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實施意見

時間:2022-01-19 09:51:00

導語: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目標和原則

(一)任務目標。根據省、市政府的文件要求,2008年將我縣原來的城鎮居民醫保政策,調整為與全省統一的醫保政策,實施新試點方案,調整后新方案將覆蓋城鎮所有非從業居民,參保覆蓋面達到80%以上;2009年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完善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二)基本原則。堅持低水平起步,重點保大病的醫療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堅持統籌協調,做好醫療保障制度之間的政策調整、銜接和完善;堅持政府組織引導,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納入社會事業發展規劃,實行責任目標管理;堅持統一政策標準,統一規范管理,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整體推進。

二、參保范圍、繳費和補助、待遇保障

(三)參保范圍。不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包括職業高中、中專、技校學生)、少年兒童和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

(四)繳費和補助。

1、繳費標準。2008年成年人每人每年180元;學生兒童每人每年80元(其中成年人每人每年個人繳納110元,學生兒童每人每年個人繳納10元)。2009年成年人每人每年190元;學生兒童每人每年90元。2009年新增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個人繳費不變。

2、補助標準。2008年成年人每人每年補助70元,其中,中央財政補助40元,省財政補助18元,縣財政補助12元,個人繳費110元,從2009年起成人每人每年補助80元。

(1)屬于低保對象的或重度殘疾的學生和兒童參保,中央財政補助45元,省財政21元,縣財政14元。個人不繳費。

(2)其他低保對象參保,按不低于繳費標準的80%給予補助,其中中央財政補助70元,省財政36元,縣財政38元。個人繳納36元。

(3)持證的貧困殘疾人和喪失勞動能力的重度殘疾人參保,按不低于繳費標準的80%給予補助,中央財政補助70元,省財政36元,縣財政38元。個人繳納36元。

(4)低收入家庭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參保。中央財政補助70元,省財政36元,縣財政24元。個人繳納50元。

(5)其他居民參保,中央財政補助40元,省財政18元,縣財政12元。個人繳納110元。

(6)學生和兒童參保,中央財政補助40元,省財政18元,縣財政12元。學生和兒童繳納10元。

以上各項補助原則上不能重復享受,具體補助標準就高不就低。國家調整補助標準時,隨國家標準進行調整。

(五)待遇保障。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重點保障參保居民的住院和門診大病醫療;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確定支付標準。

1、醫療服務待遇。參保居民年度繳費后,在醫療保險待遇支付期內,可享受住院和門診大病(門診大病暫定為惡性腫瘤放化療、尿毒癥透析治療和器官移植后抗排異治療3種)醫療待遇,參保中小學生還可享受意外傷害住院和門診治療待遇。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服務范圍和標準與全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服務范圍和標準(即“三個目錄”)相一致。

2、費用支付待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用支付待遇包括住院和門診起付標準、最高報銷限額、醫療服務等待期和醫療待遇支付期、報銷方法與比例。

起付標準。是指參保居民住院或門診大病時首先由個人自付費用部分。具體標準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起付標準200元,縣以上醫療機構的起付標準400元,門診大病一個年度內只設一次起付標準。學生兒童不設起付標準。

我縣成人最高支付限額為4萬元,學生兒童最高支付限額為6萬元。

醫療待遇支付期。參保居民(包括學生兒童)的醫療待遇支付期統一為與繳費年度相一致的一個完整年度或一個治療周期。

醫療服務等待期。參保居民年度繳費后,醫療服務等待期為3個月,中小學生、兒童沒有等待期。

報銷方法與比例。在縣內醫院住院治療的(包括門診大病),報銷比例為:在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按60%報銷,經批準轉院或急診在非定點醫院、域外醫院治療發生的住院費用按50%報銷,學生兒童的住院和門診大病(包括意外傷害)醫療費用的報銷比例相應提高20%。其它的醫療待遇和管理辦法按照《*縣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長政發〔2001〕30號)執行。

3、大額醫療保險。參保的城鎮居民醫療費超出封頂線以上部分可通過參加大額醫療保險報銷,即每人每年另交60元大額醫療保險費,年度內(或一個治療周期內)最高可報銷13萬元。學生兒童不設大額醫療保險。

三、管理和服務

(六)參保管理。

1、居民參保統一在規定的參保繳費時間內,到指定的社區辦理參保手續。中小學生以學校為單位統一組織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參保手續。城鎮各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所)負責轄區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登記參保、信息收集變更等服務管理。

2、已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可用本人個人賬戶結余資金為其家庭成員繳費,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對其職工家屬參保可給予繳費補助。

(七)基金管理與監督。

1、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實行“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管理原則,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統一管理,專款專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和挪用,確保基金安全。實行經辦機構管理核算、銀行、財政直接支付資金的管理辦法。

2、建立風險儲備基金。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收入5%的比例,從當年統籌基金結余中提取風險儲備金,風險儲備金規模保持在統籌基金年收入的15%,達到規模不再繼續提取。風險儲備金作為專項儲備資金主要用于彌補特殊情況下出現的基金支付風險,一般情況下不得動用風險儲備金,如確需要應由醫保經辦機構提出申請,經縣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審核,報縣政府批準并上報市勞動保障、財政部門備案后執行。

3、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執行統一社會保險預決算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財政、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對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和監督。審計部門負責對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收支情況和管理情況進行審計。

4、建立由政府有關部門代表、醫療機構代表、有關專家和人員等參加的社會監督組織,加強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監督。

(八)醫療服務管理。

1、“三個目錄”管理。根據基本醫療保險服務范圍和標準相一致原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個目錄”管理,按照省勞動保障廳印發的《關于明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范圍、診療項目、住院服務設施標準的通知》(吉勞社醫字〔2007〕455號)有關規定執行。

2、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要建立社區首診制和雙向轉診制的醫療管理制度。醫療保險經辦部門要與定點醫療機構簽定醫療服務協議,規范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明確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的權利和義務。

各定點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醫療機構內涵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改善醫療服務環境。

3、醫療費用支出管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重點用于參保居民的住院和門診大病醫療支出。要完善支付辦法,合理控制醫療費用,明確醫療費用結算辦法,按規定與定點醫療機構及時結算。加強對醫療費用支出的管理,積極推進按總額預付結算方式和協議確定醫療費用標準的辦法。

(九)經辦能力建設。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業務經辦,要由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統一管理。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所)要增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經辦職能,突出延伸服務和上門服務,將服務重心向轄區內重點人群和困難人群傾斜。街道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的招聘及其待遇支付可通過增加編制和從社區公益性崗位等渠道解決。

四、制度銜接和深化改革

(十)對已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及困難企業職工(含退休人員),要從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中進行剝離,逐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在剝離過渡期內要確保上述人員的基本醫療待遇保障不中斷。

(十一)進一步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變原有參保方式和結算方法,確保方便、快捷、準確無誤,提高服務標準和服務質量。

五、加強組織領導

(十二)提高認識。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制度建設和試點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組織實施,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制,縣政府成立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為組長,以縣勞動保障、發展改革、財政、衛生、民政、教育、藥監、殘聯、老齡辦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試點工作。

(十三)加強部門協調。勞動保障部門要牽頭負責政策咨詢、綜合協調和業務管理;發展改革部門要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試點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部門要做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資金的審核、撥付、資金管理和監督工作;衛生部門要加強社區衛生機構建設,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力度,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教育部門要組織在校城鎮中小學生必須全部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民政部門要對城鎮困難群眾給予醫療救助,并做好醫療救助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銜接,協助做好社區居民特別是低保家庭成員的參保組織實施工作;藥監部門要做好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殘聯和老齡辦要做好有關補助對象的身份確認、補助政策的宣傳和參保工作。

(十四)明確管理職責。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是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主管部門,負責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縣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負責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籌集、使用、管理和醫療服務管理等工作。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所)是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工作職能的擴展和管理服務方式的延伸。

(十五)加大宣傳力度。各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所)的作用,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提高和擴大制度的影響力,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形成全社會促進參保的良好輿論氛圍。

(十六)此意見印發后,本縣原其它與該意見不同規定按本意見執行,有關部門要做好政策調整和銜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