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實施農村農業機械化的建議

時間:2022-06-13 09:16:00

導語:縣實施農村農業機械化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實施農村農業機械化的建議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的若干意見》(政發〔2007〕27號)精神,進一步提升我縣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我縣實際,現就加快全縣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深化創建“興機富民”為抓手,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充分發揮政策支持、法律保障、項目帶動和市場引導的作用,加快農機結構多樣化、農機技術高新化、農機服務產業化、農機監理規范化進程,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為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提供機械裝備和技術支撐。

(二)主要目標

力爭到年,全縣建設1個省級農業優勢產業農機化示范基地,培育1個規范化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創建3個省級“農機安全”示范村。農機總動力達到20萬千瓦以上,農業機械對現代農業的支撐能力明顯增強,能基本滿足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的需要。其中,糧油等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率達到40%以上,蔬菜、中藥材、食用菌、茶葉等農業主導產業的規模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初加工的主要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

二、工作重點

圍繞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結合我縣農業發展實際,堅持因地制宜、優化布局、改善結構的原則,在加速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同時,積極引導農業主導產業機械化技術的全面發展。

(一)糧油生產機械裝備。以推廣水稻機械插秧以及相配套的標準化育秧技術為重點,大力推廣水稻種植、病蟲害防治、收獲、烘干和加工裝備,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

(二)茶葉生產機械裝備。引進推廣茶園耕作、噴灌、修剪、采摘機械裝備,加大名優茶機械加工技術以及先進適用的大中型名優茶加工設備推廣力度,提升我縣名優茶加工水平,重點??秋茶加工附加值。

(三)竹木制品加工機械裝備。改進、推廣竹木制品加工機械技術和裝備,提高竹木制品附加值。

(四)高山蔬菜生產機械裝備。研究和推廣高山蔬菜生產和初加工機械化處理技術、儲藏保鮮技術和裝備,重點引進推廣蔬菜清洗機械、冷藏保鮮機械、田園管理等設施農業生產機械裝備。研究和推廣性能好、成本低的新型鋼架塑料和玻璃溫室大棚,提高設施與栽培技術標準化、規范化和配套化程度。積極推廣節水、節肥、節藥的噴滴灌技術和裝備。

(五)食用菌生產機械裝備。引進推廣食用菌生產木屑粉碎、拌料和食用菌裝袋、滅菌、烘干、冷藏技術和裝備。

(六)中藥材生產機械裝備。大力推廣中藥材生產過程中節水灌溉、耕整、播種、植保、收獲等田間作業機械及清洗、烘干、去皮、切片等產后初加工技術和裝備。

(七)資源利用和農業生態環保機械裝備。加快推廣桔桿、農村廢棄物等生物質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推廣畜禽養殖機械裝備,重點推廣糞便、廢棄物環保處理及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研發,不斷推動農機科技進步

充分利用和整合我縣農機推廣部門和農機制造企業的科技資源,加強與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的合作,建設農機科技創新平臺,對農機關鍵技術和重點項目進行攻關,盡快研究開發一批適應我縣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機新產品、新技術。積極引導農機企業增加對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的投入,支持農機企業自主開發、引進、吸收國內外新裝備、新技術,重點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企業扶持、技術改造、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安排等方面給予傾斜,農機科研開發按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努力使農機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著力開發、引進、推廣一批農民迫切需要、與現行農作制度和農藝規范相銜接的農機產品。

結合農業主導產業,建立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重點示范推廣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機裝備。以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為依托,搞好試驗示范和推廣培訓等工作,引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加強對農機操作人員的培訓,切實提高農機從業人員操作、維修和保養農業機械的技能。

(二)創新機制,提高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

采取積極的財政和稅收政策,對開展農機服務所取得的收入按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和管理費減免等優惠政策。發展和規范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農機經紀人等新型農機服務主體。鼓勵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利用資金入股、技術入股、機具入股等形式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積極推進農機服務信息化建設,為農業機械使用者提供農機產品供求、新農機新技術推廣等信息。鼓勵農機服務組織開展跨區作業服務,通過聯戶共用、農機租賃等途徑,提高農業機械的使用效率。

(三)狠抓源頭,切實加強對農機安全生產的監管

依法加強對農機產品市場和維修網點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農機產品坑農害農行為,切實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進一步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農機安全監管責任。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農機法規、行業標準、工作規范,切實做好事關人身安全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以及自走式農業機械的安全監督管理。健全農機考試考核、上牌發證、技術檢驗、教育培訓、現場執罰的制度和程序,嚴把農機安全生產源頭關。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努力營造“平安農機”創建的工作環境和社會氛圍,力爭在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強化事故防范機制、嚴格行政執法、健全農機安全生產監管網絡等五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積極完善和鞏固“公安駐農業聯絡室”的警農合作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農機安全生產監管長效機制。

(四)完善政策,增加對農業機械化的資金投入

縣財政每年從“三新”技術推廣基金中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采取政策性獎勵、財政貼息等形式妥善解決農機購置、農機服務用地等問題。各金融機構對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大中型農業機械要給予信貸支持。積極吸引工商資本、民間資本投資發展農機服務業。積極探索對農業生產關鍵環節、重點領域的機械作業服務補貼,逐步構建起以政府投入為導向、農民投入為主體、銀行信貸為支持、社會資本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四、組織領導

為進一步加強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領導,縣政府成立縣農業機械化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農業副縣長擔任,成員由縣府辦、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縣財政局、縣發改局、縣經貿局、縣工商局、縣科技局等有關涉農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各涉農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努力為我縣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各鎮鄉要將農機化發展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按照全縣農機化發展的總體要求,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實際,研究制定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配套政策和發展規劃,有重點地發展適合當地實際的農業機械,確保目標任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