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工業和信息化投資意見

時間:2022-01-12 03:40:00

導語:市委工業和信息化投資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委工業和信息化投資意見

年,全市工業信息化戰線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努力克服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因素影響,迎難而上,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全市工業和信息化投資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年,是實施“”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一年。為貫徹中央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繼續做好全市工業和信息化投資工作,確保工業和信息化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見

一、認清形勢,明確目標,全面完成我市工業和信息化投資工作任務

年,我市經濟發展態勢總體趨好,但回升基礎還不牢固,內在動力仍然不足,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因此,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仍然十分重要。全市工業和信息化戰線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切實提高工業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突出抓好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突出抓好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突出抓好培育發展戰略性信息產業,實現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優化投資結構,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增強經濟增長活力和動力。

年,全市工業和信息化投資在優化結構的基礎上將繼續保持適度增長,全年投資要完成億元的目標。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各大型企業(集團)和有關單位要進一步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增強信心,按照《年各區縣(自治縣)工業和信息化投資計劃表》和《年大型企業集團工業投資計劃表》所確定的目標,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完成工業和信息化投資任務。

二、抓好“”工程,實施“雙百”計劃,發揮龍頭項目帶動作用

全力抓好工業和信息化投資“”工程建設,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實力。年我市工業和信息化投資“”工程是:長安福特15萬輛乘用車項目、西永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項目、小康汽車25萬輛微車項目、青山變速器工業園項目、攀渝鈦白30萬噸鈦白粉搬遷技改項目、化醫集團MDI一體化項目、東方光大240萬千米通信級塑料光纖項目、萬達150萬噸鍍鋅彩涂卷板項目、格力電器北部新區空調生產基地項目、渝能泰山1500千米環保智能型交聯電纜項目。“”工程計劃總投資447億元,預計年完成投資81億元。

年工業投資“一號工程”是長安福特15萬輛乘用車項目,該項目引進福特公司最先進的技術和高度柔性生產線,擴大中高檔轎車生產能力,對我市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打造“中國汽車名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年信息產業“一號工程”是西永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項目,該項目的建設不僅將增強我市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實力,同時還將吸引大批配套企業跟進,加速產業集群形成,加快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產業。

在抓好工業和信息化投資“”工程建設的同時,繼續實施工業和信息化投資“雙百”計劃,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全面推動工業投資項目開工建設并竣工投產,盡快形成新的增長點。一是要加快推進鋼鐵集團環保搬遷、長安發動機新基地、富士康筆記本電腦、川維30萬噸醋酸乙烯等132個項目的建設實施。這批項目計劃總投資3416億元,年可完成投資603億元。二是要抓緊開展長安轎車二工廠、機電集團高端薄壁鑄造、建峰化工己內酰胺等118個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估算總投資1193億元,力爭盡快啟動建設。加快推動長征重工重型鑄鍛基地、重齒風電產業園、銀翔250萬臺摩托車發動機、西南鋁冷連軋、美心米勒800萬套曲軸、三陽化工1.5萬噸三氯氫硅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預計可實現650億元的銷售收入,形成新的增長點。

三、調整產業結構,加強自主創新,全面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一)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實施“大投資、大項目、大企業、大基地、大支柱”戰略,推動工業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發展。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重化工三大板塊,培育信息產業成為我市第一支柱產業,推動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集成電路、軟件和服務外包、新興汽車等9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延伸和完善乘用車、商用車、風電裝備、光伏及LED、特種船舶等53條產業鏈,加快建設筆記本電腦、打印機、通信設備、MDI、摩托車、微車、鋁加工和內燃機等8個全國最大的產業基地。著眼工業長遠發展前景,推動航空航天產業、海洋及石油工程、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和裝備、新型材料、新一代移動通信、核電配套裝備、環保裝備、醫療器械和物聯網等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實施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貫徹國家有關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把實施技術改造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抓緊抓好,發揮其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傳統產業活力,避免重復建設。同時,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全面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學研融合,促進科技、品牌、技術標準與產業同步發展。要從稅收優惠、規費減免、財政扶持、融資信貸等方面,研究制定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促進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制造向創造的轉變。

(三)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促進節能減排。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限制發展高能耗、高污染和高資源消耗型項目,加快主城區污染企業環保搬遷,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淘汰一批小水泥、小煤礦、小火電和小鋼鐵企業。開展(長壽)化工園區、鋼鐵集團等循環經濟試點,設立低碳工業園,制定低碳經濟發展規劃,推動工業經濟加快轉入綠色增長通道,為可持續發展創造新的動力。年要淘汰落后水泥120萬噸、電石4.1萬噸、煉焦3萬噸、造紙1.7萬噸、小火電12.7萬千瓦,實現規模以上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

(四)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按照市政府要求,加強對園區產業特色和投入產出強度的評估,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功能集成”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園區拓展工作。支持九龍工業園、工業園、茶園工業園、空港工業園、建橋工業園、江津工業園、涪陵工業園、晏家工業園等園區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一批千億元級園區;支持(長壽)化工園區、萬州工業園區和西永微電園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全面推進渝東北、渝東南16個加工貿易轉移承接地建設,完善幫扶機制,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建設,打造中小企業發展和返鄉創業平臺。編制好庫區移民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專項規劃,推進移民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完善庫區產業發展平臺。新增工業項目全部進入園區,形成組團,實現集聚式、鏈條化的科學發展。

四、加強分工合作,落實政策措施,為工業和信息化投資增長創造有利條件

(一)發揮政策優勢,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全面落實西部大開發所得稅優惠政策,吸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集聚我市。大力宣傳和貫徹國家增值稅轉型政策,鼓勵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落實國家鼓勵類項目進口設備免征關稅、重大技術裝備進口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和增值稅的優惠政策,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及自主創新能力。落實工業園區和標準廠房建設的各項扶持政策,加快特色工業園區發展。抓住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有利時機,加強項目策劃包裝,積極爭取中央投資。做好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的安排,提振投資信心,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對列入國家重點投資計劃和市“雙百”計劃的工業項目,優先提供土地,協調建設資金;對竣工投產項目,要在生產要素配置上予以傾斜支持,保證項目達產達效,盡快釋放產能。

(二)做好協調服務,強化項目建設要素保障。投資、規劃、國土、環保、建設、安全、消防等市、區縣(自治縣)兩級主管部門要加強溝通交流和協作配合,幫助企業盡快完善前期建設手續,促進項目開工建設。鼓勵金融機構降低信貸門檻,增加信貸投放,幫助擔保公司擴大規模,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強對重點項目特別是各類財政資金項目的監督檢查,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有效使用。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管理信息抄送制度,確保統計數據及時、準確反映全市投資運行態勢。督促企業科學合理組織施工,認真搞好質量、工期、投資“三控制”,強化施工安全措施,保證工程順利建設。

(三)加強目標考核,確保全年投資任務圓滿完成。市政府對各單位投資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且投資總量前10名、投資增幅前10名的區縣(自治縣)和投資總量前5名的企業(集團),市政府授予“年度市工業投資管理先進單位”稱號;對其他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區縣(自治縣)和企業(集團),給予通報表揚;對組織保障措施不力,未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以及統計數據嚴重失真的區縣(自治縣)和企業(集團),予以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