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加強資金管理規范意見

時間:2022-02-16 01:44:00

導語:企業加強資金管理規范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加強資金管理規范意見

為維護我市經濟金融穩定,有效防范化解企業資金風險,根據“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總體要求,現就做好企業特別是重點企業資金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構建企業資金風險防范化解體系,按照“防范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企業主體作用和金融保障作用,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落實保障措施,確保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

二、工作對象

本意見所指重點企業主要是指“30強、30優”中發展基礎好、產業優勢明顯、行業關聯度大,因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等外部因素影響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擔保鏈復雜且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的企業,以及市企業風險防范領導小組認定的其他企業。

三、工作原則

1.企業主體。企業要注重科學發展、穩健經營,積極加強防范、控制風險,努力保障資金鏈安全。企業經營者要對企業負責,對員工負責,對社會負責,加強科學管理,勇于承擔責任,切實維護各方利益。

2.政府協調。各鄉鎮(街道)、開發區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企業運行的監測預警,掌握企業實情,實行分類指導,強化防范監控;對重點企業出現資金風險的,要迅速組織協調,及時化解,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多方共贏。

3.屬地管理。防范和化解工作由各鄉鎮(街道)和開發區牽頭,實行屬地管理,分級監控,區域協作,重大事故及時上報,重要企業由市企業風險防范領導小組委派市級領導牽頭協調處理。

4.綜合治理。對重點企業出現資金風險的,要采取應急互助、企業重組等多種形式,綜合治理,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企業危機,保障資金鏈安全。

四、工作措施

各鄉鎮(街道)、開發區和有關部門及相關金融機構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積極營造有利于防范化解企業資金風險的工作環境,全力保障重點企業資金鏈安全,切實維護經濟社會穩定。

(一)構建防范體系。把防范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源頭上化解企業資金風險。

1.加強企業監測。各鄉鎮(街道)、開發區和有關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密切關注企業投資、負債、擔保等情況,各金融機構要加強企業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與貸后檢查,尤其對規模大、風險大、影響大和關聯度大的重點企業要嚴密監控,引導企業科學管理,保持合理負債比例,企業負債比例一般控制在70%以內。

2.加強風險預警。建立由市企業風險防范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組成的企業風險預警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匯總分析重點企業和列入監控對象企業的負債比例、擔保額度、勞資糾紛、稅費征繳、電費拖欠等異常情況,發現風險及時預警,并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全力保障企業資金鏈安全。

3.加強制度監管。建立健全有效防范企業資金風險的長效機制。一是健全主辦銀行制度。以企業基本開戶行或信貸規模為主要依據確定主辦銀行,由主辦銀行牽頭會同相關部門、銀行加強企業監管,提高信息對稱度,推進銀企之間建立較為長期、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二是試行統一授信制度。由銀監部門牽頭,穩步推進統一授信制度,以主辦銀行為主確定企業最高綜合授信額度,并由銀監部門加以集中統一控制,合力提高抵御資金風險能力。三是推行財務審計制度。各鄉鎮(街道)、開發區要積極探索加強企業財務監管的有效途徑,分層次逐步推行委托中介機構對重點企業進行財務審計,以切實掌握企業資金鏈維系情況,防范資金風險。

(二)完善化解機制。企業發生資金風險后,各鄉鎮(街道)、開發區和有關部門及相關金融機構要密切配合,快速反應,會同企業全力做好風險處置與化解工作,合力把風險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政府要全力協調。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協調作用,建立健全風險化解的應急處置機制。一要加強信息報送。建立企業資金風險信息即時報送和定期報送制度,及時匯總信息、研判風險、摸清底細,提供決策參考。法院對相關案件立案情況應及時通報市企業風險防范領導小組,待情況核實后依法進行處置,并積極爭取集中管轄、屬地受理,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二要強化應急處置。風險發生后,各鄉鎮(街道)及開發區要迅速成立應急處置工作機構,及時啟動相應級別應急處置預案,牽頭聯系召開債權銀行及其它債權人、債務人參加的協調會議,研究制訂處置方案,并督促付諸實施。在處置過程中,要優先解決職工欠薪等問題,維護職工權益,確保社會穩定。三要嚴格責任追究。對有涉騙涉賭、惡意抽逃資本金、轉移資產等違法行為以及不負責任、應對不力,對經濟金融造成嚴重后果的企業經營者,要依法堅決予以打擊,嚴肅追究法律責任;對出具虛假報告及相關證明的中介機構,以及非法集資、地下錢莊等不法行為,有關部門要加大懲治力度,切實維護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

2.企業要全力應對。企業要牢固樹立自救為主的意識,立足內部挖潛,積極瘦身強體,增加資金儲備,全力保障正常運轉;并可通過應急互助基金和企業間相互救助,著力解決臨時周轉和短期保障;對情況復雜、困難嚴重的企業應積極尋求債務重組、資產重組等措施解決資金危機。同時企業要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及時準確向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通報生產運行、資產負債等有關情況,對經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而新獲得的銀行信貸資金應專款專用,并主動接受監督。

3.金融要全力保障。各金融機構要充分認識維系企業資金鏈安全的重要意義,建立以主辦銀行為組長的應急處置工作機構,做到統一指揮、步調一致、協同應對、妥善處置,對風險企業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剎車,特別是對重點企業要給予全力支持,做到不抽資惜貸、不新增擔保條件、不增加財務負擔,并積極采取基準利率下浮等讓利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對金融機構在防范化解企業資金風險方面的工作業績與地方財政存款掛鉤,并納入年度工作考核。

(三)落實保障措施。各級政府和金融機構要落實保障措施,推進長效機制建設,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1.進一步創新融資方式。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等直接融資,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投資入股我市企業,進一步提升發展水平和層次。金融機構要開發更多適合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項目。有關部門要積極做好中小企業專項信用貸款工作,加快推進規模擴容,更好地發揮對中小企業扶持作用。

2.進一步完善融資擔保體系。加快構建完善抵(質)押、聯保、互保與擔保公司相結合的新型融資擔保體系。金融機構要加大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動產、不動產抵(質)押作用,進一步提高土地、房產、設備抵押率,積極拓展股權質押等金融創新品種。建設、國土等相關部門要積極幫助企業解決權證不齊等問題,增強企業融資抵(質)押能力。通過多方努力,切實提高抵(質)押貸款比例。各鄉鎮(街道)、開發區要積極引導企業尤其是重點企業優化互保結構,推進擔保鏈條從不封閉向封閉轉變,逐步縮小擔保圈,爭取通過三年左右努力,逐步化解現有不合理的擔保體系,充分發揮政策性、商業性、互助性擔保機構作用,逐步形成混合型擔保體系。

3.進一步強化保障措施。各鄉鎮(街道)、開發區和有關部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形成幫助企業解困的長效機制和良好氛圍。要按照依法、合理、安全的原則建立應急救助機制。明確*市惠民擔保公司(已由市國資公司注冊*萬元成立)為政策性擔保公司,為重點企業提供應急過渡擔保。由市財政、小額貸款公司和企業家協會會員企業共同出資*萬元建立企業應急互助基金,用于解決重點企業轉貸等資金臨時周轉困難。政策性擔保公司和企業應急互助基金要規范程序、嚴格把關、封閉運作。要健全政策解困機制。結合重點企業實際,有針對性地研究制訂理順互保關系、減輕企業負擔、增加資金供給等方面的政策意見,合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對已出現資金風險的企業,要積極鼓勵重組。對重組過程中涉及的土地、廠房過戶等稅費,地方留存部分視情給予扶持。對重組后新成立的企業,視情給予最多三年的地方規費減免和稅收地方留存部分扶持等支持措施。要完善企業服務機制,經常深入企業走訪調研,及時掌握生產經營動態,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同時積極引導企業管理創新,加快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和精益化管理模式,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切實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五、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協調。我市已成立企業風險防范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辦公室和各成員單位要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工作,各鄉鎮(街道)、開發區要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制訂企業風險防范應急預案。

2.提高思想認識。重點企業資產規模大、信貸資金占用多、相互擔保緊密,對行業發展有重大影響,一旦出現資金風險,極易引發連鎖反應,對經濟社會造成嚴重沖擊。做好重點企業資金安全保障工作,就是保護產業,就是保護生產力,就是保護經濟環境,對此務必要有清醒的認識。

3.形成工作合力。各鄉鎮(街道)、開發區要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加強聯動,真正做到急企業所急,幫企業所需,解企業所難,特別在企業出現重大風險的關鍵時刻,要敢于承擔責任,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把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4.營造良好氛圍。各鄉鎮(街道)、開發區要及時公開相關信息,新聞媒體要服務發展大局,把握輿論導向,努力形成有利于提振企業家發展信心、保障經濟金融正常運行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