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債務管理償還工作意見

時間:2022-02-02 09:43:00

導語:民政債務管理償還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債務管理償還工作意見

積極探索,按照國務院、市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精神。加快建立符合我區實際的投融資體系。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大力引進外資,積極爭取政府性貸款和銀行貸款,充分利用民間資金,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投入格局,從體制上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從根本上減輕政府債務壓力,為建立“高效政府”建設“平安”作出貢獻。

規范政府債務管理,為了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改革和完善投融資體制的意見》委發〔〕11號)文件精神。有效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結合我區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增強政府債務風險防范意識統一認識。

講求效益,堅持“適度舉債。加強管理,規避風險”原則,切實轉變觀念,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現和正確的政績觀,正確處理發展速度與財力可能、債務規模與償債能力之間的關系,增強政府債務的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把防范政府債務風險作為政府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牢固樹立政府信用觀念,進一步強化債務償還意識,樹立誠信政府形象。舉借政府性債務的部門、園區、單位為政府性債務的責任主體,必須承擔償債責任。其法人代表為償債行政責任人,對償還政府性債務承擔行政領導責任;其主管部門的主要領導為償債監督行政責任人,承擔對償債行政責任人組織償還政府性債務工作的監督責任。債務責任主體必須按照借款合同償還到期政府性債務。政府債務年度收入、支出、償還情況一律接受審計機關的審計監督,列入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范圍。法定代表人離任審計必須進行債務審計,其審計結果抄送區投融資領導小組辦公室。堅持“誰投資、誰受益,誰借款、誰償還”原則。

二、實行歸口管理理順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體制。

造成債務存量不清、權責不明、規模失控的主要原因,各自為政、多頭管理。從債務管理的實際出發,要按照“責、權、利”和“借、用、還”相統一的原則,健全責、權、利相統一的管理制度,合理控制政府債務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防范財政風險,徹底扭轉權責不明、多頭舉債、分散使用、調控不力、財政兜底的局面。全區政府債務(含鎮街、園區債務)統一由區投融資管理領導小組進行管理。從發文之日起,各鎮街、各部門、各園區舉債必須按程序報批。原則上不允許對外舉債。若因特殊情況需要舉債的必須報區投融資管理領導小組審查后報區委、區政府審批。

嚴格控制債務規模三、加強債務預算管理。

應同時編制政府債務收支計劃,一)建立政府債務收支計劃編制制度。政府每年在編制財政收支預算的同時。明確政府舉債的項目、數額和償還本息的計劃。各開發園區管委會,各政府投融資平臺應當在每年的12月31日前將下一年度的舉債及償還計劃送區投融資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后上報區政府審批。

二)建立政府債務審批制度。編制的政府債務收支計劃須經區政府常務會議批準后方可執行。凡政府債務預算需要調增的應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報批。

三)建立政府債務宏觀控制指標體系。政府債務規模應與我區經濟發展速度和可支配財力相適應,嚴格控制政府債務規模。嚴格控制債務規模和債務增長速度。

四、防范政府公共風險建立政府債務預警體系。

對債務的規模、結構、償債能力等實行有效控制,一)建立債務預警體系。真實反映財政風險程度和發展變化趨勢。建立政府性債務預警機制,根據政府性債務風險情況,制定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及應急預案。設立負債率、財政債務率、財政償債率等政府性債務監測指標。負債率為年末政府性債務余額與當年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安全線為10%財政債務率為年末政府性債務余額與當年可支配財力的比值,警戒線為100%財政償債率為當年還本付息額與當年可支配財力的比值,警戒線為15%凡負債率、財政債務率、財政償債率等債務監測指標中有一項指標超出警戒線的不得舉借新債。

二)建立監測債務風險的指標體系。政府債務規模原則上應不超過本級政府當年財政收入的2倍。

三)抵御債務風險,建立政府債務償債準備金制度。為提高政府債務的償債能力。有計劃地從地方財力等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建立償債準備金。各園區及融資單位必須按照投融資辦法的規定建立專項償債準備金,區投融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加強監督檢查。

五、加強監督管理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制度。

一)強化制度約束和監督力度。各負債單位應在每年的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向區投融資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書面報送政府債務情況。建立健全政府債務統計和報告制度。要堅持依法管債。

建立項目評審決策制度,二)建立科學有效的政府公共建設項目決策機制。避免舉債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防止將市場主體經營性債務轉嫁到政府財政,三)建立政府債務的擔保約束機制。以有效防止經營性債務風險對政府財政的沖擊。

及時掌握項目貸款及配套資金的位和使用情況,四)加強舉債項目財務會計監督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五)明確權利和責任。對違規擔保、盲目舉債、滯壓、挪用項目資金,建立政府債務償還責任追究制。或因工作失職,造成無法按期還本付息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