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年度農產工作的建議

時間:2022-06-01 06:07:00

導語:關于年度農產工作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年度農產工作的建議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有關單位:

為切實抓好我縣度農業生產,根據中央、省、市有關會議和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目標,以科技推廣為支撐,以項目建設為契機,以市場為導向,以建設示范樣板為抓手,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積極實施標準化生產,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快構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目標任務

緊緊圍繞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全面繁榮為目標,實現糧食增產7%、畜牧業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農業總產值突破11.2億元、農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提高科技含量,確保糧食安全。一是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完成“兩雜良種”93萬斤,實施以雜交玉米為主的單株定向育苗規范化栽培30萬畝、地膜玉米14萬畝、各級示范樣板24.3萬畝;水稻配套栽培4萬畝;脫毒馬鈴薯推廣13萬畝。二是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完成測土配方施肥40萬畝和3-5個配方施肥試驗示范。三是強化科技培訓。以送科技下鄉為載體,把農業科技培訓到社、到戶為目的,大力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完成農民科技培訓任務20萬人次,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保障。

(二)推進產業發展,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遵循區域化布局、規?;l展、標準化生產的原則,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優化農業結構,推進產業升級。各鄉鎮要立足本地的農業產業優勢,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集中人力物力,集中項目資金,打破行政區域界線,實施連片開發,形成現代農業樣板集聚、農業主導產業銜接、資源高效利用、整體效益顯著的高效農業示范樣板,加快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步伐。,完成2萬畝高山冷涼蔬菜、1萬畝反季蔬菜、5萬畝油菜、1萬畝紫皮大蒜、5萬畝魔芋、0.5萬畝蠶桑、20萬畝優質馬鈴薯種植和0.1萬畝柑橘技改。

(三)認真抓好畜牧業、漁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全縣畜牧業要圍繞“突出特色、擴大規模,在農民增收中勇挑重擔”的發展思路,抓好畜牧業和漁業生產。一是加快畜種改良步伐。以生豬雜交改良和黃牛凍改為主,依托2008年建立的生豬供精網點,全縣引進優良種公豬100頭,更新能繁母豬1000頭,完成生豬雜交改良40000窩次,黃牛凍精改良11000頭。二是強化畜牧養殖小區建設力度,新建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集中連片50戶以上,戶均出欄肥豬10頭以上的養殖小區15個,扶持規模化、規范化養殖大戶150戶。三是加大配合飼料和牧草青貯、氨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年內完成推廣配合飼料35000噸,牧草青貯氨化15萬噸,實施農田種草3000畝。四是認真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責任制,充分發揮“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疫病防控要求,確保春秋兩季牲畜口蹄疫免疫密度達100%、常規免疫密度達90%以上,生豬、大牲畜和家禽死亡率控制在3%、1.5%、8%以內。五是加大稻田養魚推廣及大戶扶持力度,認真做好江、河、庫區人工冷水養魚規劃,完成稻田養魚示范樣板200畝,大面推廣實施稻田養魚2000畝。

(四)積極開展農機推廣工作,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各鄉鎮及農業部門要提高認識,緊緊抓住國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對農民購置農機具給予補貼的機遇,積極調整工作思路,強化農機與農業的緊密結合,切實加大農機宣傳工作力度,把農機推廣工作做深做細,把農機化事業做大做強,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建立農機示范試驗基地,擴大機耕、機耙、起壟、脫粒的比重,保證的任務全面完成,堅決消滅空白鄉鎮。中央給予我縣的購機補貼任務是100萬元,力爭完成120萬元,完成新型農業機械推廣630臺。

(五)加大能源沼氣國債項目建設力度,提高農村沼氣普及率。農村能源沼氣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夠解決農村生活燃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還能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各項目鄉鎮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項目建設責任制,突出重點,結合實際,緊緊圍繞建池目標任務,采取強有力措施,把能源沼氣國債項目建設與養殖小區、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切實改變村容村貌和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六)積極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建立農產品流通體系。扶持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是產業化建設的根本,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扶持農業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重大決策的精神,幫助農業產業化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推進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進程。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要把文章的重點做在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之間的聯結上。堅持走產業化發展與農業改革相結合的路子,發揮出產業基地、行業協會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的產業化路子,如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公司化經營模式;也可以通過旅游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和觀光農業一體化模式。充分發揮產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形成穩定的產銷渠道和供貨渠道,建設好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共同體。

(七)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為“三農”保駕護航。一要繼續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轉變農業管理方式,提高農業行政執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二要加強農業執法隊伍建設,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三要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加強農業法律法規宣傳和普及力度,提高農民學法、用法意識和辨假能力。四要積極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保證農業生產用種用藥安全。五要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進一步加大市場檢測力度,嚴把農產品質量關,進一步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和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等長效機制,農業、工商、衛生、質監、經貿等部門要加強溝通與聯系,組織開展聯合執法,加大執法打擊力度,全力凈化農產品市場,切實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領導,落實責任。各鄉鎮、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把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關系全局的大事來抓緊抓好。為切實抓好的農業生產,縣政府成立了以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為組長,各涉農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農業局,由農業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日常事務。各鄉鎮也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格局。各涉農部門和扶貧掛鉤單位,要安排專人駐村入戶,加強對農業生產工作的指導,確保扶貧掛鉤樣板和農業生產任務的全面完成。

(二)抓示范樣板,促進大面生產。全縣要大力舉辦糧食高產示范樣板建設,每個鄉鎮完成鄉樣板不得低于5000畝,村樣板每個行政村不得低于1000畝,每個扶貧掛鉤單位建樣板不得低于500畝。縣級實施中心樣板10000畝,分布在螞懷線沿線的10個鄉鎮,每個鄉鎮完成1000畝。同時,各鄉鎮要根據自身區位優勢,規劃好產業結構示范樣板建設,做到樣板早規劃、早行動、早安排、早落實。在產業結構示范樣板任務建設中,重點是小草壩鄉完成冷涼蔬菜中心樣板1000畝;角奎鎮、龍安鄉完成蠶桑種植樣板200畝;龍海鄉完成魔芋建設樣板500畝;洛旺鄉完成柑橘技改樣板1000畝,完成油菜種植樣板10000畝;樹林鄉完成馬鈴薯種植示范樣板10000畝。各級樣板要有標志牌,標明行政、技術負責人等。

(三)落實支農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一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好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確保政策落實不走樣、給農民的實惠不截留,惠農政策入戶率100%。為更好地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今年的支農惠農政策要向種養殖大戶和示范樣板傾斜,真正讓支農惠農政策發揮作用。二要加強“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的使用和監督管理,保證項目資金專款專用,杜絕擠占挪用現象出現,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要抓好涉農收費監督管理,堅決杜絕“三亂”現象的發生,切實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合法權利。

(四)加大投入,夯實農業基礎。一是政府將整合資金1000萬元,鞏固發展糧煙畜傳統產業,加快培育扶持核桃、竹子、柑桔、蠶桑等農民持續增收新產業,全面推進農業生產發展。二是金融部門要加大支農力度。農行、農發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要繼續深化體制改革,采取強有力措施,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范圍,增加信貸支農力度,確保今年的支農信貸資金在去年的基礎上增8%以上。三是涉農部門要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資金,扶持農業發展,扶持力度至少要在去年的基礎上提高30%。四是積極開展高穩產農田創建,促進農業快速發展。新建高穩產基本農田3.33萬畝,實施生物農藝措施7.12萬畝、糧食作物間套種30萬畝。

(五)嚴格考核獎懲,建立激勵機制。一是縣委、政府兩辦及有關部門要加大對農業生產工作的檢查驗收和督查督辦力度。對生產任務完成較好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對工作不作為,任務完成較差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通報批評和問責處理。二是嚴格檢查,實施獎勵補助。按照“以獎代補”的原則,保證糧食安全和全面推進農業產業發展步伐。根據組織檢查驗收結果,對全面完成縣、鄉、村、扶貧掛鉤糧食示范樣板的鄉鎮進行獎勵;對未完成扶貧掛鉤樣板的單位,年終考核從綜合考核分中扣除2分。三是嚴格考核,兌現獎懲??h政府將農業生產納入對鄉鎮和單位年度量化考核內容,嚴格考核獎懲(具體考核辦法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