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集中收付改制意見
時間:2022-06-12 05:38:00
導語:國庫集中收付改制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精神,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財政發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現代國庫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好地發揮財政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
(二)基本原則。
不改變預算單位資金使用權,1主體不變。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改變預算執行主體,不改變會計責任主體,確保實行“五權不變”即資金所有權、使用權不變,財務管理自主權不變,單位的資金籌措渠道不變,債權、債務主體不變,單位的經濟責任不變。
使各項財政資金的支付按規范的順序在財政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內運作,2規范操作。合理確定縣財政部門、預算單位、人民銀行國庫和金融機構的管理職責。做到預算有依據,執行有監督,管理有制度,平安有保障。
使預算單位用款更加及時和便利。提高財政支出的透明度,3便利透明。減少資金申請和撥付環節。實現對財政資金支出活動全過程的有效監管。
確保改革后新老模式的磨合和轉換,依照改革目標的總體要求,4積極穩妥。為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財政國庫集中收付模式。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先試點后全面推開。
二、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國庫單一賬戶管理是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根據國庫單一賬戶體系要求。
1縣財政部門國庫管理機構在人民銀行開設國庫存款賬戶。用于記錄、核算和反映納入預算管理的財政資金的財政收入和支出活動。
2縣財政部門在金融機構開設預算外(非稅收入)資金財政專戶。用于記錄、核算預算外資金的收入和支出。
用于財政直接支付。3縣財政部門在金融機構開設財政零余額賬戶。包括工資專戶、政府推銷資金專戶等。
分賬核算)用于單位授權支付。4縣財政部門在金融機構為預算單位開設單位零余額賬戶(對單位零余額賬戶實行總戶管理。
用于記錄、核算和反映預算單位的特殊專項收入和支出活動。5特設專戶。經財政部和省人民政府批準或授權財政部門開設專戶。
預算單位的全部資金逐步全部納入國庫單一賬戶管理。暫時保管縣會計核算中心賬戶,用于記錄、核算改革前各單位結余資金收支活動,待資金支付完畢后撤銷,以保證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順利實施。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后,相應取消各類收入過渡性賬戶。
(二)規范收入收繳順序。為適應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直接將應繳收入繳入國庫單一賬戶或非稅收入財政專戶。集中匯繳是由征收機關(有關法定單位)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將所收的應繳收入匯總繳入國庫單一賬戶或非稅收入財政專戶。
涉及從國庫中退庫的依照有關國庫管理的法律法規執行。
(三)明確支出撥付順序。
把財政支出具體分為:工資性支出,1支出類型。根據財政支付管理需要。即預算單位的工資性支出;購買性支出,即預算單位除工資支出、零星支出外,購買服務、貨物、工程項目等支出;零星支出,即預算單位購買支出中的日常小額局部;轉移支出,即撥付給預算單位或下級財政部門,未指明具體用途的支出。
向縣財政部門相關業務室(局)提出月度直接支付用款計劃,經業務室(局)審核批準后,根據具體用途填寫直接支付申請,由縣財政部門支付中心審核并向金融機構發出支付令,同時通知金庫。2支付方式。依照不同類型的支出,分別實行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財政直接支付方式:適用于工資性支出、政府推銷支出、工程推銷支出、物品和服務采購支出。其基本程序是預算單位根據年初批復的部門預算。
向縣財政部門相關業務室(局)申請月度授權支付用款計劃,財政授權支付方式:適用于分散推銷支出和零星支出。其基本程序是預算單位根據年初批復的部門預算。經批準后,預算單位在批準的用款計劃額度內填寫授權支付申請,經國庫支付中心審核后,打印授權支付憑證送金融機構料理支付業務。
由縣財政部門制定具體實施方法予以明確。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的具體支出項目.
三、實施方法
(一)組織準備階段(2月1日-4月30日)成立組織機構和工作機構。制定出臺我縣的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實施意見以及相關資金支付方法等配套文件,印制各種傳送票據,選擇金融機構,落實窗口,裝置國庫集中收付軟件系統,設立國庫單一體系。
由縣財政部門國庫管理科設立總戶,對各種專項資金進行清理歸并。統一管理。縣財政部門各專項資金管理科室(局)根據部門(單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提出撥款申請,由國庫管理科通過專項資金總戶直接撥付到收款單位。專項資金使用仍由縣財政部門各管理科室(局)依照相關要求管理。
(二)宣傳試點階段(5月1日-5月31日)財政國庫制度改革涉及面廣。為保證改革順利推行,實行先試點、后全面實施。先期召開實施動員會以及縣直單位報賬員和縣財政部門相關科室人員業務培訓會,選擇5家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試點,推行“前臺支付,后臺核算”運作模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逐步完善工作流程,理順相關關系。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簡報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為改革的全面實施做好準備。
(三)全面實施階段(6月1日—7月1日)進一步總結試點階段的經驗。
四、保證措施
一項系統工程,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是對財政性資金的賬戶設置和收支繳撥方式的重大改革.要切實做好各項配套工作,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一)成立組織機構。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財政、監察、審計、人行、各金融機構負責人為成員的縣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具體人員名單附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財政局)負責具體實施工作。縣財政部門設立國庫管理相關科室,并根據改革需要調整縣財政部門內部各科室職能,實行預算編制與執行相分離。成立縣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中心,實行“前臺支付,后臺核算”運作模式,具體負責財政資金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的受理、審核、支付和資金清算。待縣會計集中核算向國庫集中支付勝利轉軌后,撤銷縣會計核算中心。
(二)制定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根據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有關文件規定。細化預算編制,逐步使所有財政性資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預算基礎上,增強國庫集中支付的可操作性。
(三)建立健全財政信息網絡系統。建設適應我縣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需要的現代化計算機網絡系統。保證各類財政性資金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內高效、平安運行。
- 上一篇:殘聯完善民生調研匯報
- 下一篇:民政局法制化發展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