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整治建筑市場秩序工作意見

時間:2022-11-15 10:38:00

導語:縣整治建筑市場秩序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整治建筑市場秩序工作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發區,縣政府有關部門:

為加大建筑市場監管和對違法違規建設行為的查處力度,建立公平競爭、規范運作的市場環境,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上級建筑市場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構建科學和完善的建筑市場運行機制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綜合治理、標本兼治的原則,依法強化建筑市場監管,加大建筑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努力推進建筑市場秩序公平競爭、規范運作,促進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1、通過深入開展專項整治,使工程建設各方主體的法律意識得到顯著增強;違反法定建設程序不依法辦理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不按批準的規劃建設,不按施工圖審查批準的設計文件和設計變更文件施工,不嚴格執行工程質量強制性標準,偷工減料,不經竣工驗收備案就交付使用等現象得到有效糾正。

2、通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有形建筑市場,使場外交易等行為得到控制;使不正當競爭、限制競爭、非法經營、無證經營、規避招標、假招標擅自采取邀請招標、圍標、串標現象以及招標機構虛假、串通招投標等違法現象得到糾正;轉包、違法分包和掛靠、無資質施工等行為得到遏制;推行勘察、設計、監理的公開招標。

3、實行規劃審批后監督制度和規劃竣工驗收制度。實行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制度和建設監理制度。落實施工圖審查制度和施工圖紙重大變更復審制度,實行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建筑市場秩序的規范性。通過制定科學的工程履約擔保制度,有效遏制工程款拖欠現象的發生。

4、通過進一步加強建設市場監管執法力度,使違法違規的市場主體依法受到查處,違法案件得到清查,責任單位和個人依法受到懲處。

三、整頓范圍及規范標準

1、整頓范圍

(1)全縣行政區域內,所有工程投資額在萬元以上或建筑面積在平方米以上的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裝飾裝修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以及城鎮市政基礎設施(含園林、垃圾處理等)項目。

(2)各建設(開發)、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招標機構等市場主體的行為。

(3)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市場監管中的行為。

2、規范標準

(1)建設(開發)規范標準。嚴格履行項目報建、用地許可、環評審批、規劃許可、施工許可、施工圖審查、公開招投標、合同備案、委托監理、質量安全報監、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和工程技術檔案移交的法定建設程序。嚴格執行規劃許可和施工許可制度,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工程,建設(規劃)主管部門不予辦理規劃許可證;不符合開工條件的工程項目、建設(規劃)主管部門不予頒發施工許可證;未依法進行竣工驗收備案的工程,一律不得交付使用。建設單位在取得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后,方可放線開工,工程開工前要在現場進行規劃公示,規劃公示的形式和內容必須經建設(規劃)主管部門批準,未進行規劃公示或公示內容與規劃許可不符的,不予規劃驗線。定點放線后、地基驗槽前和基礎驗收前,建設單位要分別向建設(規劃)主管部門申請復驗。對于未辦理施工許可證的,一律不予規劃驗線,不得開工建設。未經規劃驗線的,不得進行基礎驗收。在單棟建筑工程竣工之后或者一個開發小區(或其一個組團)的建設基本完成之后,建設單位應向建設(規劃)主管部門申請規劃驗收。規劃的建筑工程、配套設施、停車場、道路、綠化、交通出入口、圍墻、小品等環境設施全部符合要求后,發給建筑工程規劃驗收合格證。未按規定經規劃、公安消防、氣象、環保等部門驗收合格的項目,不予竣工驗收備案。推行按照合同約定隨工程進度撥付工程款制度及招投標工作中的工程量清單計價和合理低價中標,查處建設工程發包單位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價格競標并集中解決規避招標、串通招標、陪標,特別是將工程肢解發包等違法違規行為。實行項目經理押證制度,防止重復投標、掛證投標等現象的發生,并將中標結果在網上公示。

(2)勘察設計規范標準。各勘察設計單位不得接受無證單位掛靠或為無證單位和個人提供圖簽、圖章和證書,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性標準和勘察設計程序,不得采用、推薦淘汰的技術、工藝、材料和設備,設計人員和執業注冊人員不得將自己的印章、證書轉借或出售他人。凡有建設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或者工程質量、安全事故的,向上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議降低資質等級或取消資質。對負有責任的注冊建筑師、結構工程師及其它設計人員除依法處罰外,同時作為不良記錄登記在冊,對有不良記錄者,向上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議暫停或取消執業或從業資格。

(3)施工企業規范標準。未取得施工許可證的項目,施工單位不得施工,對擅自施工以及搞轉包、違法分包和掛靠的施工企業和項目經理,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罰。同時,依法追究總包或被掛靠企業的責任并對直接責任人予以查處。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建設(規劃)主管部門批準的規劃和施工圖審查機構批準的施工設計文件和設計變更文件進行施工,不得與建設(開發)單位串通擅自變更工程的平面位置、層數、層高、立面形式等規劃內容和施工圖紙內容。應嚴格執行國家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不得降低工程質量。實行監理的工程未經監理工程師簽字,不得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施工人員未按規定接受教育培訓、考核,或者培訓、考核不合格,不得擅自上崗作業。施工單位應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設立專門的安全生產機構,配備與其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具有工程系列技術職稱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施工企業不得從事建筑施工活動。嚴格執行《濟南市建筑工程安全施工費的提取及使用管理規定》,建設單位要按規定及時向總包單位撥付安全施工費,總包單位應及時向分包單位支付。總、分包施工單位應當建立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制度,設立安全施工費專項帳戶,確保專款專用。建設(規劃)主管部門應加大對違反國家強制性標準工程的查處力度,進一步加強對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造成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有關部門依法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做出處罰。同時,嚴厲打擊惡意拖欠、苛扣民工工資的違法行為,凡因拖欠施工企業工程款,致使施工企業不能按時發放民工工資的,追究建設單位的責任,拖欠工程款全部償清前,不得申請審批新的建設項目。由施工單位自身原因造成拖欠民工工資的,追究施工單位的責任,拖欠民工工資未償清之前,不得參與新的工程投標。

(4)監理企業規范標準。監理單位應按經建設(規劃)主管部門批準的規劃、經施工圖審查機構批準的設計文件和設計變更文件對工程實施監理。認真落實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對施工中涉及結構安全的關鍵部位、關鍵工序監理人員必須實行現場跟班監督,并做好旁站監理記錄。監理企業不依法履行職責,將不合格的建設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按照合格簽字的,由有關部門依法予以處罰。監理企業不履行職責,對建設單位、施工企業違反有關規定、建筑施工圖紙擅自變更、質量安全存有隱患等問題,不及時發現、制止、并向建設(規劃)主管部門報告的,除按規定給予處罰外,視情節記入不良記錄。

(5)有形建筑市場建設規范標準。在全縣行政區域內全部使用國有資金投資以及國有資金投資控股或者占主導地位的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工程建設項目,必須進入建設工程交易中心依法公開招標。其他依法應招標的和其他直接發包的工程建設項目,不論采取何種方式交易,也必須進入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并辦理相關手續。在全縣行政區域內凡工程投資額在50萬元以上或建筑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各類房屋建筑、市政基礎設施工程,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的采購,必須進行招標。投資額在200萬元以上或建筑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各類工程建設項目的監理,必須進行招標。推行勘察、設計招標。進一步完善規范有形建筑市場秩序,逐步形成以有形市場為依托,為工程交易各方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以工程招投標、工程項目動態管理和資質、專業人員執業資格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計算機監管系統。

(6)建筑市場監管機構建設規范標準。建立和完善監督管理機構、制定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促進建筑市場監督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規范行政行為,提高依法行政和執法水平,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使管理和服務更加規范、科學。進一步充實市場監管機構的力量,發揮紀檢部門在監管中的作用。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廉政教育,嚴格執法程序,嚴肅執法紀律,對抗法或徇私枉法的要依法嚴肅處理,確保市場監察工作實際到位。

四、具體措施

1、強化監督檢查。堅持日常管理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督察工程項目與檢查市場各方主體市場行為相結合;市場檢查與工程質量、安全生產檢查相結合。各建設(開發)、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招標等單位要認真組織自查自糾,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加大執法力度。提倡“先服務,后執法”的工作原則,通過采取“提前介入”的措施,控制違法案件的發生。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追究和處罰。完善建設工程執法監察體系,使執法檢查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3、嚴格執行施工許可證制度、工程竣工驗收及竣工驗收備案制度和工程技術檔案報送制度。對規避招標、假招標,應招標而不實行招標、應公開招標而不公開招標,施工圖不報審或審查不合格,不辦理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督手續,不委托監理,施工合同、監理合同不備案的工程項目,不予頒發《施工許可證》。對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擅自開工建設、工程竣工驗收不合格或未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而擅自交付使用、竣工檔案不按期向城建檔案館移交的建設單位和個人,依法進行處罰。對不按規定支付安全施工費、建設資金到位低于規定限額的或已完工不按合同規定支付工程款的工程項目不予發放施工許可證或不準新開工程項目,特別是對陳欠工程款沒有做出還款計劃,不能保證三年還清的,各審批部門不予辦理相關手續。

4、大力開展對轉包、違法分包等行為的專項整治。嚴厲查處轉包、違法分包和掛靠特別是對無資質進行主體和基礎施工的行為,對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和招標單位發生無證、越級或者掛靠承接工程業務,有工程質量安全事故以及出賣圖章、圖簽的,除給予相應的處罰外,還要將其違法違規等不良行為予以登記,并做為資質年檢和晉級的重要考核條件之一。同時將企業不良記錄匯總,在新聞媒體曝光。

5、嚴厲打擊壓級壓價行為。堅決禁止投標價格低于合理成本的投標人中標的行為,防止因片面追求低造價而導致工程質量降低和安全事故發生。對工程的勘察、設計、監理低于國家規定最低取費標準投標的,一律作為廢標處理;已經中標的,要責令重新招標;簽訂合同的,要責令改正。對拒不改正的,不予通過施工圖設計文件政策性審查,不予頒發施工許可證。同時,對不認真執行國家規定、把關不嚴的招標機構和監管機構,要依法作出資質、市場準入等方面的處理,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6、逐步推動并建立工程風險管理制度。對存在違反合同約定、嚴重惡意拖欠工程款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各審批部門應共同限制其新開工程項目,直至取消開發資格,清出建筑市場。

7、大力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統一的誠信獎懲機制,將誠信建設與招標投標、資質監管、市場稽查、評優評獎、日常監管等相結合,努力營造誠實守信、失信必懲的市場環境。建設(規劃)主管部門應及時采集建筑市場主體違反各類行政法律規定強制義務的行政處罰記錄以及其他不良失信行為記錄,定期通過媒體向社會通報建筑市場主體誠信情況。對誠信情況良好的企業,在招投標中給予加分;對誠信度差的市場主體,視情節在招投標中給予減分,停止一定時期內的招投標資格,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等懲罰。

8、促進企業結構調整,嚴格建筑市場準入和清出管理制度。根據本地建筑業的發展需要、企業現狀和縣外建筑市場特點,優化企業資質結構,大力發展勞務企業,促進專業承包企業。建筑業企業分包工程要逐步使用具備資質的勞務企業,禁止非勞務企業的包工頭再承接工程或分包工程。要繼續嚴格建筑市場準入制,嚴格對新申辦企業資質和從業者資格條件的審查。要繼續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開展對工人的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要嚴格建筑市場清出制度,通過對建筑市場的監管,對已不具備資質條件,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造成質量安全事故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企業和有關專業技術人員給予警告、暫扣證等處罰,情節嚴重的要堅決清理出建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