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銀監分局年度工作之意見
時間:2022-04-27 06:17:00
導語:議銀監分局年度工作之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將成為我國新世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認真做好銀行業監管工作,確保銀行業穩健發展,進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關系重大,意義深遠。為此,根據上級的部署和要求,結合德宏實際,經分局黨委研究,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及工作思路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銀監系統工作會議的部署,圍繞“保增長、防風險、促穩定”的工作主線,著力在“五個重點”上下功夫,努力維護轄區銀行業的穩定,推動地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目標任務及措施手段
(一)重點在提高監管能力上下功夫
1.著力提高政策把握能力。一是加強學習,準確理解,不出偏差。重點學習好黨中央、國務院擴內需、保增長的相關政策,準確理解和落實好銀監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下行允許“救急”“救窮”、允許實施貸款重組、允許對符合條件的非生產性項目或股東發放搭橋貸款,禁止項目貸款借新還舊、禁止敘做“打捆貸款”、禁止搞房貸加按揭等政策措施。二是堅守底線、保持合理容忍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做到統統籌兼顧,堅持寬嚴相濟,做好容忍度的把握,執行政策做到靈活性與原則性相結合,始終以實現銀行業科學發展為標桿,堅持審慎監管原則,牢牢把住風險底線。三是要正確處理好四個關系。即:處理好“防風險”與“促發展”的關系。要處理好擴大內需與防范風險、擴張速度與風險容忍度的關系;處理好“保與壓”的關系。要落實好“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調控政策,引導銀行業機構適時調整信貸政策,大力優化信貸結構;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要督促銀行業機構妥善處理好自身收益與社會責任、眼前利益和長遠發展的關系;處理好“惜貸”與“慎貸”的關系。要引導銀行業機構克制盲目貸款的沖動,防止不顧實際提高貸款條件的情況。
2.著力提高風險管控能力。一是努力提升監管協同能力。進一步發揮延伸調查權在現場檢查和案件查處中的作用,要更加注重監管資源的整合,加強科室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統一的“大監管”格局,充分利用好現有監管資源,努力提高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二是努力提升持續監管能力。繼續落實“準確分類-提足撥備-做實利潤-資本充足率達標”的持續監管要求,在繼續完善貸款遷徙率、貸款分類偏離度動態監管的基礎上,督促銀行業機構加強貸款分類的細化和科學管理。督促農村信用社抓住經營效益大幅提高的有利時機,制定持續補充資本的科學規劃,提高撥備覆蓋率,增強抵御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三是努力提高監管創新能力。深入研究監管逆周期建設的方式方法,切實加強新形勢下新業務、新技能、新知識的學習,研究探討提高監管有效性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和疑點問題。
3.著力提高應急處置能力。一是切實加強流動性風險的應急防范。嚴密監控、認真評估銀行業機構流動性指標和風險狀況,及時風險提示,有重點地開展流動性風險現場檢查,切實防范支付風險。要督促法人機構制定應急預案,定期進行壓力測試,加強流動性風險預警、分析和管理,改善流動性指標,消除風險隱患。要建立資金狀況半月報制度,重點監控存貸比高、備付率低、存在支付缺口、嚴重資不抵債以及資金頭寸緊張的法人機構,對特別嚴重的機構要實施周報或日報監測。二是妥善做好非法集資應急處置。加強向地方黨政部門請示匯報,推動健全處非聯席會議制度和工作機制,積極配合協助地方政府做好非法集資案件處置工作。三是努力提高理財業務風險應急處置能力。理財產品監管要按照“風險可控、成本可算、信息披露”的原則,加強售前、售中、售后全過程管理,堅決糾正把理財產品等同于存款客戶管理的錯誤做法,要針對信用卡風險上升趨勢,督促銀行業機構切實采取措施強化風險管理。要督促銀行業機構建立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戶投訴處理機制,積極開展宣傳、教育和解釋工作,認真接待來信、來訪和投訴的群眾,切實做好矛盾化解,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維護社會穩定。
(二)重點在信息服務水平上下功夫
1.加強調研分析。一是大興調研之風。全局下上將圍繞宏觀與微觀、全局與局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調查研究,切實做好各類信息的收集與整理,為上級決策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二是著力提高調研質量。嚴格按照“個人撰寫、科長(主任)審核、分管領導把關”以及加大獎懲力度等措施打造“精品信息”,提高信息采用率,努力實現信息工作位居全省前10名的目標。三是有針對性地開展調研。年內要圍繞經濟金融運行中的難點、熱點、焦點開展調研,當前要重點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對銀行業運行的影響,關注宏觀經濟政策和銀監會各項政策措施在轄區實施效應,關注重點行業和企業經營狀況和貸款風險變化趨勢,關注新形勢下銀行業經營管理機制體制存在的問題,關注經濟金融運行中苗頭性、傾向性風險和問題。
2.搭建交流平臺。一是加強分局機關的信息平臺建設。進一步加強分局網絡建設,暢通網絡信息傳輸渠道,積極推動地方銀政和銀企信息交流,加強重大建設項目、政府擔保貸款、銀行債權保護等方面的聯絡、溝通和協調,及時了解各方面信息,擴大信息共享范圍,提高網絡使用價值。二是積極搭建綜合信息交流平臺。加強與省局的溝通聯系,及時了解各項方針政策、法規制度和工作重點,適時調整監管思路,有的放矢地開展監管工作。要繼續加強與經濟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及時跟蹤了解重大項目的資金需求和存在問題,加強銀企資金和信息對接,引導信貸資金向重點項目和優質客戶傾斜。積極配合各級法院做好集中清理執行積案工作,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充分利用清理執行積案積累的信息,加強對借款人的信貸評估和審查,依法維護金融債權
3.提高調研信息的綜合運用水平。一是加強監管信息系統的利用。充分運用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客戶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早期風險預警系統、零售違約統計系統等平臺,根據形勢需要對指標體系進行調整完善,重點關注和分析異常信息,提高監測分析的全面性和準確性。二是增強信息的敏感性。通過堅持觀察員列席會議制度,加強與各銀行業機構內審、風險管理、稽核、安全保衛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控轄內銀行業的運行情況,切實提高信息的時效性。三是切實提高輿情監測能力。重點圍繞高風險貸款退出、銀行業服務、協解人員上訪等熱點問題,加強輿情監測和引導,加強輿情應對能力建設,及時澄清不實報道和言論,通過電視、報刊等媒體切實做好正確的輿論宣傳,維護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 上一篇:農村管理年度工作之意見
- 下一篇:年度鎮信訪穩定工作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