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促進經濟發展意見
時間:2022-01-06 05:39:00
導語:民生工程促進經濟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符合政策規定的農村居民納入低保范圍。堅持按季審核,及時足額發放農村低保金。(牽頭實施單位:縣民政局)
(二)農村“五保戶”供養制度。逐步提高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在現有農村五保供養制度的基礎上進行提標,2009年集中供養“五保戶”標準由180元/月提高到220元/月,分散供養“五保戶”標準由1460元/年提高到1800元/年。(牽頭實施單位:縣民政局)
(三)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費保障機制。對符合政策規定的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已經享受低?;蚱渌钛a助,但仍達不到我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補齊到我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未享受低保待遇或其他生活補助的,按我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發給基本生活費。(牽頭實施單位: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堅持以戶為單位參合,提高參合農民受益水平,方便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h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歷年滾存結余(不含家庭賬戶和門診統籌切塊資金的結余)不得超過當年籌資總額的25%(含10%的風險金)。(牽頭實施單位:縣衛生局)
(五)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全縣城鎮非從業居民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2009年城鎮居民參保人數不少于7萬人,基本實現全覆蓋。(牽頭實施單位: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六)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將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以及城鄉低保邊緣困難人群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切實做到醫前救助與一次性定額救助結合,隨時受理群眾申請,及時支付救助金,年終資金結余不得大于本年度城鄉醫療救助資金總量的10%。(牽頭實施單位:縣民政局)
(七)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機制。對符合條件的艾滋病、結核病、人禽流感、霍亂等重大傳染病病人及時進行救治,并對其醫療救治費用按規定標準給予減免。按規定標準,對艾滋病特困對象開展生活救助。(牽頭實施單位:縣衛生局、縣民政局)
(八)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衛生服務機構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1、農村衛生服務。2009年完成白龍鎮中心衛生院、古城鎮中心衛生院業務用房建設和設備添置的填平補齊任務。
2、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到2009年底,全縣新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個;完成全科醫師和社區護士崗位培訓任務;對6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房屋進行建設或修繕并配備相關基礎設施。(牽頭實施單位:縣衛生局)
(九)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繼續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國家課程教科書資金,并補助貧困寄宿生生活費。提高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牽頭實施單位:縣教育局)
(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切實保障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通過實施飲水安全工程,使供水水質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2009年解決6.1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牽頭實施單位:縣水務局)
(十一)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對符合政策規定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城鎮和農村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養子女的夫妻,給予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確保獎勵扶助資金及時、準確、足額發放。(牽頭實施單位:縣人口計生委)
(十二)高校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落實各項助學政策,建立健全學生資助體系,從制度上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保證所有符合條件的學生均能及時享受資助。(牽頭實施單位:縣教育局)
(十三)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水庫移民后期扶持人口23877人。及時、足額將每人每年600元直補資金發放到移民個人。根據年度下達的移民村項目扶持計劃,按期完成項目建設任務。(牽頭實施單位:縣水務局)
(十四)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進一步加快農村路網建設步伐,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9年完成農村公路“村村通”404公里。(牽頭實施單位:縣交通局)
(十五)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保障機制。全面實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對人均住房建筑面積低于12平方米的城鎮低保家庭做到應保盡保,保障戶數不少于380戶,啟動廉租住房實物配租工作??⒐そ桓?500平方米、90套廉租住房,新開工建設廉租住房20000平方米。(牽頭實施單位:縣房管局)
(十六)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切實幫助貧困白內障患者實現復明的愿望。2009年完成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60例。(牽頭實施單位:縣殘聯)
(十七)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認真實施“515敬老工程”。2009年,新建和改擴建敬老院6所;敬老院五保床位入住率達70%;全縣集中供養率達30%。(牽頭實施單位:縣民政局)
(十八)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制度。緩解重度殘疾人醫療康復支出負擔較重、生活水平偏低等困難。對符合政策規定的768名城鎮重度殘疾人每人每年給予600元生活補助,對6179名符合政策規定的農村重度殘疾人每人每年給予360元生活補助。(牽頭實施單位:縣殘聯)
(十九)新型農民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2009年完成新型農民培訓任務0.59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0.33萬人、農業專業技術培訓0.26萬人。(牽頭實施單位:縣農委)
(二十)農民工技能培訓工程。鼓勵和扶持農民工轉移就業和穩定就業,大力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2009年完成農民工技能培訓4400人,培訓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率達到60%以上。(牽頭實施單位: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二十一)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2009年,實現婚前醫學檢查人數2650對以上;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進行補助;以鄉鎮為單位適齡兒童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常規免疫接種率達到90%以上。(牽頭實施單位:縣衛生局)
(二十二)“農家書屋”工程。滿足基層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建設“農家書屋”。按照新聞出版總署規定的標準和要求,2009年建成45個“農家書屋”。(牽頭實施單位:縣文廣新局)
(二十三)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繁榮農村文化,加快實現每個鄉鎮有綜合文化站建設目標。2009年完成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任務。(牽頭實施單位:縣文廣新局)
(二十四)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提高農民體育健身設施水平。2009年在10個村(居)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每村(居)建設一塊混凝土標準籃球場,配備一副標準籃球架和2張室外乒乓球臺。(牽頭實施單位:縣體育局)
(二十五)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進一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引導和鼓勵農戶、種養大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參加農業保險,及時足額籌集和撥付應承擔的保費補貼,督促保險經辦機構準確及時理賠,提高農業保險的農戶參保率、政策到位率和理賠兌現率。2009年保險計劃:水稻61萬畝、小麥15萬畝、油菜51萬畝、能繁母豬5萬頭、奶牛0.2萬頭。(牽頭實施單位:縣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辦公室)
(二十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2009年,開工6座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4座省計劃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2008年底前開工的12座省計劃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牽頭實施單位:縣水務局)
二、精心組織實施市政府5項民生工程
(一)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將符合政策規定的被征地農民全部納入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范圍,確保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金及時、準確、足額發放。(牽頭實施單位: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二)“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程。對我縣城鎮“零就業家庭”中有就業愿望和就業能力的人員,通過就業援助和幫扶措施,確保每戶“零就業家庭”至少1名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愿望的人員實現穩定就業,做到“出現一戶,援助一戶,消除一戶,穩定一戶”。(牽頭實施單位: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三)農村中小學建設工程。根據新編制的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規劃,圍繞打造“新城市、新園區、新農村”,切實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擴大師資力量較強學校的辦學規模。新建項目2個:*一中(分校)8000平方米教學輔助用房和*三中8600平方米教學輔助用房;改擴建項目5個:撮鎮二中6200平方米生活服務用房、石塘中學3000平方米生活服務用房、王城中學2000平方米生活服務用房、撮鎮電站小學950平方米教研教學辦公用房、白龍鎮同心小學760平方米教學輔助用房;續建項目2個:馬崗二小和龍塘中心校的基礎設施。(牽頭實施單位:縣教育局)
(四)農村村莊綜合整治與改造工程。2009年,繼續以土地整理為抓手,以項目為載體,整合各項支農政策和資金,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新途徑,本著“整村推進、擴大規模、近郊臨路、形成特色”的選址原則,實施2個土地與宅基地整理和新農村建設項目,促進項目區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實現城鎮建設用地耕地占補平衡,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繼續實施農村改廁工程,在示范鄉鎮、村(居)中新增三格式衛生廁所1200戶。(牽頭實施單位:縣國土資源局、團縣委)
(五)幼兒園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快縣城各類幼兒園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提高硬件水平,提升辦園質量。2009年,要在幼兒園評估等級上有新的突破,率先在市屬三縣縣城創建第1所省級一類幼兒園。此外,積極申報創建1所市級一類幼兒園,進行1所幼兒園標準化規范化改造。(牽頭實施單位:縣教育局)
三、認真抓好縣政府擴增的1項民生工程
國營灌區危橋改造工程。這是我縣自行新增項目,2009年計劃解決26座危橋通行安全問題,其中公路橋1座、機耕橋14座、生產橋(人行)11座。(牽頭實施單位:縣水務局)
四、強化措施,確保各項民生工程扎實推進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實施民生工程具有擴大內需與改善民生的雙重效應,已經上升為國家“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重民生”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內容。今年我縣實施32項民生工程,涉及領域更寬,受益面更廣,工作強度更大。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實施民生工程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進一步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切實把民生工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抓緊抓實。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精心組織,細致操作??h財政部門、縣民生辦要切實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在搞好資金籌集、管理、監督的同時,要加強督查和通報,積極幫助有關單位協調解決工程推進中遇到的問題,遇到重要問題和緊急情況要及時向縣政府報告。各牽頭實施單位要切實抓好本系統民生工程的指導和協調工作,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并確定專人擔任聯絡員,定期向縣民生辦上報信息,報送工作進展情況,便于縣政府加強對民生工程的調度。
(二)制定實施方案,落實配套資金??h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和各項民生工程的具體要求,制定本部門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要細,措施要實,要有可操作性;要體現以人為本,方便群眾辦事,并向基層和群眾公開。在資金籌集方面,縣財政部門要按照省、市、縣政府有關文件的要求,把縣級財政應承擔的籌資數打足,列入預算。對一些暫不能確定金額的,應盡量從寬預留配套資金。各地各部門要優化支出結構,堅持勤儉節約,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千方百計擠出資金保障民生工程實施。對確需群眾自籌的部分,必須嚴格按照政策操作,不得加碼。要根據工程進度,及時足額撥付資金,做到不滯留、不截留。
(三)注重基礎工作,務求取得實效。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創新機制,強化措施,整合基層管理機構和人力資源,充實一線工作力量,大力推廣和完善惠農資金管理“一線實”的做法,切實把基礎數據核實、把發放對象搞準、把惠民成效落實。要健全管理制度,嚴格審查核實補助條件和補助范圍,嚴格資格確認程序,加強人員信息管理。對發放或補助到人的項目,要抓好調查摸底、審核評議、公開公示三個重要環節,切實做到政策公開、程序透明、打卡發放、支付到人;對工程類項目,要實行工程建設招投標制、竣工驗收制和質量責任追究制,確保建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h監察、審計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監察和審計監督,嚴肅財經紀律,堅決查處截留、擠占、挪用民生工程資金的行為。
(四)加快工程進度,營造良好氛圍。民生工程早一天實施,群眾就早一天得實惠。各民生工程實施單位都要制定民生工程實施計劃,細化任務,倒排工期,加快進度??h政府每月召開一次會議,聽取有關單位民生工程進展情況的匯報,專題研究、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h民生辦要及時掌握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工作動態,定期編發簡報,通報民生工程進展情況。各民生工程牽頭實施單位要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民生工程實施督查。各地各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各種載體,多角度、多層面地宣傳報道民生工程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和實施內容,使各項民生工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形成廣大人民群眾主動參與、社會各界踴躍支持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招標投標市場建設統一意見
- 下一篇:小隴山林區水楸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