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科學化規范發展意見

時間:2022-01-31 02:52:00

導語:財政局科學化規范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科學化規范發展意見

局機關各科室(中心):

為進一步加強財政管理,貫徹落實財政部《關于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指導意見》和市財政局《關于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意見》(渝財辦〔〕269號)文件精神,更好地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二大城市建設提供財力保障,推動財政工作上新臺階。現就年至2012年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徹落實財政部、市財政局和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把握財政管理規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運行機制,強化基層基礎,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信息化保障水平,著力解決財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以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鄉鎮財政管理、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和機關基礎工作等為突破,進一步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健全改革配套、制度完善、管理規范、運行高效的財政管理體制機制。

二、基本原則

(一)突出制度創新。進一步解放理財思想,堅持依法理財、科學理財,以創新求突破,通過規范的流程設計、完善的崗責體系、健全的機制配套、有效的績效考核破解管理難題,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二)注重統籌兼顧。既要著眼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績效,全面謀劃、整體推進,更要著手完善部門預算編制、提高預算執行效率、提升鄉鎮財政效能、規范細化資產管理、加強信息化保障和抓實機關基礎工作,重點突破、務求實效;既要重視精細化,規范管理,更要突出科學化,提高效率;既要關注基礎工作,更要夯實基層工作。

(三)堅持以人為本。加強財政干部隊伍建設,充分調動財政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供組織保障和智力支持,實現財政管理與隊伍建設的共促進、同提升。

三、工作要求

(一)規范科室管理。充分發揚民主,注重激發職工智慧,關懷職工生活和干部成長,制定科室管理制度,用制度規范科室管理,為干部發揮工作積極性、追求事業進步、做出工作貢獻提供良好環境。

(二)規范工作管理。完善崗位職責,按照科學合理、方便簡捷、責任分明、標準明確的原則設計工作流程,制定和完善每一項資金的管理制度,使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監督、績效評價等各項工作按規范流程進行管理。

(三)開展工作創新。善于總結工作經驗,重視開展基層調研,注重借鑒他山之石,勤于學習和思考,以追求財政資金的績效性為目標,改革完善已有的管理機制和方法,探索創新新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各科室每年完成兩篇調研文章,實現一項管理創新。

(四)提供優質服務。規范服務用語,制定科室服務標準,明確崗位AB角,減少、避免差錯,熱情周到接待前來辦事的干部、群眾,及時準確完成領導交辦的工作。

四、重點工作內容

(一)建立健全政府預算體系(責任科室:預算科;配合科室:國庫科、各收支科室)

逐步建立起由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組成的有機銜接的政府預算體系。繼續完善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細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繼續探索政府性債務預算管理。

(二)完善部門預算編制(責任科室:預算科;配合科室:國庫科、綜合科、各收支科室、資產科)

一是充實基礎信息。從年預算編制起,在現有信息的基礎上,增加公務員、參公管理人員、已實行績效工資改革人員和財務會計方面的信息,逐步建立起預算與資產、人員等基礎信息相銜接、預算與決算相結合的機制。

二是將公務員津補貼、已實施績效工資改革單位人員績效工資編入年初部門預算。科學核定津補貼實行打卡發放單位非稅收入成本性開支內容,確保津補貼實行打卡發放后不影響收入單位的積極性,不影響財政收入大盤子。

三是完善綜合定額。按照單位職能職責,細化公用經費定額分類分檔,合理確定單位經費標準。研究部門單位房屋裝修、業務車輛配置及運行、辦公設備購置和會議等支出定額。制定租賃費、物業管理費、網絡建設運行維護費和水電費等標準,逐步建立公用經費動態管理機制。

四是加強項目支出管理。對部門單位項目支出分類調查,摸清、核實經常性項目支出情況,對事業發展專項,加強前瞻研究和滾動平衡。項目預審和投資評審。加強項目儲備,減少待編額度,盡量將項目支出細化到具體的項目。

(三)提高預算執行效率

一是優化支出結構,以保人員工資、保津補貼和績效工資發放及單位基本運轉為前提,加大民生投入,切實改善民生,確保法定支出增長需要和各項考核指標的完成;調整項目支出、切塊資金安排辦法,堅持同一性質的單位公用支出標準相同;堅持綜合預算,進一步完善非稅收入實施細則。(責任科室:預算科;配合科室:國庫科、各收支科室)

二是開展預算執行動態分析與監控,建立預算安排與執行進度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并將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和意見及時提供給領導,為領導決策提供充分的依據。(責任科室:國庫科;配合科室:預算科、各收支科室)

三是深化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及時解決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責任科室:國庫科;配合科室:各收支科室)

四是加強專項結余資金管理。對專項歷年結轉和結余資金進行清理,上年項目支出凈結余資金納入下一年度統籌安排,兩年以上的項目支出結轉資金予以收回。(牽頭科室:預算科;責任科室:各支出科室)

五是建立資金使用額度管理機制。在每月25日前,各支出科室將下月使用的資金額度報送國庫科,作為國庫科調度資金的依據,動態把握和合理調度庫款。(牽頭科室:國庫科,責任科室:各支出科室)

六是強化會計基礎工作。建立聯絡機制,加強溝通,定期檢查指導單位會計業務。建立定期報告制度,全面、及時、動態掌握預算單位財務信息狀況。建立資金撥付與單位賬戶余額掛鉤的約束機制。(責任科室:會計科)

七是加強監督檢查。推動建立完善各業務科室司職監督檢查的大監督體系,建立和完善財政監督檢查、復核、處理、執行四分離機制;開展重點單位的監督檢查工作,對所有部門單位執行預算收支情況分批進行監督檢查。(責任科室:監督檢查科)

(三)提升鎮鄉街道財政效能(責任科室:鄉財科;配合科室:預算科、國庫科、稅政科、社保科、綜合科)

一是完善制度體系。按照“一級政府,一級財政”的原則,調整完善區對鎮鄉街道財政體制,逐步建立統籌城鄉發展、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簡明規范的公共財政管理體系;制定《關于加強鎮鄉街道財政管理的實施意見》,研究出臺鎮鄉街道財政資金監管工作辦法,形成全區鎮鄉街道財政管理的制度體系。

二是健全管理機制。深化“鄉財鄉用區監管”改革,調整完善監管模式和運行機制,按“大財政,全過程”的原則,將所有財政性資金使用納入鎮鄉街道財政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管;加強資金分類監管,逐步實現鎮鄉街道預算單位及村(居)集體資金“一站式”集中核算、涉農補貼資金“一折通”發放、涉農項目資金全覆蓋監管;完善鎮鄉街道財政干部定期培訓和輪崗交流機制,促進財政知識更新、人員合理交流,激發基層財政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整合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搭建鎮鄉街道財政資金管理信息平臺,實行資金信息縱向通報,加強鎮鄉街道財政與主管部門、站所、村(居)會的橫向聯絡;在加快推進財政部、市財政局定點聯系鎮鄉財政所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全區鎮鄉街道財政便民服務窗口標準化建設,規范基礎工作、辦事流程、政策宣傳、信息查詢和服務方式,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結。

(四)加快網絡信息建設(責任科室:辦公室;配合科室:預算科、國庫科、綜合科、政府采購科、資產科)

一是加快推進平臺一體化。遵循市局統一規劃,構建市區鄉三級結構一致、業務管理和行政辦公無縫運行的一體化格局。年初實現預算編制、指標管理和集中支付3個子系統接入上線。在總預算會計、非稅收繳、政府采購等子系統與市財政局完成接入改造,啟動資產管理、決算等子系統平臺整合,初步實現財政管理的平臺一體化。

二是統一信息系統入口。年初建成統一門戶雛形,初步實現核心業務系統單點登錄,并隨著子系統的改造接入不斷充實門戶內容。制定平臺運行維護、身份認證管理、新系統開發等制度。建立綜合查詢平臺,逐步實現數據的全面、動態掌握。

三是盡快完善網絡系統。提高廣域網帶寬,推進市區鄉財政廣域網三級貫通。建成覆蓋全區各預算單位和鄉鎮街道的財政綜合業務網絡平臺,切實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建立運維管理平臺和大集中的財政行政辦公平臺。

五、組織實施和監督

(一)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載體是“創先爭優”活動。繼續深化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通過“一講二評三公示”的形式,開展崗位競賽,開展管理創新,推進服務型、效能型、學習型、和諧型機關建設,提高干部素質,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努力建設績效財政。

(二)辦公室組織實施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各項活動。辦公室嚴格執行本局12項內部規章制度的規定,推進機關有序運行,為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供物質保障;并在《財政》開辟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論壇,刊發科室、干部對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形成的探索意見和經驗成果,組織開展優秀論文、創新管理方法評選活動。

(三)人事教育科開展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監督檢查工作。人事教育科對科室管理、工作管理、創新措施、工作成效及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并將此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年終嚴格量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