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深化體制管理意見
時間:2022-02-22 10:08:00
導語:文化局深化體制管理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一五”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核心,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為根本出發點,努力做到:一是強化文化建設對經濟發展的引領與支撐作用,實現文化與經濟協調發展;二是把握文化的傳承、借鑒和改革創新的關系,保持文化的先進性和鮮明的時代特征;三是正確把握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關系,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步發展;四是注重政府規劃引導,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實現文化建設快速健康發展;五是把握區域、城鄉協調發展與文化產業重點突破的關系,全面提升文化發展水平。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
(一)繼承與發揚先進文化,為“十二五”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要努力強化先進文化觀念在的培育、傳播,使先進文化成為全州人民共同遵崇的規范,讓人創新、務實的文化特質,成為全州人民前進的源泉,成為奮發向上不竭的動力。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文化體制。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探索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1.轉變政府文化管理職能,建立新的文化管理體制。深化宏觀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調控適度、運行有序、促進發展的文化宏觀管理體制。政府要著重加強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市場監管、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職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必須規劃在先,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要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2.理順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關系,促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聯動發展。在新形勢下,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已成為驅動文化建設的兩個輪子,相互促進,不可偏廢。文化事業帶動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為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3.完善政策、優化環境,鼓勵民營力量發展文化產業。革除文化市場內部壁壘,優化民營文化企業發展環境,激發民營企業公平參與文化市場競爭的熱情。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文化單位改革,培育一批民營龍頭文化企業、民營高新文化企業,增強文化市場活力,提高文化企業競爭力。
4.建立法制化的文化市場,創造良好的文化創作環境。文化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要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為繁榮民族文化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全面繁榮文化事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1.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為主干、以小城鎮文化設施建設為中心點,覆蓋全州的文化設施網絡。一要整合州縣資源,集中在六庫及部分經濟較發達的城鎮建設一批集藝術性、標志性、實用性于一體的大型文化基礎設施,發揮中心城市的文化輻射功能。二要加強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布局上以小城鎮文化設施建設為中心點,以點輻射面。加強中心點的圖書館、文化館、活動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以中心點文化設施為載體,為周邊區域提供文化服務,開展各種文化活動,豐富農村基層群眾文化生活。三要繼續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農家書屋及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的建設力度,在現有基礎繼續拓展,力爭實現全覆蓋,進一步構建和完善我州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四要繼續加大州文化館、州民族博物館的項目申報力度,爭取在十二五期間立項建設,徹底告別我州沒有博物館和州級達標文化館的歷史。
2.加強民族文化保護。科學保護、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民族文化遺產和民族民間藝術。加強文化遺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
(四)突出優勢文化產業,打出品牌
1.做強重點優勢文化產業,打出品牌。歌舞演藝業、民族出版發行業、印刷業、藝術品經營業、文體用品制造業等文化產業,是提高文化產業整體競爭實力的核心力量。要充分依托我州現有民族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重點扶持、優先發展,做大做強重點優勢文化產業,打出品牌,是促進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
2.發揮城鎮文化產業領跑示范作用,帶動提升全州文化產業發展水平。需要形成若干個具有文化帶頭作用的龍頭城鎮,通過增強這些城鎮的文化功能,提高品位,增強吸引力,發揮文化的集聚與擴散作用,從而增強對周邊地區文化發展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3.與傳統產業融合,提高制造產品的附加值。傳統制造業要與文化產業相融合,提升傳統制造業產品的文化內涵,進而提高傳統制造業的競爭力。我州制造業產品附加值不高,一個重要原因是產品的文化內涵不足,設計水平不高。所以發展文化產業,要以文化內涵提升企業與產品品牌。
4.實施文化產業“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的發展戰略,主動參與州外競爭。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的開放策略。要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高“走出去”的能力和實力。
5.著力培育一批重點文化產業區塊。適應區域塊狀經濟發展格局,利用地域文化資源,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著力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專業分工、輻射力強和具有規模優勢、能夠主導文化市場的文化產業區塊。
6.加快發展新興文化產業。以歌舞演藝、民族出版發行業為代表的民族文化產業已有一定的基礎,要借助產業和教學兩大基地優勢,整合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趁勢而上,打造具有自主開發能力和自創品牌的制作主體,以絕佳的創意和一流的制作水平,樹立民族文化品牌,力爭在我國民族文化產業市場上打響品牌。
- 上一篇:文化局規劃民族文化工作總結
- 下一篇:文化保護調研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