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進步完善意見
時間:2022-06-24 10:56:00
導語:政協進步完善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政協理論和政策,加強政協的理論學習、宣傳和研究。不時提高貫徹執行基本政治制度的堅定性和自覺性。縣委黨校要將政協理論列入干部培訓內容和教學計劃,作為干部培訓的選修課程。宣傳部門要把政協的宣傳作為黨的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局部,納入宣傳工作總體規劃,組織新聞媒體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宣傳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宣傳政協工作的新成效、新經驗和委員的先進事跡。要積極創新宣傳形式,認真辦好電視《政協論壇》努力營造有利于政協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切實加強新時期新階段政協工作,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中發〔〕5號)中共省委關于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皖發〔〕19號)和《中共市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政協工作的意見》合發〔〕33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人民政協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
1、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肯定要求。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加強人民政協工作。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全縣各級黨組織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戰略高度,進一步提高對人民政協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更好地運用這一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為實現黨的總任務、總目標服務。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人民政協是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局部,2、加強人民政協工作。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堅持政治協商制度,強化政協的職能作用,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
實現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需要。縣正處于乘勢而上、奮力崛起,3、加強人民政協工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加強人民政協工作有利于團結一切力量,理順各方關系,廣納各界智慧,形成強大合力,為構建和諧實現“兩個翻兩番,三個大跨越”和“全省創一流,全國爭百強”目標而共同奮斗。
二、進一步完善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
把政治協商納入黨委、政府的決策順序,4、高度重視政治協商。全縣各級黨組織要堅持政治協商原則。就全縣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的重大問題在縣委決策之前、縣政府實施之前進行協商。對涉及全局性的重大決策安排、重大民生問題、重要人事安排等,都要按規定程序,認真聽取和采納政協的意見和建議,不得以事后告知代替協商、以通報或通氣代替協商。
常務委員會會議,5、規范政治協商的內容和形式。政治協商的主要內容是縣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布置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及重大建設項目;黨代會演講;政府工作演講;法院和檢察院工作演講;財政預決算;重要的規范性文件;黨委提出的有關重要人事事項;行政區劃變卦;城鄉建設總體規劃;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政協內部的重要事務以及有關維護國家利益統一戰線的其他重要問題。政治協商的主要形式有:政協全體會議。主席會議,常務委員會專題會議,政協黨組受縣委委托召開的座談會,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會議,各專門委員會會議,根據需要召開由政協各組成單位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參加的內部協商會議。
認真研究確定協商議題,6、堅持和完善政治協商的順序。1)協商議題的提出和確定。縣委根據年度工作重點。按規定及時進行協商。政協黨組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決策安排,抓住群眾普遍關心、黨委和政府亟需解決的問題,加強聯系,開展調研,向縣委提出協商議題建議。2)協商活動的準備。政協黨組根據縣委的統一部署,依照政協《章程》精心安排協商活動的各項準備工作,保證參與協商的人員提前了解協商議題,進行調查和思考。有關資料應提前3-5天送達參與協商人員。3)協商活動的進行。各級黨政負責同志及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要積極參與政協的政治協商活動,就相關問題通報情況,聽取意見和建議。參與協商人員要圍繞協商議題積極發言,注意反映有界別性、普遍性、傾向性的意見和建議。4)協商效果的報送。政協要及時整理和報送參與協商人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做好跟蹤督查工作。5)意見和建議的處置和反饋。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對政協報送的意見和建議要認真研究處置,及時向政協反饋處置情況;對不能采納的應及時作出說明。
三、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
自覺接受民主監督。政府機關和司法機關要注意邀請縣政協委員擔任特約監督員。組織開展的重要專項檢查活動中,7、積極發揮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作用。政協的民主監督是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局部。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傾聽來自政協的批評和建議。主動邀請政協參與,對政協委員持證視察,應做好接待,通報情況并認真聽取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建立政協資政會制度,大力探索民主監督新形式。
8、規范民主監督的內容和形式。民主監督的主要內容是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及地方性法規的實施情況;黨委政府重要決策安排的貫徹執行情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財政預決算執行情況;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的實施情況;重大工程建設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行職責、遵紀守法、廉潔從政方面情況;參與政協的單位和個人遵守政協章程和執行政協決議情況。民主監督的主要形式有: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議案;各專門委員會、各界別提出建議或有關報告;政協資政會、社情民意座談會、委員議政會、委員專題座談會、政協提案、委員視察、委員舉報、大會發言、反映社情民意或以其他形式提出的批評和建議;參與黨委和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調查和檢查活動;應邀擔任司法機關和政府部門特約監督員的政協委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并支持配合政協組織的調研、視察、考察、評議活動。2)建立健全溝通機制。縣委、縣政府及有關部門與政協堅持密切聯系,9、建立健全民主監督機制。1)建立健全知情機制。縣委、縣政府定期向縣政協通報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情況和重大問題。縣法院、檢察院和縣直各有關部門定期向縣政協通報工作情況。每年至少一次。經常互通情況、交換意見。黨政負責同志及部門負責人要積極參與政協全體會議、相關常委會議、主席會議、資政會、議政會、評議會、社情民意座談會等重要會議,虛心聽取意見。縣委、縣政府的監督機構以及新聞媒體要密切與政協聯系,加強工作協作,形成監督合力。有關部門在料理政協提案、建議案和有關重要意見建議時,條件具備的可采取面對面的方式操持。3)建立健全反饋機制。對政協提案、建議案,社情民意和調研、視察、考察演講,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處置,并將處置情況以書面形式及時向政協反饋。
完善民主評議內容。縣政協要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10、積極推進政協民主評議縣直部門工作。開展政協民主評議縣直部門是政協履行民主監督的重要途徑。要建立和健全政協民主評議部門制度。每年選擇1-2個部門開展民主評議,評議結果向縣委報告。對評議中不合格的督促限期整改。縣委、縣政府重視政協民主評議結果的運用,評議結果將作為考核部門及其干部的重要依據。
促進提案料理質量的提高。推行和完善重點提案主席、副主席領銜督辦制度,11、認真做好政協提案料理工作。建立和推行提案料理視察制度。加快重點提案問題的解決。實行縣委書記批辦、縣長領辦提案制度。縣政府每年安排1-2次政府常務會議聽取督辦部門關于提案操持的情況匯報,進一步做好提案辦前協商、辦中督查和辦后跟蹤工作。積極開展優秀提案評選活動,充分發揮政協提案的積極作用。
四、進一步推進人民政協的參政議政
也是黨政領導機關經常聽取參與政協的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意見、建議,12、積極支持政協參政議政。參政議政是政協履行職責的重要形式。切實做好工作的有效方式。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重視發揮政協人才庫、智囊團的作用,使政協的參政議政成為掌握社會動態的窗口、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民主科學決策的重要環節。
開展調查研究,13、規范參政議政的內容和形式。政協參政議政的主要內容是對政治、經濟、司法、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演講、提案、建議案和其他形式,向縣委、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政協參政議政的基本形式是開展專題調研和反映社情民意。
深入開展調查研究,14、切實提高參政議政水平。縣政協要圍繞全縣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性、綜合性、前瞻性的課題。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出真知灼見。要發揮政協聯系廣泛、人才薈萃的優勢,堅持力求真實、注重質量、注重時效、突出特色的原則,反映各界別中帶有傾向性、普遍性、敏感性的意見和訴求。重視反映其他渠道不易掌握、難以得到社會情況和群眾意見,反映統戰內部人士的看法,反映弱勢群體的要求,包括那些提出或涉及人數不多,但需要合理兼顧的意見。
經常聽取來自政協的意見、建議。縣委、縣政府每年召開1-2次政協委員社情民意座談會。縣政府根據需要及時召開政協委員議政會,15、建立支持政協參政議政的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由縣委辦公室主任牽頭的縣委、人大、政府、政協辦公室主任聯席會議制度。政協主席、副主席、常委和局部政協委員參與,會議要形成意見或決議,并要抓好落實。縣直各部門要重視同政協專門委員會的對口聯系,加強工作的協調和配合。積極采用政協專題調研效果,不時完善政協反映社情民意的提出、受理和反饋工作機制。
五、進一步強化人民政協的自身建設
促進參與政協的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進一步發揮非中共黨員政協副主席和政協機關中無黨派人士的作用。政協專門委員會要有無黨派人士參與。支持政協開展海外聯誼和民間交往,16、重視發揮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中的作用。要認真貫徹臨時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有組織、多渠道地開展海外聯誼活動,加強與港澳各界人士、臺灣同胞、海外僑胞的聯系,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維護國家利益統一戰線。
研究并合理設置政協界別,17、重視發揮政協界別和專門委員會的作用。界別是政協發揮作用的重要載體。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擴大團結面,增強容納性。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開展同政協有關界別之間的協商交流,通過界別渠道密切聯系群眾,努力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增進社會和諧。要經常組織界別開展研討、調研、視察、撰寫提案等活動,不時探索發揮界別作用的方法和途徑。
逐步形成調研活動統籌、信息資源共享、研究論證合作的工作機制,政協專門委員會是政協廣泛聯系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橋梁和紐帶。要積極開展與政協參與單位的聯合調研。不時提高參政議政水平。
促進政協委員提高素質和能力。引導委員正確處置榮譽與責任的關系,18、重視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要切實加強對政協委員的學習培訓。自覺遵守政協《章程》認真履行職責。對無故連續兩次不參與活動和一年不發揮作用的委員,由縣政協對其采取“辭請”措施。尊重和依法維護政協委員的各項民主權利。按規定認真落實政協委員的政治、工作和生活待遇。政協委員所在單位要積極為委員履行職責發明條件,時間、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鄉鎮的縣政協委員要列席所在鄉鎮的人代會,鄉鎮要組織所在縣政協委員每年至少開展1-2次調研和視察活動。政協委員參與政協的會議和活動計入自己本崗位的工作量,不得以缺勤或離崗對待,所需差旅費由其工資所在單位予以解決。
不時提高政策和理論水平,19、加強政協機關建設。加強政協機關的政治理論、法律法規和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學識豐富、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政協干部隊伍。加強政協機關的制度化、規范化、順序化和效能建設,不時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高度重視政協機關干部隊伍建設,把政協干部配備、培養、選拔、交流和使用納入黨政干部隊伍建設總體規劃,注意啟用和交流政協機關優秀干部。
六、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
進一步強化和改善黨對政協工作的領導,20、健全和完善黨對政協工作領導的各項制度。要依照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支持政協依照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工作。把政協工作列入黨委總體工作布局,統一部署,統一考核。縣委、縣政府確定縣委副書記、縣政府常務副縣長聯系政協。各鄉鎮黨委、園區工委要確定一名副書記或黨委委員負責政協工作。縣委常委會每年至少聽取縣政協黨組一次工作匯報,以縣委名義轉發政協年度工作要點,研究解決政協工作的重要問題。政協主席列席縣委常委會議。縣政府召開的全體會議和有關會議,可視情邀請政協有關領導同志列席。法院、檢察院和縣直部門開展的重要活動,應邀請縣政協專委會領導參與。要建立健全縣黨政領導在政協全體會議期間參與討論、共議發展和在政協常委會議期間通報情況、聽取意見的制度。政協的重要會議和活動、委員視察、考察、調研、培訓和文史資料編輯出版等必需的工作經費以及各專委會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維護縣委的領導核心地位;主動邀請縣政府領導同志通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21、發揮政協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縣政協黨組要主動向縣委請示和匯報工作。為政協委員知情出力發明條件。依照縣委統一部署和政協章程的規定,配合組織和統戰部門研究換屆時有關界別設置、政協委員名額、人選和常務委員人選以及屆中委員調整的有關問題,并提出建議,協助縣委有關部門把好委員的入口關和素質關。主動協調委員所在單位支持委員參與政協會議和活動,建立健全委員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完善對委員的懲辦和懲誡措施,政協黨組根據《章程》和有關規定,對違反規定或因工作崗位發生變化和不能正常發揮作用的委員及時作出調整。
- 上一篇:健全老齡工作機構
- 下一篇:農業局上半年一村一品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