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宣教工作意見

時間:2022-01-11 09:15:00

導語:應急宣教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急宣教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加強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的組織指導,深入開展應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動,大力提高公眾的公共安全及自我防護意識,提高社區、農村、企業等基層單位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推動和諧建設。

二、主要內容

(一)以總體預案為核心。做好預案的宣傳和解讀工作。一是深入分析我市公共安全形勢,宣傳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宣傳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預防突發公共事件并減少其損失,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的總體思路和具體措施。二是宣傳各地各部門圍繞預案編制,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體制和法制(以下簡稱“一案三制”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三是宣傳預案的主要內容和處置規程。宣傳抓好總體預案的落實,主要抓好堅持防患于未然,加強應急培訓和演練,不斷完善各類應急預案,特別是基層單位應急預案編制及應用工作的層面及先進典型的宣傳。四是宣傳加強公共安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采用先進技術及設備,積極做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

(二)以應急知識普及為重點。分類宣傳普及應急知識。災前教育以了解突發公共事件的種類、特點和危害為重點,掌握預防、避險的基本技能;災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識為重點,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護措施,告知公眾在事發后第一時間如何迅速做出反應,如何開展自救、互救;災后教育以經歷過突發公共事件的公眾為重點,撫平心理創傷,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三)以典型案例為抓手。剖析公眾在遭遇突發公共事件時,遇危不亂、靈活運用自救互救知識,配合政府救援、減少人員傷亡的正確做法;吸取由于忙亂無知、無備而造成人員傷亡的慘痛教訓,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和法制意識,提高公眾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通過總結分析案例中使用的處置手段和應對措施,進一步提高應對及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收集整理突發公共事件典型案例。由各專項預案、部門預案牽頭、承辦單位對近幾年本行業、本領域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案例進行收集整理。每個單位選擇2~3個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報送市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并由其組織力量將案例匯編成冊,用以指導各地各部門開展應急管理工作,及時有效地處置突發公共事件。

(二)廣泛開展預案的宣傳報道。

1圍繞總體預案進行深入報道。另辟專版刊發總體預案簡本和解讀文章;市電臺、電視臺在新聞欄目播出;市政府網站在網上消息。二是及時報道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總體預案的要求,一是由《日報》一版發消息。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應急管理工作和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情況。三是其他媒體參照上述媒體做法做好相關報道。具體方案由市委宣傳部負責制定)

2開展專項預案的解讀宣傳。市級總體預案公布后。貼近讀者,可讀性、服務性和使用性強的宣傳報道,做好應急防護知識普及工作。稿件由預案牽頭起草單位負責提供。由市委宣傳部和專項預案牽頭起草單位負責)

3進行典型案例宣傳。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成功應對突發公共事件,以及在應急管理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宣傳報道。還可結合應急演練,進行科普宣傳。由市應急辦協調市有關部門提供稿件,市委宣傳部負責安排報道)

(三)開展專題宣傳活動。

1開展公共安全主題宣傳活動。通過公共安全宣傳周和每年“全國科普活動周”全國安全生產月”國際減災日”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全國消防日”全國法制教育宣傳日”世界紅十字日”422世界地球日”等。使社區、鄉村基層群眾和企事業單位員工了解公共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掌握預防避險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識。由市應急辦會同市民政局、安全監管局、衛生局、公安局、水利局、地震局、氣象局、國土資源局和機關群眾團體等有關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2宣傳普及應急管理法律法規知識。結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傳活動。

3結合政府應急能力建設規劃進行宣傳。結合國家規劃中政府應急能力建設等內容。進一步提高行政能力,預防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的措施,以及加強公共安全科技研究等方面的情況。由市應急辦會同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局等部門負責)

(四)加強應急知識的科教普及。

1開辟應急管理科普知識專欄。有關新聞媒體、市政府門戶網站和我市主要新聞媒體所屬網站上開辟專欄、專版、專題、專刊。

2舉辦論壇、講座等活動。通過舉辦論壇、講座、科普展覽、知識競賽和專題文藝晚會等多種形式。

3開展公共安全知識進社區、農村、企業、學校的活動。一是根據地域特點。編印發放公共安全手冊;二是制作張貼宣傳海報,社區、農村、學校、高危企業、建筑群和車站、機場、碼頭、商場、賓館、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廣泛張貼并設置應急標志、標識;三是拍攝公益廣告和應急知識短片,各地電臺、電視臺播出,公共汽車、輪船等運輸工具上廣泛宣傳;四是結合宣傳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應急管理進農村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之一。由各級政府應急機構和市建委、民政局、農業局、教育局、公安局、安全監管局、國資委、經委、旅游局負責組織實施)

(五)根據不同對象特點。

1公務員培訓。制訂培訓計劃。不定期舉行短訓班或專題研討班;對各地各部門的應急管理機構負責人進行培訓;對公務員和各地各部門新聞發言人進行培訓。由市應急辦會同組織、人事部門和市行政學院負責組織實施)

2職業培訓。對高危行業的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培訓。并在職業資格認定考試中增加相關內容。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安全監管局等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3學校教育。按照國家統一要求。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公共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逃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由市教育局負責組織實施)

四、有關要求

(一)迅速啟動工作。市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根據統一安排。結合我市實際,細化實施意見,并報市應急辦匯總報批后,分步實施。各縣

結合本地實際,市、區)人民政府要根據實施意見要求。制訂科普宣傳工作計劃。要周密安排,精心組織,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積極配合宣傳。各有關部門要配合新聞媒體。及時提供素材,主動接受采訪。

(三)加強指導檢查。參照國家做法。并由應急辦會同市委宣傳部、新聞辦等有關單位共同負責科普宣教工作實施意見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工作,對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科普宣教工作進行督查和評優,確保科普宣教工作取得實效。

(四)提供經費保障。市有關部門開展科普宣教工作所需經費。需增加的經費在年度預算中申請。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開展的應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所需經費,比照市直辦法辦理;對開展的大型科普宣教活動所需經費,可申請同級財政予以適當支持。同時,動員、鼓勵和支持各媒體及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各界,積極發揮公益宣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