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完善防震減災落實意見

時間:2022-05-23 04:22:00

導語:民政局完善防震減災落實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完善防震減災落實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生命財富平安放在首位,堅持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堅持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眾,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強化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堅持強化基層、打牢基礎,進一步完善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防御和地震應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不時提高我區防震減災綜合能力,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明良好條件。

(二)工作目標

全面建設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防震減災工作體系。2015年,十二五”期間。全區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全區新建建設工程全部達到抗震設防要求,各類校舍和醫院達到0.15g抗震設防規范,防震減災知識普及率達25%學校達到95%建成上街區地震臺;地震應急預案啟動時間不超過15分鐘;建立健全全區地震救援體系;完善抗震救災物資儲藏,確保震后24小時內災民得到初步的生活救助。

二、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

(一)建設上街區地震臺。2011年上半年。完成上街區地震臺的論證、選址、規劃,下半年建成上街區地震臺,并與市、省聯網,實現實時觀測。依法維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環境,涉及對地震觀測造成影響的城鄉各類工程建設,應事先征得區地震部門的同意。

(二)認真做好地震短臨跟蹤工作。每年年初。同時加強與市地震局及其它縣(市)區的聯系和交流,積極參與地震預測信息會商,努力提高監測水平。

(三)加強地震群測群防工作。推進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各鎮(辦)防震減災助理員的三網一員”建設。建立穩定的地震群測群防經費渠道。區宏觀觀測員的工資不低于市當年最低工資規范,經費由區級財政投入。各鎮(辦)要明確1名防震減災助理員,各村(社區)要確定1名地震災情速報員。同時,加強對助理員和速報員的地震業務知識培訓和宣傳工作,各鎮(辦)每年的防震減災經費投入不低于5萬元,保證地震群測群防工作的開展和群測群防工作隊伍的穩定。

三、進一步推進震害防御體系建設

(一)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工作的監管。年我區把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納入基本建設管理順序的基礎上。要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的必備內容。同時,加強對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和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抗震設防質量監管,切實落實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主體的質量責任,所有建設工程必需依照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依法應進行地震平安性評價的建設工程,必需進行地震平安性評價。全區新建的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設工程,要按照高于我區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增強抗震設防能力。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區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工作。區發展改革、城鄉建設(規劃)城管、交通、人防、水利、國土資源等有關部門,各自職責范圍內,共同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監督管理工作。

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公共建筑、新建農居抗震設防質量的指導管理,實施農村居民地震平安示范工程。結合南部山區整體搬遷,把搬遷工程建成農村居民地震平安示范工程。

編制3人(事業全供)區地震工作主管部門要會同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執法監督。成立區專職地震執法分隊。加強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采用情況的監督檢查,監管覆蓋率要達到90%

(二)深化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建立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長效機制。深入推進防震減災知識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的五進”活動。區教育、地震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創建工作。區教育部門要加大對創建“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投入,建立獎勵機制。各中小學要編制地震應急疏散預案,把防震減災納入學生平安教育內容,每學年至少開展兩次應急疏散演練活動,使全區中小學生的防震減災知識普及率達100%十二五”末,全區所有學校達到區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規范,9所學校創建為市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5所學校創建為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區宣傳、新聞、民政、地震等部門及各鎮(辦)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機關工作人員、企業職工、居民(村民)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創建地震平安示范社區活動。區有關部門要建立地震信息和地震謠言應對制度,及時、準確地向社會震情災害信息,保證公眾知情權,維護社會穩定,以全面提高社會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緊急避險能力和識別地震謠傳的能力。

(三)推進地震平安、基礎探測工作。十二五”期間。城鄉發展規劃,環境維護規劃等相關規劃,必需依據地震小區劃的工作效果,充分考慮潛在地震風險,予以合理躲避。

(四)推進地震災害預測和地震災害損失評估體系建設。十二五”期間。完成對建成區內建筑物和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抗震性能普查鑒定及加固改造。同時,建立地震災害損失快速評估系統,為抗震救災提供決策依據。

(五)開展地震破壞烈度速報系統建設。十二五”期間。建設上街區地震烈度臺。

四、完善地震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一)建立健全完善地震應急指揮體系。依照統一指揮、反應迅速、運轉高效、保證有力的要求。完善指揮部工作制度和各成員單位的職責任務,建立經常性的工作通報和聯絡機制,保證指揮部指揮疏通。區應急、民政、安監、地震等部門定期組織開展地震應急檢查,落實各部門的地震緊急救援人力、物力及各項救援措施,做到有備無患。

(二)加強地震災害救援力量建設。區消防大隊的基礎上建立上街區應急救援綜合隊。提升救援能力。區電力、通訊及大中型企業建立行業救援隊。區地震、共青團、紅十字會加強對區地震救援志愿者隊伍的指導和管理,2015年前將地震救援志愿者隊伍由現在265人發展到700人。各有關部門每年要對各類地震救援隊伍培訓一次。

(三)完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區政府及其各部門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地震應急演練,檢驗反應能力,使地震應急預案更加科學、實用。區發展改革、民政、安監、地震等部門要認真配合,落實地震應急檢查工作制度,加強對地震應急準備工作的督促檢查。

(四)加快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區城管、建設(規劃)地震及城區四個街道辦事處。配備必要的設備設施。十二五”期間,結合鄉村規劃,再新建一所應急避難場所。各學校、醫院、影劇院(藝術宮)商場、酒店、體育場館等人員密集場所要設置應急避險通道,配置緊急救生避險設備。

(五)完善應急物資貯藏保證體系。區民政部門要空虛上街區救災物資貯藏中心物資儲藏。確保震后快速恢復通信、廣播電視和電力供應。

五、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制定實施防震減災規劃。并納入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實現防震減災與經濟社會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要建立以區財政投入為主體的穩定增長投入機制,加大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投入,從2011年起,設立防震減災專項事業經費,每年防震減災工作經費不少于15萬元。

(二)加強防震減災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空虛區地震部門工作力量。再增加3人編制,保證全天候值守。

(三)落實防震減災責任。區政府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目標管理和績效考評。全區各部門、各單位要依法履行防震減災管理職責,把防震減災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影響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