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蠶桑產業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4-03 09:51:00
導語:關于蠶桑產業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目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縣委、縣政府**發展戰略,積極發展現代蠶桑業,促進農村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農民增收;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蠶業發展工作發展,全力維護絲綢企業基本穩定,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為進一步我縣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為確保今年及“十一五”發展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現提出以下意見。公務員之家
一、指導思想
立足資源優勢,堅持科學發展,夯實產業基礎,優化產業布局,依靠科技興蠶,實施品牌戰略,強化組織領導,狠抓措施落實,迎難而上、乘勢而進,推進蠶業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努力實現“十一五”蠶業發展目標。
二、目標任務
全*新建優質桑園2萬畝,生產優質蠶種65萬張,優質蠶繭40萬擔,優質生絲900噸,蠶農收入達到5億元。
三、主要措施
(一)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堅持發展目標不動搖。公務員之家
2009年以來,國內繭絲價格一路上揚,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逐漸緩解,國際繭絲市場也逐漸復蘇,進而進一步穩定和拉動繭絲市場和繭絲價格。我*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蠶業生產初具規模,生產經營機制和管理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繭絲質量好,市場競爭力強,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各縣市要認真分析形勢,搶抓發展機遇,堅定蠶業發展信心不動搖,強化目標責任落實不走樣,狠抓各項措施落實不松懈,努力完成2010年蠶業生產目標任務,確保“十一五”期末產繭40萬擔目標的實現。
(二)優化布局,夯實基礎,推進蠶業規模化發展。
1.堅持優勢優先,實現重點突破。
蠶桑產業要實現規模化發展,必須堅持優勢優先、重點發展的原則。今后一段時期全*蠶業發展的方向是:把資金、技術、人力、物力向重點區域集中、向優勢區域轉移,重點抓好以寧南為龍頭,幅射帶動西昌、德昌、會東、普格、冕寧等產業基礎較好、群眾積極性較高、各級黨委和政府重視的循環區域發展,其余各縣結合本區域自然條件和蠶業發展現狀,集中抓好重點鄉鎮、重點村社或重點大戶的發展,做到發展有起色、產量有突破、蠶農有收益,確保全*蠶桑產業做大、做強、做優。
2.狠抓基礎建設,增強產業后勁。
(1)加強蠶桑基地建設。相對集中連片發展“6215”和果葉兼用桑園,不斷擴大蠶業生產規模,進一步優化蠶業生產布局,妥善處理好不同產業間的種植矛盾,實現蠶桑產業和其它產業互融并進,協調發展。
(2)提高桑園綜合效益。加大桑園間作套種和綜合利用力度,走桑葉養蠶、桑園套種、桑枝加工、桑果釀酒、桑園養雞、蠶沙提取葉綠素等綜合發展之路,提高桑園綜合效益,促進桑園管護,穩定桑樹發展基礎,增加蠶農收入,調動蠶農栽桑養蠶積極性。
(3)加強桑園管理。切實加強退耕還桑管理,加強桑園水肥管理,提高桑園綜合生產能力;建立健全桑樹病蟲害預測預報體系,加大統防統治力度,減少病蟲危害,提高桑葉產量和質量,為完成產繭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4)積極探索蠶業專業化生產模式。本著就地就近和依法自愿原則,引導蠶農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對桑園進行合理流轉,切實解決“桑園無人管、有桑不養蠶”等問題,培育養蠶專業大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三)科技興蠶,打造品牌,推進蠶業標準化生產。公務員之家
1.抓好蠶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堅持優化布局、科技支撐、規范管理、典型示范、效率優先、循環發展的原則,以“五化六配套”為主要內容,把園區建設成規范化、標準化養蠶的樣板和亮點,以園區帶動農戶發展。
2.加強桑蠶新品種、蠶業新科技的引進試驗推廣工作。篩選一批體質強健、抗逆性強、單產高、質量好、適合我*氣候特點的桑蠶新品種進行推廣。
3.加強技術指導,搞好綜合服務。繼續鞏固和完善蠶業生產技術推廣體系和服務網絡,加強技術培訓,狠抓養蠶常規技術的普及,著力抓好桑園栽培及管護、蠶房建設、小蠶共育、消毒防病、大蠶飼育管理等各個環節技術規程的落實。加強養蠶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廣省力化、優質化的蠶業生產新技術、新機具,在提質增效、減工降本上下功夫,提高蠶業生產綜合效益。
4.打造特色品牌,推進蠶業標準化生產。2010年是*委、*政府確定的品牌建設年,各地要認真組織實施《**桑蠶繭飼育技術規程》等6個地方標準,提升蠶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不斷提升產品檔次,以質量創品牌、以標準化生產打造特色品牌,打好“綠色牌”、“生態牌”,努力提高*繭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
(四)培育龍頭,創新機制,推進繭絲產業化發展。公務員之家
1.培育龍頭企業。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積極支持繭絲企業實施資本運作,盤活存量資產,整合生產要素,內引外聯、強強聯合,打造繭絲企業集團,增強產業發展的帶動力。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抓住國家“東桑西移”的戰略機遇,立足優勢資源,制定優惠政策,廣泛吸引有實力的企業(集團)到我*興辦繭絲深加工企業,擴大生絲加工規模,加快對桑葚、桑條、蠶沙、蠶蛹等副產物的開發利用,拉長加寬產業鏈,優化產品結構,提高行業綜合效益。
3.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堅持穩定產業基礎、兼顧各方利益、促進產業發展的原則,正確處理好蠶農、企業、政府三者的利益關系,進一步完善訂單蠶業、保護價收購、二次返利等政策措施,構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蠶農、企業互動雙贏,產業良性發展。
(五)強化管理,優化服務,營造良好的生產和經營秩序。
1.強化蠶種質量監督管理。切實加強蠶種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和市場管理,嚴把蠶種市場準入關和蠶種質量關,堅決杜絕假冒偽劣蠶種流入蠶區坑害蠶農,危害蠶業生產。
2.穩定蠶業發展政策。堅持“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蠶業生產經營模式,明確經營和服務主體,做到投入主體、服務主體、受益主體統一,建立規范有序的蠶業生產經營機制,防止摘桃式和掠奪式經營。
3.加強蠶繭收購和經營管理。認真貫徹執行《繭絲流通管理辦法》,堅持鮮繭收購經營資格認定,嚴格市場準入,建立規范有序的蠶業生產經營機制,維護正常的蠶業生產經營秩序。
(六)加強領導,強化保障,推進蠶業又好又快發展。
1.強化組織領導。要從培育新農村支撐產業的高度認識蠶業發展的重要性,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配合抓,用抓烤煙、馬鈴薯產業的力度、措施和辦法抓好蠶業生產。
2.嚴格目標管理。把蠶業發展納入對各縣市的目標考核內容,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嚴格考核,逗硬獎懲。今年,*上除對年度目標進行考核外,還將對“十一五”蠶業發展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對發展快、增產多、完成任務好的縣市給予獎勵。
3.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以蠶業項目為載體,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投資項目對我*蠶業發展的支持,*、縣市財政要適當增加對蠶業發展的投入,把國家和省的項目資金、*及各縣市配套資金和龍頭企業扶持補助資金、農民自籌資金捆綁使用,集中投入,進行桑水、桑路、養蠶設施、蠶桑專用肥推廣等蠶業生產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改善蠶業生產條件,提高蠶業綜合生產能力。
4.搞好統籌協調,打好蠶業發展總體戰。各縣市要整合資源,聚合力量,統籌協調,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級各有關部門要履職盡責,加強指導,加大支持,強化管理,搞好服務,共同打好蠶業發展總體戰。
蠶桑局要進一步優化機制,深化機關效能建設,建立效能建設長效機制;以深化“四好班子”建設為載體,加強縣委班子班子隊伍建設;按機關黨建工作新要求,規范黨務工作,積極開展“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擴大和諧黨支部創建成果,新增創建*個和諧支部;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以縣委、縣政府制定的“十不準”為準則,規范機關領導干部履職行為;圍繞惠民行動,做好新農村建設和計生“三結合”工作;繼續抓好綜治安全、城鄉文明衛生、信訪穩定、保密檔案等工作,促進蠶業工作協調發展,為*縣經濟、又快又好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公務員之家
- 上一篇:縣統計局和諧建設工作計劃
- 下一篇:縣統計局抓好機關效能統計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