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績效考評規則健全意見
時間:2022-02-28 01:11:00
導語:干部績效考評規則健全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以來,湖南省市積極探索建立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干部績效考評機制,在市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中全面推行績效考核,使之成為引領發展的“指揮棒”、評價干部的“測量儀”。
緊扣科學發展主題,建立正確的績效導向機制。一是科學設置考評指標,緊緊圍繞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合理設置考評指標和分值,切實將科學發展的原則要求具體化。在區(縣、市)領導班子考評指標中,經濟建設指標18項,占38分;社會發展指標15項,占32分;生態環境指標4項,占6分;民生民本指標4項,占10分。同時,充分考慮各單位工作基礎、發展潛力等實際情況,在分解下達指標時注意差異性,不搞“一刀切”。二是成立績效考核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實行統一嚴格的考核,體現考核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將過去名目繁多的全市性考核、檢查、評比,包括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等專項考核與績效考評精簡歸并、統籌進行。堅持考人與考事相結合,將此前由市委辦和市政府辦開展的目標管理考核、市委組織部開展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與績效考核整合進行,既實現了全方位考核,又降低了考核成本,減輕了基層負擔。三是完善考評辦法,出臺《績效考核實施辦法》及其《細則》,增強考評工作的可操作性。日常考核主要通過相關信息平臺,分別收集黨風廉政、經濟責任、政務公開、信訪處理等方面信息,了解被考核單位目標完成、班子建設等動態情況。集中考核時,組織被考核單位在全市述職測評大會上陳述,接受市領導、同級部門和各方面代表的測評。在考評程序上,事先將考核內容向被考核單位公開,將考核指標子項落實到班子成員個人,將各單位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完成情況在新聞媒體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和評價。
擴大群眾參與,建立客觀的民主評價機制。市委認為,人民群眾是績效考評的真正主體。進行績效考評,必須堅持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積極引入和擴大群眾參與,變“官評官”為“民評官”。一是真正把考核評價權交給群眾。除了由上級領導、同級部門和機關干部分別對被考核單位進行測評外,還組織直接服務對象每年進行兩次社會評價。根據調查對象區域分布、職業特點等采取等距隨機方式抽取樣本,確保樣本的代表性和評價的真實性。同時,注意聽取經濟社會生活一線特定群眾的意見,從全市各個政務服務窗口、各類企業負責人和各級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隨機抽取調查對象參與評價。二是提高服務對象評價的分值比重。直接服務對象評價的分值,占考評總分的65%。在樣本數量上,年的1.99萬個樣本中,直接服務對象樣本0.95萬個,占47%;年的3.17萬個樣本中,直接服務對象樣本2.49萬個,占78%。三是增強民主評價的針對性。按照密切關系民生、直接服務發展、社會高度關注的原則,確定23個市直單位,按各自職能分別確定4-5個項目開展要素評價;對區(縣、市),從社會治安、社區醫療、就近入學等10個方面進行要素評價。
注重考核結果運用,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在考核結果運用上實行“三個掛鉤”:一是與“面子”掛鉤。按照3個等次對領導班子進行考核評定;綜合考慮所在領導班子考核等次和個人得分情況,分4個等級對領導干部進行考核評定。績效考核評為一等的班子成員對應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優秀等次,二等對應稱職等次。召開全市績效考評總結表彰大會,通報考評結果,對考核評定為一等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表彰,對評定為三等的領導班子和三、四等的領導干部公開批評,責令限期整改。二是與“位子”掛鉤。領導班子考核為三等的;領導干部考核為一等的,優先列為重點培養和提拔使用對象,評定為三、四等的,在甄別考察的基礎上,分別給予誡勉、調整、免職或責令辭職。截至目前,市委依據考核結果,對10名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對4名干部進行誡勉談話,對1名干部進行轉崗調整,對2名黨政正職予以免職。三是與“票子”掛鉤。考核結果直接決定干部經濟利益:對班子成員,根據績效考核等次確定獎金額度;對被考核單位其他干部,根據領導班子考核等次確定獎金額度。今年上半年,對評為一、二等的領導班子成員和其他干部分別落實績效獎勵,合理拉開了獎金差距。績效考核獎罰分明,激發了廣大干部做好工作、爭創一流的進取精神。各單位紛紛召開專題會議,主動從群眾評價和意見中查找工作差距,認真加以整改。市公安局、市房產局等單位,推出更多便民服務措施,受到服務對象的歡迎。