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農場品準出地的建議

時間:2022-06-09 06:04:00

導語:實施農場品準出地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施農場品準出地的建議

為加強我縣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食用農產品入市管理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政辦發〔2008〕35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現就加強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的重要意義

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是農業生產主體依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實施規范化管理,保障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各項管理工作的綜合體現。加強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是開展農產品生產環節質量安全監管的客觀要求;是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也是建立食用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全程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必要條件。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圍繞農業轉型升級,把做好產地準出管理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主要任務,采取有效措施扎實推進,保障農產品安全生產、放心消費,促進農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至年,全縣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業生產環節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實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生產主體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職責,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認證農產品生產單位全部達到規范化管理要求;建立完善農業政策支持、農業技術推廣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聯動長效機制,全面落實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明顯提高,建立農業生產環節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與市場準入工作的有效對接。

三、主要內容

農產品產地準出內容包括產品上市銷售前,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各環節的監控工作。生產主體要按照"有管理制度、有專門人員、有生產記錄、有質量檢測、有產品標識"的"五有"規定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的要求,規范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工作。

(一)建立管理制度。按照保障不同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制定并嚴格實施產地環境管理、農業投入品管理、動植物疫病防控、生產記錄審核和質量安全追溯等制度,充分考慮可能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各方面因素,明確標準化管理要求,實行制度化、常態化管理。

(二)落實管理人員。從事農產品生產的單位應配備專職或兼職的質量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監督實施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組織日常質量安全的管理,發現問題及時向單位主要負責人報告并督促整改。農產品生產單位應加強對從業人員培訓,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負責質量安全管理人員要掌握全面的業務知識,切實做好本單位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和產地準出放行審核工作。

(三)建立生產記錄。農產品生產單位應真實全面記錄農產品生產全過程操作和質量控制情況及產品銷售對象,嚴格記錄管理,記錄保存二年。各鎮鄉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強化監督檢查,確保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三品"獲證單位全面建立生產記錄。農產品銷售前,應當對即將出售的農產品的生產、用藥等記錄進行審核,確認符合生產標準和停藥期規定的,經企業質量安全管理人員審核簽字后放行準出。

(四)開展質量檢測。農產品生產單位實行準出農產品檢測制度。對有快速檢測方法標準的質量指標,生產者應按照生產規模和重要質量指標監控的要求,確定檢測批次,自行或者委托相關檢測機構對其生產的農產品進行質量安全檢測。生產單位具有檢測條件的,應配備質檢員,自行開展質量安全檢測。

(五)規范包裝標識。上市銷售的農產品,按照《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管理辦法》規定進行包裝標識。除鮮活畜、禽、水產品以外,獲得"三品"認證的農產品,應經包裝或者附加標識后上市銷售,并標注相應標志和發證機構。包裝上市的農產品,應當在包裝上標注或者附加標識,標明品名、產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名稱、生產日期。未包裝的農產品,應當采取附加標簽、標識牌、標識帶、說明書等形式標明農產品的品名、生產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名稱等內容。

(六)實行質量追溯。按照《關于做好食用農產品入市規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食安委辦〔2008〕78號)要求,實施供證供票制度。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上市銷售的農產品,按規范出具產地證明、質量證明(自檢結果報告,或委托檢驗、檢監測結果報告,或有效期內的"三品"證書)。由縣農業局統一印制產地證明,加強對出具產地證明的農產品進行質量安全監督抽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涉及農業生產主體培育、農業產業發展和管理水平提升等多個方面。縣政府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導小組,負責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組織、協調、督查、考核等工作。各鎮鄉也要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導小組,結合"三位一體"農業服務機構建設,深化責任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明確與每個生產主體聯系的監管責任人,切實做好農產品產地準出監管與服務。農業、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等監管部門要加強溝通聯系,密切配合,實現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管理的有效對接,努力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二)開展準出示范。年,在茶葉、蔬菜、食用菌、水果四個產業中選擇基礎條件好、產業代表性強、產品信譽好的5家生產單位作為農產品產地準出規范化(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單位,通過典型示范,帶動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健全產地準出管理制度。

(三)完善監測體系。縣農業局、縣工商局、縣質監局要積極幫助生產基地、農貿市場、超市建立檢測點,開展自律性檢測,做到有專人、有經費、有設備、有檢測、有監管,初步形成縣鎮(鄉)基地的監測網絡,不斷提升我縣農檢中心的裝備水平和監管能力。

(四)加大投入力度。縣鄉財政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檢驗體系建設和農產品產地準出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增加對檢測設備、檢測試劑等投入,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開展工作,確保農產品產地準出工作順利進行。

(五)建立聯動機制。建立產地準出管理與農業支持政策聯動機制,將實施產地準出規范化管理作為申請和安排農業標準化、農業產業提升等各類扶持項目的必要條件。凡申請縣級以上農業專項資金扶持的農產品生產單位,或者申請"三品"認證的單位必須達到產地準出規范化管理要求。有關部門要結合產地準出管理,加強農業投入品、農產品質量抽檢,組織農產品生產記錄檢查,加大執法監督力度,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有序推進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