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規范行政處罰意見

時間:2022-06-07 04:50:00

導語:司法規范行政處罰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司法規范行政處罰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開展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工作的意見》(津政發[]61號)的要求,進一步規范行政機關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保證法律、法規和規章正確實施,避免行政執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行政處罰不當或畸輕畸重等顯失公平情況的發生,根據《關于開展對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的通知》(南政法發[]3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就對司法行政部門依法具有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幅度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建立各項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標準

1、制定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標準

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和職能設置,區司法局設行政處罰職權執法主體1個。執法依據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法律、法規、規章。其中運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標準的法條共10條,細分為70項87檔。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國發[]10號)文件精神,進一步規范司法行政執法行為,積極推進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定權改革和優化我區軟環境建設,加強對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運行的約束和監督,形成公正準確、科學詳盡、分層、決策和管理落實的行政處罰權機制,結合我部門行政處罰執法實際,制定《區司法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標準》(見附件)。

2、劃分最低限度處罰標準、中間限度處罰標準、最高限度處罰標準

依據《市司法行政機關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幅度標準》中有關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幅度的規定,根據當事人確有應受行政處罰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和當事人主觀過錯、消除違法行為后果或影響等因素,劃分為3檔,即最低限度處罰標準、中間限度處罰標準、最高限度處罰標準。

(1)當事人同時具備下列三種情形,司法行政機關應在法定處罰幅度內選擇最低限度處罰標準給予行政處罰,但不得低于法律規定的處罰最低限度:

(一)主動退還全部違法所得,消除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

(二)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時改正的;

(三)積極配合司法行政機關查處其違法行為的。

(2)當事人同時具備下列三種情形,司法行政機關應在法定處罰幅度內選擇中間限度處罰標準給予行政處罰:

(一)主動退還部分違法所得,消除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

(二)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時改正的;

(三)積極配合司法行政機關查處其違法行為的。

(3)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沒有上述從輕情節的,司法行政機關應在法定處罰幅度內選擇最高限度處罰標準給予行政處罰,但不得高于法律規定的最高處罰限度。

二、建立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各項制度

1、建立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公開制度。將區司法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的標準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開,裁量結果應允許社會公眾查閱(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除外)。

2、建立行政處罰釋明制度。在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時,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對當事人的申辯意見是否采納以及決定中有從重、從輕、減輕處罰的理由應當予以說明。

3、建立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法律審核制度。加大對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行使的審核力度,案件調查人員提出的行政處罰建議后,應經局法制工作機構進行法律審核后才能報局領導簽發。未經局法制工作機構審核的,局領導應不予簽發。

4、建立重大或復雜自由裁量案件集體討論決定制度。對涉及自由裁量的重大或復雜案件,局領導要進行集體討論,共同研究決定案件的處理。

5、建立健全過錯責任追究制度。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范工作列入局行政執法責任制及依法行政工作評議考核,對不按要求開展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科室,當年不得評為先進,并予以通報批評;對不執行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定的人員,要嚴格依法追究相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