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工作意見

時間:2022-01-06 10:17:00

導語: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工作意見

一、明確法定職權,依法履行職責。

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應當樹立依法履職的觀念,明確自身法定職責,在實施行政管理活動中嚴格依照法律賦予的權限、范圍、程序行使權力承擔責任。街、鄉實施行政管理權應當遵守以下規則:

(一)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要理清和明確法定的行政管理職權,對不屬于行政管理職權范圍的事務,不實施行政處理;

(二)屬于行政管理范圍的事務,但本機關沒有行政管理主體資格的,應當交由有權處理機關處理;

(三)凡是依據法律、法規、規章規定處理的行政事務必須按照規定的權限、范圍、程序、方式、幅度進行處理,不得超越職權或濫用職權;

(四)對法律、法規、規章沒有規定的行政事務,應在實施行政管理活動時遵守憲法、法律的基本原則和精神,不得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二、嚴格依法規范實施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

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各級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應當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正確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確保法律、法規、規章的正確實施。在行政管理的各個環節應當遵守以下原則:

(一)各級領導實施行政決策應當按照《規劃》的要求,切實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1、決策事項有明確法律依據的應當依法決策,沒有法律依據的,不得違背法律原則和精神。

2、涉及土地、房屋、國有或集體資產權益處置,大額資金的使用等決策重大事項,應當進行充分的論證,或公開征求相關利害關系人的意見,經集體討論后決定。

3、涉及轄區內公民、法人、其他組織權益的事項,應當充分考慮對其合法權益的保護,必要時可先采取聽證的方式征求意見,再經集體討論后決定。

4、決策經濟事務要遵循政企分開的原則,一般只決定宏觀指導性意見;以街道辦事處、鄉政府名義從事經濟活動的,應進行必要的法律論證,并有規范合法的法律文書,杜絕以口頭協議形式或個人名義從事經濟活動;

5、街、鄉對本轄區通告、規定、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的,不得自行設定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收費、行政強制措施等內容,不得增設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并按照《*區人民政府規范性文件管理規定》進行備案審查。

(二)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以自己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的應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受委托實施上述行政執法行為的,應以委托機關的名義做出,做到依據充分、證據確鑿、程序合法、適用法規正確、文書規范。

(三)積極解決行政爭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應當不斷完善社會矛盾化解和處理機制,保障人民群眾行政訴訟、行政復議、信訪等救濟渠道暢通有序,權利得到保障;

1、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信訪條例》和《*市信訪條例》的相關規定,依法辦理信訪事項。

2、必須全面執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決,落實區政府做出的行政復議、信訪復查決定;嚴格按照區政府《行政建議書》的內容要求,按規定時限和要求糾正錯誤行為,并向《行政建議書》制發機關做出文字報告。

三、加強和完善制度建設。

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在推進本地區依法行政工作中應加強制度建設,在依法行政的意識、能力和保障各方面形成體系,加快基層法治政府建設進程。重點建立和完善領導干部學法制度、政務公開制度、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制度、行政責任追究制度、推進依法行政情況報告制度。

街道辦事處每年要將本機關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情況向*區街道工作辦公室報告;鄉人民政府每年要將本級人民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工作情況向鄉人大和*區農業工作委員會報告。

四、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

按照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的原則,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要逐步建立、完善和嚴格落實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對決策、執行和行政糾紛處理各環節的責任,應明確追究的情節、方式,做到“誰實施,誰負責”。

五、加強和完善機構建設

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部門工作實際,重視法制機構建設,由專門科室負責本機關推進依法行政工作。其主要工作內容是:擬定本機關推進依法行政年度計劃、并對落實情況組織檢查;參與本機關行政決策的研究制定、參加主任(鄉長)辦公會、審核以本機關名義制發的規范性文件,發揮參謀、助手、顧問作用;對本機關行政糾紛的處理提出法律建議;指導、協調本機關干部隊伍的法制教育培訓工作。

各街道辦事處、鄉人民政府在推進本地區依法行政工作中要按照區政府《規劃》和本工作意見的要求,加強法制建設,認真落實區政府制定的依法行政各項制度措施,增強法制工作人員力量,不斷規范行政行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