市級重點鎮和吳灘、羊寨、板湖、公興、羅橋、古河、楊集等具有一定區位優勢的小城鎮要集中力量,全面實施“六個一”工程建設,即:新建一條代表城鎮形象、體現現代特色的園林式街道,總長不少于200米,綠化覆蓋率不低于40%;新建一個規劃、環境、設施、套型都達標和配套的住宅小區,新增入住戶數不少于30戶;新建一塊主題突出、設施配套、品位較高的街頭綠地,面積不少于2000平方米;新建一幢設計新穎、造型優美、與周邊環境協調的標志性建筑,建筑面積不少于2000平方米;新建一條內涵豐富、格調高雅的精品水景,總長不少于200米,綠化覆蓋率不低于40%;整治一條老街道,達到面貌一新、整潔美觀、特色鮮明,總長不少于200米。
2、扎實開展村莊整治。堅持能城不鎮、能鎮不村的原則,積極宣傳農民進城的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農民進城入鎮,對規劃撤并的村莊,嚴格禁止新建房屋;對規劃保留的村莊,結合農村新五件實事,按照新農村建設的標準,切實完善配套設施,并嚴格按照鎮村布局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進行控制和實施,為推進集中居住創造良好的條件。各鎮區今年再選擇1個以上的老村莊作為整治示范村,全面開展溝、塘、河、渠及村容村貌整治活動。逐步配套完善村莊內部道路、供水、排水、生活垃圾收運、路燈、公共綠化等必要的基礎設施,完善村莊服務功能,構建合理的村莊形態。
三、進一步強化村鎮建設管理
1、嚴格村鎮建設審批程序,加強建設項目管理。對村鎮規劃區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的生產性建筑、公共建筑以及成片開發的住宅小區和招商引資建設項目、工程投資額在30萬元以上或建筑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所有村鎮建設工程,都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抓好勘探、設計、招投標、和安全、監理工作。所有項目要嚴格按照批準的規劃進行建設和管理,嚴肅查處先建后批、越權審批和未按規劃建設的違法行為。
2、規范村鎮建設行為,加強施工質量和安全管理。切實加強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規范各方責任主體的行為,落實勘探、設計、施工、監理以及建設單位的責任。全面推行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理制度,按強制性條文實施全過程監控,加強對施工隊伍的管理,確保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
3、提高村鎮建設隊伍素質,加強行風管理。各鎮區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抓好村鎮管理隊伍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開展行風評議活動,加強隊伍管理。村鎮條線人員要加強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管理知識、業務技能的培訓學習,掌握技能,提高效能,依法行政,優質服務,推動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本意見由縣建設局負責解釋。
- 上一篇:城市林業建設論文
- 下一篇:縣城綠化會戰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