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師德師風構建工作意見

時間:2022-09-22 09:02:00

導語:學校師德師風構建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師德師風構建工作意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正確分析形勢,明確師德建設的指導原則和基本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和途徑,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推進以德治校,提高育人水平,為實現學校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現特制定師德師風工作意見

一、新形勢下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緊迫性

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為本。教師是落實以德治國方略、科學發展觀、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所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落實十六大精神,推進以德治校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強師德建設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教師獻身教育、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為發展教育事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同時也為維護和發揚高尚師德傳統作出了不懈努力。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比較好的,其中許多優秀分子堪稱楷模。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的責任更加突出了,對師德素質的要求更加廣泛了,教書育人工作的標準更高了。然而,目前教師隊伍中存在少數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質、人格特性存在缺陷,業務能力不強,治學不嚴謹等問題。特別是一些人學術風氣不正、學術道德失范的行為,嚴重損害了教師和學校的形象,給教育事業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對于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持創新能力和科技競爭力,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應對“打造教育品牌,迎接世紀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師德建設是改進教風帶動學風的迫切需要。教師的教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教師中存在的對教學不負責任,應付了事;對學生莫不關心,教書不育人;自我要求不嚴,不能為人師表等等,必然損害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為人師表的形象。現實迫切要求我們在推動素質教育中,把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以師德建設為突破口,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師德促進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感的增強,以良好的教風,促進學生良好的學風的形成,從而激發為奉獻祖國、服務人民而發憤學習。

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指導原則和基本要求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和同志“三個代表”、“以德治國”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十六大報告為行動指南,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依據。針對目前教師道德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開展“我為農村教育持續發展作貢獻”師德師風教育。具體應遵循以下原則和要求。

(一)師德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首先應遵循講政治的原則。加強師德教育不能就道德論道德,而是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教師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反對當前教師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淡化政治的傾向。我們應當拋棄假、大、空那套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發揮人的自主性、主體性和創造性對立起來,不能因為心理教育的重要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本,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體現了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在規律,是社會主義師德建設必須長期遵循的重要原則。新形勢下,師德師風建設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才能使廣大教師樹立共同理想,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業愛教、教書育人的奮斗精神,才能振奮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和創造精神,推動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同時,師德師風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形成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輿論力量、價值觀念、道德觀念,有力地抵制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影響,保證教育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再次,要遵循貼近生活的原則。教師道德教育應注重實效,貼近教師的生活,反對空泛的脫離實際的空淡,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關心、理解、體貼教師,將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做實事、辦好事的實際工作中,在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中增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從而使師德建設虛實結合,化虛為實。

(二)加強師德建設的基本要求

要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教師。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幫助教師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教師道德建設的各項活動滲透到教師工作的各個領域,幫助教師提高對道德現象的鑒別能力和做出道德行為的正確選擇。在各個時期,要注重政治學習,并結合工作實踐,撰寫心得體會,在社會上要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語言規范健康,行為舉止文明禮貌;不參與“”等賭博,不酗酒,言行不違反社會公德;要關心集體,尊重同事;不做有損集體榮譽和不利同志團結的事。

要堅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師。應充分發揮報刊、雜志的學習、深化和運用,開展人人讀教育刊物,做摘要筆記,寫心得隨筆活動,并利用各種形式強化交流與運用。促使教師轉變觀念,提升業務能力。眼于全體學生的培養,著眼于學生德、智、體、美等諸多方面全面發展,牢固樹立“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觀念,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不侮辱、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密切與學生家長的聯系,經常家訪;不指責、訓斥學生家長。特別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為人師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爭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要堅持以自覺的育人精神引導教師。要把教書育人轉化為教師個人的內心要求和自覺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個人的師德覺悟和思想境界。加強師德建設,就是要引導教師對社會主義祖國未來前途深深關切,站在培養新一代,繼往開來的歷史前沿。以“爭做文明教師”為導向,以“我為農村教育奉獻青春”為目標,引導教師對學生前途關心、對學生一生負責,以社會主義新思想、新道德、新觀念教育新一代。不強制學生購買教學輔助材料,不向學生推銷商品,不向學生和家長索要財物,不利用職務謀取私利。

三、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師風教育和管理的保障機制

加強領導和管理,建立健全師德師風教育的工作機制。要把師德師風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將師德師風教育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統一部署,統一規劃,做到制度落實、組織落實、內容落實。校長要親自抓師德師風教育和管理工作,并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師德師風教育情況要作為考核校長的一項重要內容。黨員教師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做好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帶領和引導廣大教師切實提高師德素質。要充分發揮學校工會、共青團、教職工代表大會在師德師風教育中的作用,支持他們根據各自的職能開展群眾性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開展征文、演講、素質競賽等活動,努力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協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和完善中小學師德師風考核、獎懲機制。要建立健全師德師風考核制度,把師德師風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建立定期表彰獎勵制度,大力表彰宣傳師德師風高尚的教師和師德師風教育成績顯著的學校。每年表彰一批品牌教師、品牌學生,定期開展素質展示。要依法管理教師隊伍,切實把好教師入口關,保證教師隊伍的基本素質。師德師風教育實行“三結合”即:與創建文明學校結合起來,與實施公民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與學校工作考核結合起來。“五掛鉤”即:與民主評議行風掛鉤,與校園綜治掛鉤,與評優評先掛鉤,與評聘教師職務掛鉤,與認定教師資格掛鉤。對教師違反師德師風的學校,民主評議行風年終總評要扣分降級,校園綜治實行一票否決,當年不能評為各類先進單位和文明學校;對違反師德師風的教師不能評聘教師職務,已聘任的要依據有關法規解聘相應的教師職務,堅決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者的教師資格。對于觸犯國家法律的要堅決清除出教師隊伍。

建立有效的師德師風監督機制。今后要將師德師風教育作為教育督導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結合教育教學工作督查和班主任工作考評,加強對師德師風教育的督查和評估工作。積極鼓勵學生、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對師德師風狀況進行監督和評議,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設立的教育教學信息箱,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改進工作,全面提高師德師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