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監局源頭整治意見

時間:2022-06-10 06:30:00

導語:質監局源頭整治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質監局源頭整治意見

認真落實從源頭抓質量的工作責任,切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提高全省產品質量整體水平,推動的工業化進程,加快全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是質監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全局干部職工,要從實踐“三個代表”和執政為民的高度,認真履行職責,堅持從源頭抓質量,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認真調查,摸清底數

1、突出重點,全面普查。從源頭抓質量,必須對生產企業的質量狀況進行認真調查,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要安排足夠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在已開展的食品市場準入普查、特種設備普查、建立企業質量檔案等調查工作的基礎上,對轄區內生產加工企業進行全面普查。普查的重點是食品、農資、建材產品;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產品;實施工業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強制性認證的產品;執行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產品等。

2、建立產品質量報告制度,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普查工作要做到一廠不漏、每廠必訪,并建立企業質量檔案。要對普查結果進行綜合匯總和科學的分析研究,形成有關產品質量的調查報告,報當地政府。要定期不定期地對當地生產加工企業的質量狀況進行調查,及時補充和完善企業質量檔案內容,并根據調查結果,建立向區政府定期報告產品質量狀況的制度,為區政府全面掌握企業產品質量狀況、市場運行狀況提供決策依據,促進區域經濟健康發展。

二、嚴格把關,加強質量監管

3、嚴格審查,確保備案食品標準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全面開展企業標準清理工作。對食品生產企業已經備案的標準,要全部重新進行審核清理,凡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規定的,或備案時間已超過五年的一律由企業予以廢止或修訂,確保備案標準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認真開展企業標準審查工作,企業產品標準備案時應組織專家審查。凡有強制性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的,一律不得再對該企業的標準進行審查備案。對有國家推薦性標準的,企業需要備案產品標準時,其主要技術指標不得低于國家推薦性標準;嚴格開展標準備案工作。

4、扎實做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加大對無證企業的查處力度,維護消費者和取證企業的合法權益。對取證后放松管理,降低產品標準,導致產品質量出現問題的企業,要進行查處,必要時建議省市局收回其食品生產許可證。

5、大力開展強制性產品認證工作。凡列入強制性認證目錄內的產品,未取得認證證書和未加施認證標志的,一律不得出廠、進口和銷售。對強制性認證產品,實施重點監控,專人負責,建立責任制,嚴厲查處應取證而未取證、取證但未加施認證標志以及假冒、偽造認證證書和認證標志的行為。

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消除監管死角。

6、對生產企業實行分類監管。在摸清底數,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對企業資質齊全,質量保證體系運轉良好,產品質量連續兩次監督檢查均合格的企業列為A類,以幫促服務為主要監管方式進行監管;對企業資質不全,質量保證體系不能有效運轉,產品質量在監督檢查中出現不合格,或發現存在違法生產行為的企業列為B類,以整頓規范為主要監管方式進行監管;對沒有任何生產資質,假冒他人廠名廠址、產品標識和質量標志,或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企業或窩點列為C類,以打擊取締為主要監管方式進行監管。通過分類監管,提高監督檢查工作的有效性。

7、加大對生產企業質量監督檢查力度。重點對食品、農資、建材等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產品及重要的生產資料擴大監控覆蓋面。嚴格后處理工作。對一般不合格的產品要限期整改;對產品質量問題嚴重的企業要責令停業整頓。嚴格整頓后復查,產品復查仍不合格的,依法吊銷生產許可證、制造許可證和強制性認證等證書,提請工商部門吊銷執照,并依法進行處罰。

8、加大無證生產查處力度。按照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特種設備許可和使用登記及強制性產品認證的要求,加大對相關企業無證生產查處的力度,并將無證生產企業名單以書面形式通報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依法取締、遏制無證生產。對于無證查處工作不到位,發現無證生產企業未取締并報告當地政府,致使區域無證生產違法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按責任追究的規定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四、加大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違法行為

9、落實打假責任制。加大執法打假力度,落實“劃分區域、明確責任、嚴格獎懲”的行政區域打假責任制。以辦事處為單位,劃為執法打假責任區,在偏遠、區域性制假售假問題較為嚴重的鄉鎮,嚴格落實片區管理制度,把質監法律法規宣傳和執法打假工作延伸到基層。建立和完善“總責任人職責”、“分管責任人職責”、“責任區管理員職責”等三級制度,明確各級責任人的任務和職責。從總責任人到一般管理員逐級簽定責任書,嚴格按期考核,獎優懲劣,增強各級責任人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10、突出重點產品,狠抓大案要案查處。對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窩點,堅決予以搗毀和取締;對生產不符合強制性標準,或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堅決沒收其生產設備、原輔材料、成品和半成品,不使其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嚴厲打擊假包裝、假標識以及偽造或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產地和質量標志的違法行為,不使假冒產品流入市場。

五、加強安全監察工作,防止和減少特種設備事故

11、加強特種設備生產、使用環節的監管。全面貫徹執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加強對特種設備的生產環節的安全監察,防止和減少事故。強化生產環節的源頭安全質量監管,依法對特種設備生產活動實施行政許可,健全科學規范的許可管理制度,完善許可程序,強化許可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對鑒定評審的監督管理和許可后的監督檢查,實現審查、批準、監督三分離。

12、加強特種設備使用環節的安全監督檢查。加快安全監察和信息化網絡建設,建立“三級機構,六級網絡”的安全監察體系,實施特種設備動態監管長效機制,確保安全監察不留“死角”;加強現場安全監察,提高特種設備注冊登記率,持證上崗率、定期檢驗率及事故結案率,對發生事故易造成群死群傷的重點場所和重點設備實行重點監控,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應急救援預案和預警機制。鞏固普查整治結果,狠抓氣瓶整治和壓力管道普查工作。

13、加強對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管和特種設備的監督檢驗、定期檢驗和型式實驗的監督,實行跟蹤服務,開展咨詢和指導工作,幫助企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確保特種設備安全使用。

六、扶優與治劣相結合,不斷提高質量監管的有效性

14、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大力推進標準化工作。建立健全科學先進的產品質量標準,密切跟蹤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鼓勵企業參照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制定更具競爭能力的企業標準和高于現行國家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積極推動農業標準化工作,從源頭抓好農產品質量。加強計量檢測體系建設。積極采用科學的計量管理方法,開拓先進的計量管理平臺,確保在用計量器具和檢測數據準確可靠,發揮計量服務作用。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對計量基礎比較好的大中型企業,指導建立先進的計量檢測體系;對計量基礎比較薄弱的企業,指導配備必要的計量器具,保證產品計量檢測的需要。運用標準、計量、認證等手段,主動幫助企業夯實技術基礎工作,增強企業質量保證能力和競爭能力。

15、著力做好名牌產品和免檢工作。要通過積極培育,重點幫扶,促使形成一批國家、省名牌產品和免檢產品。通過名牌示范和帶動作用,提升當地產品質量的整體水平和市場競爭力。要加大對名優產品的宣傳和保護力度,擴大“名牌效應”和“免檢效應”保護名優企業的合法權益,打擊假冒名優的違法行為。

16、要寓服務于監督之中。企業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只要不是有意制假和故意違法,特別是中、小企業由于缺乏技術和管理不善造成產品質量不合格,要充分利用質檢部門的技術管理優勢,真心實意地幫助企業去解決問題,促進企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七、加快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

17、引導企業加強質量誠信體系建設。要引導生產企業強化誠信意識,建立誠信體制,完善誠信機制。及時向社會公布查處的典型案件和造假企業黑名單,以教育群眾,警示消費,震懾違法犯罪分子,形成齊抓共管,查堵并舉的網絡監控體制。要在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率先開展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對質量信用等級高的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大力宣傳,對質量信用等級差的企業進行必要的公布和曝光。

八、嚴格責任追究

18、把源頭抓質量的措施落到實處。必須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將從源頭抓質量的各項措施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切實抓出成效。

對源頭抓質量監管失職失察的、執法查處不到位的以及亂辦班、亂收費、亂評比、亂攤派的,要依法追究相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