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短缺城鎮轉型發展工作的建議
時間:2022-06-02 03:41:00
導語:資源短缺城鎮轉型發展工作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促進資源型城市特別是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推動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構建和諧社會大局出發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解決資源枯竭城市發展中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盡快建立有利于資源枯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經濟轉型步伐已經迫在眉睫。為進一步支持國家認定的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做好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重大意義
我省有色金屬、貴金屬和稀有稀土金屬礦產資源豐富,銅、鉭、重稀土、鈾等10種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全省已經建成煤炭、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建材、化工、鹽業六大礦業體系,形成了一批資源型重點城鎮。由于長期高強度開采,資源型城鎮的資源日漸衰竭,在實現持續發展、結構調整、生態環保、民生保障、財政支出等方面的矛盾和問題逐漸顯露。“十一五”期間,萍鄉市、鎮市先后被列入國家資源枯竭城市名單,在國家和省里政策支持下,城市轉型取得積極成效。“十二五”期間,繼續支持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是實施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戰略的本質要求,是統籌區域發展、加快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迫切需要。
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大力轉變發展方式,以加快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為抓手,以接續替代產業培育壯大、城市功能轉型、人才結構轉變、民生改善為重點,著力優化經濟結構,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促進資源枯竭城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轉型目標。到年,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基本建立,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得到基本緩解,多元產業共同支撐經濟發展的框架基本形成;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到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取得顯著進步,技術創新達到較高水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明顯增強,經濟社會步入可持續快速發展軌道。
三、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任務
(三)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資源枯竭城市要盡快制定接續替代產業發展規劃,依托現有資源和產業基礎,立足工業園區和轉型基地,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盡快形成新的有競爭力產業體系。鄉,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發展煤—焦—化工、煤—電—鋁—型材—制品、煤—電—新型建材磚產業,加快改造提升煤炭、陶瓷、水泥、花炮、冶金等傳統產業;依托經濟轉型園區,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通過經濟轉型,帶動生態轉型、文化轉型、社會轉型。鎮,加快傳統工業改造升級,重點培育壯大高技術陶瓷和創意產業、汽車航空產業、有機食品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實施全國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打造世界級陶瓷設計創意中心、陶瓷文化體驗中心、陶瓷文化博覽會展中心、陶瓷文化交流中心,鞏固提升世界級瓷都文化品牌,建設全國陶瓷文化創意產業服務創新示范區。
(四)推動城市功能轉型。資源枯竭城市要高起點編制、嚴要求實施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強化城市科技創新功能、綜合服務功能和政府服務功能,建設產業實力較強、基礎設施發達、社會和諧穩定、城市繁榮優美的現代化新城,實現單一的資源型工業城市向現代加工制造和旅游商貿城市轉變。萍鄉市,按照“南延北擴、東整西合”城市框架,推進萍鄉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等“四個組團”建設,形成“一主(主城區)一副(湘東城區)”的空間格局,打造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示范城、中部地區生態特征明顯的生態宜居城、贛湘邊界地區區域中心城和全省新型工業發展先行城。景德鎮市,依托中外著名瓷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通過打造“一城、四片區”,建成世界陶瓷藝術文化展示及交流中心、全國陶瓷產業重要生產基地及教育基地、“七山三湖”區域旅游中心、贛浙皖區域重要交通物流樞紐、省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
(五)抓好環境治理和節能減排。采取耕地、濕地、水面等開發模式,科學治理采煤等礦區塌陷地。深入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重點推進礦區植被和生態修復。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推進煤矸石、建筑垃圾、尾礦等廢棄物的綜合回收利用,積極推進城市礦產工程試點、城市餐廚廢棄物綜合利用試點。突出抓好建材行業的粉塵治理、鋼鐵行業煙氣脫硫。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積極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新產品。
(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民生優先,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促進再就業的扶持政策,組織實施各類職業培訓,重點解決好煤炭企業、陶瓷企業失業人員就業問題。穩步擴大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提高保障標準,努力保障基本生活來源。著力解決國有關閉破產改制及連續停產停業一年以上企業退休人員、內退人員和職工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加快棚戶區改造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健全廉租、公租住房制度,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七)促進人才結構轉變。圍繞城市轉型和產業培育,不斷完善教育體系,大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和高技能專業人才、高素質勞動者,大力引進急需的特殊人才,切實用好各類人才。加快萍鄉高專、景德鎮高專專升本進程,提升景德鎮陶瓷學院學科建設水平,積極建設萍鄉、景德鎮職業學院,立足當地產業和工業園區發展,辦好中等職業學校。
四、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八)支持接續替代產業發展。支持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產業基地優先升格為省級工業園區,打造轉型產業平臺。支持資源枯竭城市爭取國家重大產業項目布局。支持市、鎮市汽車航空機械制造、煤化工、生物醫藥、新能源、電瓷、工業陶瓷、高技術陶瓷、鋼鐵等行業布局實施重大項目,優先列入全省“十二五”專項規劃和省重大項目調度會調度,加大省級建設基金、國債資金的投入力度。
(九)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支持萍鄉武功山國家地質公園升級為世界地質公園,加快開發武功山綠色旅游資源;深度開發以安源國家礦山公園為基礎的紅色旅游資源;加快開發以萍鄉儺文化、楊岐普通寺佛教文化為主的古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動漫等新型文化產業。支持景德鎮市開展全國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做強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支持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建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支持資源枯竭城市紅色旅游景區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積極支持資源枯竭城市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物保護,在省級貸款貼息資金、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安排上給予傾斜。
(十)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支持湘東陶瓷產業基地建設,加快組建工業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工業陶瓷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大力發展功能陶瓷;支持萍鄉發展生物醫藥和生物農業,加快宣風生物產業基地建設;支持萍鄉開展太陽能級多晶硅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支持景德鎮航空直升機產業園列入國家科技創新平臺項目,在省新興產業發展資金、建設用地指標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發揮景德鎮陶瓷學院國家級工程中心的人才、技術、信息優勢,促進陶瓷產業改造、轉型和升級。支持資源枯竭城市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發展。
(十一)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支持資源枯竭城市申報國家節能減排試點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深入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循環經濟試點,對重大投資項目布局開展水資源利用論證,落實節水設施“三同時”制度。積極向國家申報節能節水、綜合利用、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和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項目,加大對環境監測監控、塌陷地治理、林業生態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支持力度,積極發展低碳交通運輸和大型物流交通樞紐,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資格認定,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加快萍水河生態防洪工程、山口巖水利樞紐工程、景德鎮浯溪口水利樞紐工程建設。
(十二)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認真執行國家對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各項政策,用足用好國家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在資源枯竭城市享受中央財力性轉移支付政策期間,省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配套資金。
(十三)著力加強金融支持。積極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到資源枯竭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地方金融機構要積極設立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專項貸款,加大對接續替代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及基礎設施建設等轉型項目的信貸投放。
(十四)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爭取國家發行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債券,吸納社會和民間資本用于城市轉型和解決社會問題。支持重點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積極創造條件,加大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的融資力度。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建設,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資金需求。
(十五)建立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由資源型企業在稅前按一定比例提取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專門用于環境恢復與生態補償、發展接續替代產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企業關閉后的善后工作等。資源型城市政府要按照“企業所有、專款專用、專戶儲存、政府監管”的原則,加強對準備金的監管。
(十六)依法依規確保用地。指導重大轉型項目科學選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重大項目,優先列入省重大項目調度會,優先安排省級預留建設用地計劃指標。
(十七)加大土地整理復墾力度。支持資源枯竭城市開展以采煤塌陷區為重點的土地復墾項目,連續5年安排的治理規模每年不低于1萬畝。對符合劃撥條件的采煤塌陷區職工搬遷異地安置住房用地,經批準可以劃撥方式提供。
(十八)加強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繼續加大地質勘查投入力度,支持國有地勘單位爭取國家和社會資金,加強現有礦山深部找礦,加快對海內外接續資源基地的評價、勘探,增強資源枯竭城市資源保障能力。對省內新探明的煤炭、瓷土礦等資源,按市場運作方式,優先支持資源枯竭城市相關重要企業取得采礦權。
(十九)完善社會保障和就業政策。妥善解決未參保國有困難企業職工養老保障遺留問題,以及國有困難企業職工和退休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妥善解決老工傷人員的待遇問題。鼓勵國有煤炭、陶瓷等企業通過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等多渠道分流安置職工。加大省級失業保險調劑金對資源枯竭城市的調劑力度,加大就業資金轉移支付力度,在職業培訓、社會保險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資源枯竭城市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創業示范(街、園),優先支持建設綜合養老康復中心。
(二十)加快棚戶區改造步伐。支持資源枯竭城市列入國家棚戶區改造試點城市,落實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政策,省、市兩級共同保障建設用地指標。優先支持資源枯竭城市廉租住房、公租房建設。
五、進一步加強組織保障
按照國務院要求,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工作由省政府負總責。省政府成立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改委,定期研究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有關工作。
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制定財稅金融、社會民生、產業發展、礦產開發、土地利用、生態恢復等相關政策,指導和幫助資源枯竭城市實施好轉型規劃,幫助研究解決經濟轉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省發改委要牽頭協調落實和提出有關政策措施,組織符合條件的地區繼續申報國家資源枯竭城市。
資源枯竭城市要健全組織機構,認真實施轉型規劃,用足用好各項支持政策;相關職能部門要牽頭研究落實轉型規劃和有關政策,組織申報轉型項目,提出轉型專項資金的使用建議,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省內其他資源型城鎮也要積極推進轉型工作,對今后列入國家確定的資源枯竭城市(鎮),在政策支持上參照本意見執行。
- 上一篇:創衛生城市工作調度大會發言稿
- 下一篇:2011旅游發展年工作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